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霸张春帆其人其事

 cxag 2018-04-07

编者按:一代越剧名伶筱丹桂,离去已有七十年,每年的清明或忌日,无数人依旧怀念她。当年逼死筱丹桂的戏霸张春帆也早已被历史所唾弃,古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人物的鲜活故事,就是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


张春帆,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浙江嵊县崇仁镇人。小时在私塾读过几年书,识得一点文墨。后辗转来到上海,在上海一家绸厂做徒工,后来自己开了一爿小绸厂。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张春帆被迫回到嵊县,曾参加过短期壮丁集训。不久张春帆重返上海,开始涉足越剧界,逐步成为丹桂剧团班主和国泰戏院老板。


丹桂剧团的前身是高升舞台。1930年春天,由嵊县大昆村邢惠彬出资,崇仁镇裘光贤任班主,在崇仁戒德寺创办了高升舞台,并招收钱春凤、马亦琴等24名学徒,钱春凤便是后来的筱丹桂。该班后来出现了像筱丹桂、商芳臣、周宝奎、张茵等一批名伶。1942年4月17日,高升舞台改名丹桂剧团,张春帆出任班主,剧团由筱丹桂领衔,主要演员有花旦白牡丹、玉牡丹,小生张湘卿,老生筱灵凤、任伯棠、钱鑫培,小丑贾灵凤、俞菊英,老旦周宝奎,大面裘大官、裘奎官等。在1944年到1945年两年间,筱丹桂的小生搭档先后更换为张湘卿、李艳芳、张桂莲、徐玉兰。1947年春节,老生徐天红加盟,从而形成以筱丹桂、徐玉兰、徐天红三星领演的鼎盛局面。张春帆在越剧界影响越来越大,先后经营掌管了“国泰”“浙东”“明星”“天宫”“皇后”“虬江”“丽都”“同孚”“老风”“恩派亚”等戏院,几乎占上海戏院演出越剧的半壁江山。他还在“越剧职工会”和前台资方“越剧联谊会”中任常务理事,在上海越剧界呼风唤雨。


筱丹桂


筱丹桂,生于1920年,原名钱春韵,又名钱春凤,浙江嵊县长乐镇人。工旦。筱丹桂从小因家境贫穷,做过童养媳。1930年,筱丹桂进入高升舞台学艺,拜俞传海为师,先攻老生后改旦,出科前后曾随班在嵊县、萧山、绍兴、余姚、宁波、杭州等地演出。1938年4月,筱丹桂进入上海卡德、国泰等戏院演出,以扮演《马寡妇开店》中的马寡妇而名声大震。筱丹桂嗓音甜润,唱腔学施银花,甜美清丽,行腔委婉动听,流畅悦耳,声情并茂。她扮相俏丽,表演细腻,文武兼长。她的代表剧目有《仁义缘》、《再生缘》、《碧玉簪》、《西厢记》、《马寡妇开店》、《玉蜻蜒》等。从1940年筱丹桂被张春帆看中,聘请她和师姐妹数人到上海卡德戏院和浙东戏院演出到自杀,二人已认识七年。这七年里,二人一直过着同居生活。筱丹桂性情孤僻倔强,生活中少有快乐。但筱丹桂因张春帆而迅速走红,这也是事实。以至于当时流传着“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的共识。



筱丹桂有家人,一兄一妹,兄长名钱伯仇,妹妹名钱琼韵。筱丹桂走红后不忘家人,曾多次接济兄长和妹妹。其兄钱伯仇曾用妹妹给的钱在家乡置办不少田亩,以至解放后被化成地主成份。妹妹钱琼韵一直跟随姐姐来往与浙江和上海之间,主要负责管理姐姐的财物。张春帆为讨好筱丹桂,为钱琼韵作成了一桩婚姻。筱丹桂自杀后,兄长和妹妹都没有什么过激言行,显得很平静。倒是当时的越剧界反响强烈,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界人士群起而攻之,当局被迫以“教唆他人自杀”为名,将张春帆逮捕并进行了公审。公审当日,旁听者多达700余人,把法庭内外挤得个水泄不通。张春帆被押上法庭,带着沉重的镣铐。冷山作为证人出来指证,说张春帆曾用暴力对待过筱丹桂。张春帆当时反诉,告冷山第三者插足。冷山则一口咬定,与筱丹桂只是普通朋友关系。当时的《越剧报》曾刊文评述,认为筱丹桂的死“千错万错冷山顶错”。


冷山本名金照元,原是上海实验电影工厂的职员,后经人介绍认识张春帆,被聘为国泰剧务部的导演。据周宝奎回忆:“当时演的一个戏叫《秦淮月》,戏中有一个妓院,这个妓女是要跳楼的,跳下去总有这么高。因此冷山导演总是在下面扶她一把,后来我想这样长期地扶她一把,男跟女可能有一种心灵感应,我想想这个一定是有的,否则不会去看电影的。”


1947年10月5日下午,她与电影导演冷山去龙门戏院观摩徐玉兰演戏未成,后来又想去大华影院看美国电影《居里夫人》,结果电影也没有看成,两人就边散步边谈了一些越剧革新的事情。回到家时已是半夜时分。张春帆对晚归的筱丹桂产生了怀疑,问她和谁看的电影。筱丹桂当时随口撒了个谎,说是和过房娘一起去看的。过房娘,即干娘。三四十年代,越剧演员拜过房娘成为一种风气,当时曾有“跑跑龙套,过房娘不可不拜,做做娘姨(女佣),过房囡不可不收”的说法。这些过房娘大多是有闲有钱的太太、姨太太。谁知这一撒谎立刻被张春帆拆穿,当晚过房娘正和张春帆一起看戏。张春帆进一步追问,筱丹桂知道纸包不住火,便在纸上写下了“冷山”二字。本来平常的交往,心怀狐疑的张春帆,却一口咬定他们私通,当着亲友和同台姐妹的面,无休止地折磨和辱骂筱丹桂。


过了几天,张春帆以讨论剧本为由把冷山请到家中,让他和筱丹桂当面对质。问两人到底是谁买的电影票,冷山一口咬定是筱丹桂买的电影票。此后,张春帆有意疏远筱丹桂。筱丹桂为缓和二人关系,请来了同门师姐周宝奎做说客,希望能和张春帆重拾旧好。在筱丹桂自杀当天,并没有什么征兆,据张春帆事后回忆,当时两人已经和好如初,还打算去杭州置办新房。出门之前,曾遇上当时丽晶戏院的老板沈益涛。沈益涛和张春帆说,外面到处都是传说筱丹桂和冷山的的绯闻。没曾想筱丹桂全听了进去。周宝奎回忆说:“沈益涛讲,电影界有个阮玲玉,三角恋爱自杀的,他是启发她的,做人难,人难做,把来沙尔吃下去了。”


筱丹桂服毒后,曾想给张春帆写一封遗书,可只在纸上留下“春帆”两个字,谁也不知道她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心情。周宝奎回忆:“张春帆过去看她,她血已经流出来了,张春帆吓死了,抱了她到医院,那个三轮包车的链条掉下来了,叫祥生汽车行,汽车也不知道出什么毛病,还是红绿灯还是什么也停下来,到了医院已经不对了,到医院,我好像又听说,她灌肠好像灌错了,肠子灌错了,筱丹桂就没了。”真是祸不单行。1947年10月13日下午6时15分,筱丹桂在仁济医院含冤而死,年仅27岁。师父金荣水听到筱丹桂的死讯,脾气变得更加古怪,整天一言不发。在一个凄凉的黄昏离开了上海,再也没有回头。

越剧十姐妹展中展出的当时报纸的报道


10月16日,上海“乐园”殡仪馆,为筱丹桂举行大殓。筱丹桂出殡那天,上海34个越剧戏班全部停演日场,300多位越剧艺人和难以计数的观众自发为筱丹桂送葬。通向大西路“乐园殡仪馆”的马路两边,拥满了五万多名吊唁者。这次吊唁活动最终演变成了上海越剧界团结一致对付黑恶势力的斗争。


筱丹桂自杀的消息不胫而走,触动了漫画家赵宏本的创作灵感。他打算画一套以筱丹桂被迫自杀为题材的连环画,以唤醒民众奋起抗争。为了避免反动派认出他的画风,他改变了风格,以白描手法画了十多幅连环画传单,题为《筱丹桂之死》,在上海滩广为流传。


 范瑞娟、傅全香所在的东山越艺社编演了《筱丹桂自杀记》,呼吁社会各界主持正义。人们到处在谈论“丹桂之死”,骂声不绝,越剧界袁雪芬、吴琛出面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严究张春帆。迫于社会舆论,当局以“教唆自杀罪”拘留了张春帆。地方法院还装模作样地开了几次庭,做出一幅似乎要严肃查处的模样。可时隔不久,张春帆却大摇大摆走出了看守所。人们希望将张春帆绳之以法,还社会一个公道的呼声被挡在了法院冰冷的大铁门之外。


筱丹桂自杀后,丹桂剧团便不复存在,冷山也离开了上海。当年12月,张春帆被无罪释放,然而他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张春帆的逍遥没有维持太久,1949年5月,战上海的隆隆炮声令他惶惶不可终日。上海解放后,张春帆成了惊弓之鸟。为了稳住张春帆,由当时上海军管会文化局文艺处的冯少白邀请张春帆,请他出面筹备组织浙江越剧团事宜,张春帆信以为真,十分卖力。在送别金沅菊赴港时,曾有人劝他也去香港,他婉言谢绝了。当时与张春帆交情甚厚的马寅初,也曾劝他及早离开上海越剧界,张春帆也没有听从。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越剧十姐妹”和王文娟、陆锦花、戚雅仙等联名以“上海全体越剧工作者”的名义,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文章,控诉张春帆。由于张春帆窝藏包庇潜逃来沪的崇仁恶霸地主裘祝馨,在1950年国民党空军“二六”轰炸上海时造谣破坏,1951年5月28日,张春帆被人民政府逮捕。7月28日,张春帆被新政府以“反革命恶霸罪”上海市军管会判处死刑。绳之以法。和他几乎同时被处死的,还有那个逼死了“闪电小生”马樟花的大来剧场老板陆根棣。


作 者 简 介

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总导演,20集纪录片《舞台姐妹》总导演,越剧史专家。《百年越剧》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200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2006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奖·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


本文由钟冶平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