技巧一、少就是多 对于新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 作为老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开迈向高手的大门。 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关键。 当然,“少”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少”,不能“多”,实际上,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 举个例子: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随手咔擦那种。 这样拍出来实在就太杂乱了:雕塑、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绿化带……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可能就会这样拍: 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 通过仰拍的视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绿化带、天空,同时为了活跃画面,还加入了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绿化带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整个画面的元素变得更为简洁。 这三张照片的画面元素变化过程是这样的:雕塑、天空、绿化带、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雕塑、天空、绿化带。>>雕塑、天空。 关于第一个技巧,总结起来就是:化繁为简,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技巧二、低一点儿 比如,这个场景: 如果拍成上面这样,依旧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多大亮点, 似乎谁都能拍出来。 这时候,我们采用: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透视关系),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2、制造水面波纹(为了激起波纹,我脚不停的在踏水),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 3、通过镜头校正,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 4、通过减少车辆,强化画面重心。 这时候的画面效果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力。当然,既然我们可以“低一点儿”,自然可以“高一点儿”,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巧三、节奏与旋律 什么是节奏与韵律? 简而言之: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 比如这幅图: 这张照片是很有节奏感的,例如近处的建筑、地面的线条等,但是画面的节奏感明显不强,主要是没有做到“有序重复”。 我们从下往上拍摄: 这时候画面的节奏感就更强了,线条、圆形、三角形这是统一特征,它们的分布也还比较有规律,这是有序重复,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优美的画面。 技巧四、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当我们缺乏拍摄思路的时候,不妨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我在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靠得足够近,怎么会发现这些美丽的小水珠呢? 我们把手机拿得更近一些,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或者虚化背景(实际上手机的虚化能力也很有限),而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 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 技巧五、后期处理 后期从来就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我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我一般使用苹果原生相机拍摄,然后使用泼辣修图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这一张照片: 首先我们利用【去雾】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 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 曝光+71:让地面的更加明亮。 饱和度+53: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 对比度-76: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 阴影+100:提高阴影的亮度,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 结语: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我始终认为,摄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绝佳方式,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用这一枚透明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