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2.4亿港币!媲美台北故宫藏品的清康熙珐琅盌成交

 SUNHUI2vjcncf3 2018-04-06

  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14.7cm

 

  “康熙御制”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香港苏富比2018春 HK0797

  康熙晚期,内务府造办处成立了玻璃厂,以便为珐琅作提供制器彩料。元、明以来,宫廷本就有着烧造铜胎掐丝珐琅的技术基础,因此铜胎画珐琅是清宫试烧画珐琅系列工艺的开始。在色彩方面,铜胎画珐琅延续着铜胎掐丝珐琅的基因,“松石绿色地”是最鲜明的特点,台北故宫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的开光内部用色,即体现了来自铜胎掐丝珐琅的传统。粉红色是它的另一大特征,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出自康雍两朝造办处的珐琅彩,使用的是“金红”彩料——它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以黄金为呈色剂。松石绿和粉红色的组合,可以说代表了明代以来的铜胎掐丝珐琅,与西方画珐琅技术的新碰撞。

  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80年代,法国路易十四(1643-1715年间在位)与满清康熙帝建交,以珐琅器作赠,康熙帝甚珍之,遂邀欧洲玻璃及珐琅艺匠赴华供职。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造办处正式设立十四作坊,其中包括珐琅作(原写珐琅,又称法蓝,与舶来洋彩相关),三十五年(1696年)又设立玻璃厂。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1682-1746年)在五十五年(1716年)的书信中指,随着欧洲科技的传入,以及宫中欧洲画师的协助,画珐琅之作虽仍稚嫩,却有小成。 五十八年(1719 年),“烧珐琅技艺”会法藉传教士陈忠信(Jean-Baptiste Gravereau,1690-1762年)进入宫廷画珐琅,不过,康熙皇帝对其艺不甚满意。

  江西景德镇瓷胎画彩之技,早已炉火纯青,但清宫珐琅作并非建基于此,御作内,同制铜、料、瓷胎器,建坊之初便让洋人绘彩,当时欧洲珐琅彩器方才始兴,来华入宫者或从未绘瓷,遂感瓷面光滑难以着色,改以宜兴陶器为胎,且向景德镇订烧局部不施釉药或全素瓷胎,遣送京司上彩,以制新品悦君心。此盌除外壁与足墙外留涩胎,余皆罩釉,必属特定为珐琅作订烧之品。

  欧洲珐琅或清宫玻璃作坊特制之珐琅釉彩,与当时景德镇之五彩大相径庭,其中尤以自欧洲引入之紫红与铅白为新,前者以金发色,胶体金炼成的紫红,浓艳透亮。清宫玻璃作坊为制掐丝珐琅,早有以砷酸铅炼成白彩之技,但至康熙之时,迭施为彩,掺于其他彩料,乳化不透,成就粉调柔色。清宫成功烧制金红彩之雏例,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折枝莲纹瓶,以及区百龄藏牡丹图三足炉,两者瓷胎皆出景德镇,通体素胎无釉。

  左:“康熙御制”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香港苏富比2018春

  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碗 

  右: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莨苕纹 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珐琅作,设坊紫禁城内,规模有限,烧制时间仅只数年。初作彩瓷构思不一、绘饰各异,因此所用彩料,每每斟酌调制,然未几已见沿袭因循,多施鲜黄、绀蓝、金紫为地,绘艳华彩葩,其他色地之珐琅彩瓷甚为稀见。此盌所施金粉红彩,在康熙珐琅彩瓷中尤为珍罕独特。如斯神品,举世无双,然独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粉红地开光花卉盌,布局、色调,皆与此匹配,如出一辙,然所绘花卉搭配各异,二盌彷若弟兄手足。该盌屡见载录,最近展于《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5年,编号I-。

  二盌所用彩料,虽应同时斟量调造,却似分别由两名画师同坊并绘,非一人独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盌,四面开光绘牡丹、池莲、秋菊,以及寒梅山茶,刚好是春夏秋冬四季朵妍,风格与传统工笔花卉一致,应出自中国画师之手。加上梅花式开光,恰似园林洞门花窗,窗外门后别有天地。惟四屏开光之间,罕饰黄褐色烟叶,渗异国情韵,暗示一缕西风东渐来。

  左: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康熙御制”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香港苏富比2018春拍

  上组:

  “康熙御制”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香港苏富比2018春 HK0797

  下组:

  (左)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雍正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相较之下,奈特旧藏盌上所绘,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笔意,尤溢洋韵。四面开光分别画水仙伴月季、朱槿与小黄花(或为毛茛)、悬铃百合配虞美人,还有玫瑰和栀子花,其花开时节虽异,排列却不拘泥四季,组合亦非凡脱俗,蓝天娇蕊,更是传统绘画中前所未见的。此盌开光之间,绿彩绘卷枝,下萌小蓝花蕾,俯瞰宝相番花,蕊呈橙黄瓣桃红,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截然不同。

  此珐琅彩盌上所饰雅致细腻,花式开光之间,加缀蓝彩洋菊,尤为独特。俯首洋菊,妙采仰视短缩之法(foreshortening),配合梅花形开光,让人不禁持盌手中,缓缓转动,逐寸清赏画师精心布局。欧洲来华科学家与画师,引入平面透视之法,乃中国前所未见。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1688-1766年)入京职宫廷画师,笔下作品偶见相类绀蓝洋菊,姿态不一,掩仰有致,例如〈万寿长春〉前景瑞芝旁。康熙帝曾诏令郎世宁与马国贤供职珐琅作,并为西洋珐琅画师准备画稿。4 相类蓝色洋菊,也有见于早期清宫御制宜兴胎画珐琅器之上,参考《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2年,编号10及11。

  此盌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纹饰皆见洋风,施艺创新,史无前例,且以红料书款,可悉当时尚未受后来蓝款法规所限,也未见因循拘谨,应属康熙年间珐琅作早期御瓷。此盌年代虽早,却又胎佳色雅,艺技精湛,远胜试验雏例,极其珍罕。

  早于1935-1936年,中国政府遣送数件康熙珐琅彩瓷参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当中包括上述现存台北故宫之粉红地四季花卉盌,好让西方一窥康熙彩瓷珍貌。然至六十、七十年代,有学者质疑此批珐琅彩瓷之年代,以为康熙年间无法烧造如此技精艺绝之品。如 Margaret Medley 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The Chinese Potter》中指,据其技术、风格,判断这批瓷器没可能烧成于康熙一朝,认为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极有可能为十八世纪末(牛津,1976年,页249)。待至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献资料出版,如1986年由蔡和璧编纂的《清康雍干名瓷特展目录》,清楚陈列康熙珐琅彩瓷质之优、饰之美,始为其年代平反。

  此盌原属亨利奈特典藏,他明辨善鉴,自1930年始,直至1971年辞世为止,搜珍集宝,雅蓄中国陶瓷及工艺品,主攻明清瓷器,多购自伦敦艺商 Bluett & Sons。Roger Bluett 曾说,亨利奈特所藏十八世纪瓷器,或冠绝欧洲,并存高古佳器,尤是难得,并指奈特常乐道是 Bluett 先翁劝导购藏中国瓷器,“家父洞悉先机,早言中国瓷器盛世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