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金铜度母造像赏析

 来来永胜 2018-04-08

审美口味。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纸制的夹纻佛,其中则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


  “度母”藏语称“卓玛”,汉译“救度佛母”、“多罗菩萨”。因其产生于观世音菩萨之眼,又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救苦求难的本尊,救济诸难,并将诸难送至彼岸,故而得救度之名。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对于度母都极为崇信。在民间,绿度母、白度母分别被认为是西藏和蒙古的女守护神。度母为女性菩萨,其相容、身容与一般佛母并无明显区别。



  这是一尊面容姣好,身姿优美的度母坐像。度母头戴七叶宝冠,葫芦形发髻,发绺垂肩,丝丝精细。耳珰大且长,重落肩部。耳珰上部为圆环,圆环下端缀璎珞为饰。颊颐丰满,双目微垂,肃穆含笑,清秀之气盎然。面如少女,五官立体突出。身佩项圈、璎珞、臂钏、手镯、腰饰庄严全身。右手结印置膝上,左手捏手势置于胸前,跌坐于双层莲台上。下身着裙,裙摆以阴线刻纹装饰。度母头略向右偏,腰肢稍扭,右脚下探,刻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既展现女性的柔美,又暗示她有普度的情怀。与这一时期常见的造像特点不同,反映出清代的造像审美的转变。



  整座造像通体鎏金,用料讲究,金光灿烂,做工精致,造型完美,宝相庄严,装饰繁缛,其衣褶的风动感和人体的柔和感,显得极为优秀,充分体现出当时佛造像的一种协调准确、精致成熟的造型美,也代表了清中期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水平。


  近年来,国内市场收藏佛像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大,大有上涨的形势。业界认为收藏佛像很多人首先是有信仰需求,然后才是投资保值,在家中供奉一尊上品佛像更彰显身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