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电影,你也不是大侠,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请尽快远离它们!

 指间沙r0m5xdap 2018-04-09

        盲剑客:我就不应该来这儿。


      刀客:你现在后悔太晚了。


        盲剑客:留只手行吗?


      刀客:不行!要留,留下你的命。


        (......盲剑客一剑杀死刀客)


        盲剑客:你误会了。我说我不该来是因为你不是我的对手,我说留只手,你却要把命送给我。


----- 电影《东邪西毒》选段



        大家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安全防卫”的认知水平,本篇中小编将再一次带领大家走进凶险的街斗世界,深度解析暴恐、黑帮、疯子们的主流武器 ---- 砍刀。



        根据以往的套路,我应该把“砍刀”的起源、历史、发展等要素给大家逐一介绍,再走正文。


        但我知道,这样你们可能又会等不及,胡乱拖拽右侧的边条快进,打乱阅读的基本节奏,尤其是新粉。(头一次来消费的客人,总是很猴急的~ )


        所以,咱们省掉所有的前戏部分,直接开始。



        现代社会,砍刀从形式上划分为:双握刀和单握刀。


        双握刀,顾名思义,需要双手握住柄端进行操控的砍刀,如常见的棍刀、关公刀、武士刀等。


        单握刀,也就是指一只手握住柄端,单手就可以操控的砍刀。常见的有:开山刀、七孔刀、西瓜刀等。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当代社会,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砍刀,从拿起来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在挑战法律。



        所以,这玩意儿绝不是什么捕快、侠客的伴侣,砍刀在今天,就是邪恶的象征,安分守己的人不会去碰它,有它在,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噩梦。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用刀么?因为枪太快了,你体会不到那些细微的情绪。

                                              ----- 小丑

电影《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下面继续,


        对于大多数街头暴力而言,单握刀以其轻巧便携、操控简单等特点,成为了暴徒们的最爱。所以本篇将以单握刀为中心,再结合现实街斗,给大家上一堂详细的冷兵解剖课。


        1 Lethality(杀伤力)


        2 Fighting Technique(格斗技术)


        3 Coping Strategies(应对策略)


        好了,正文走起。


  1. Lethality(杀伤力) 


        砍刀和棍棒均属于挥击型武器,都是需要一定的位移距离碰触目标,才能实现伤害的。


        但是这两者又略有不同,因为砍刀的第一接触点为刀刃,接触面积很小,所以在相同质量下,当巨大的压强作用在目标上的时候,砍刀的威力绝非棍棒可比。



        很多朋友认为,砍刀的材质越好、长度越长,杀伤力就越大。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在实战中,除了材质和长度,能够让砍刀面对多种武器而不至于落败的重要元素,就是:质量。


        砍刀不同于棍棒,砍刀走的就是凶猛狠毒、大砍大杀的路线,持刀者的每一次挥击都会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质量”的轻重,会直接制约砍刀的威力,并考验发生碰撞时刀身的抗暴能力。


        相比之下,棍棒在“一击必杀”的方面弱于砍刀,所以不需要大幅度增加质量,以随时保持轻巧灵动的作战特点才是正路。


        所以说,对于一把大质量的砍刀而言,即使力臂很短,哪怕就是一把60度粗开刃的铁刀,也同样具有可观的破坏力。



        我们以质量2000g作为一个临界测试点,当砍刀的质量大于2000g,开刃角度大于25度时,那么对材质和长度的要求就可以适当降低,砍刀也同样具有足够的毁伤能力。 


         

        用砍刀做劈砍动作时,如果受力目标被固定在不可移动的实体上,那么目标将承受双向作用力,换句话讲,此时砍刀的破坏力将达到最大值。(可以想象一下用铡刀铡草。)



        砍刀不是穿刺型武器,但是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刀尖同样可怖。所以在做刀具评测时,如果砍刀可以像长矛一样刺穿物体,那么就说明它绝对是一把大质量武器。



        看到这里不难理解,其实砍刀一直就是街斗中的“重武器”,丢掉质量而保留材质、长度和锋度的,那根本不是砍刀,准确地讲,只是“刀片”而已。所以那些挥舞着轻飘飘的、西瓜刀的小流氓,人数上往往需要数倍于受害者,才能出现致命砍杀。 


        对于一般的暴恐分子而言,会选择质量在600g左右的砍刀,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杀伤力,又不需要付出什么训练,门槛较低,拿起即用。


        砍刀击中人体后,会形成一条具有纵向深度的创口,并有一定的概率伤到神经,造成局部器官功能丧失,即使救治及时,也很容易落下后遗症。



        砍刀的劈砍攻击,可以将人体的器官分离,但是不会像电影里那样 ---- 喷泉式放血。(好像坏蛋们永远都是全身布满动脉一样~)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斩断器官的部分连接,形成不完全性断肢。


        砍刀击中头部,会在头盖骨上形成创口,除非砍刀的质量很大,否则很难一击将坚硬的头盖骨切开。



        我们在监控器下看到的那些暴恐事件,受害人被砍倒在地一动不动的情况,大多是由于金属刀刃撞击到头骨,形成震荡而造成的昏迷。



        总的来说,砍刀的杀伤力十分可观。而且“自上而下”的挥击,是所有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都能轻易做出来的、最原始的动作,单纯的重复几次就可以将目标摧毁。 


        刀是最可靠的武器,你永远不用担心它会卡壳或是弹药耗尽。

 

----- 屠夫  电影《通缉令》


  2. Fighting Technique(格斗技术) 


        “砍刀”是单手长刀的俗称。所以,所谓“砍刀格斗术”,其实也就是单手长刀格斗术的另一种叫法。(之后简称:长刀术。)


        “长刀术”并不是教你如何去杀人。而是当我们的生命、财产、家人受到威胁的时候,你需要运用这门技术将来犯者驱散或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因为每个国家对刀具的管控尺度不同,所以“长刀术”在国外比较常见,并不是什么“出格”的格斗术;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落后、政局不稳定的国家,生活中一语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在中国,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极端暴力”解决问题。


        在有“圣诞节”之前,我就是用刀的专家了。


----- 死亡医生  电影《敢死队3》

                           

        下面,我将从:“基本功训练”、“战术解析”和“禁忌”,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这门冷僻、实用的格斗术。              


        首先,我们要选取一把质量在1000g左右的单手长刀,然后将刀身包裹上几层厚实的塑料布。


        这样,一把训练用刀就成型了。


        1000g的质量不算轻,而且包裹的塑料布会增大挥舞时的阻力,所以在学习技巧之前,可以先提高自己对于刀具的驾驭能力,这可能需要一个短时间的适应过程。


        接下来就是战姿。


        持刀手为前手,保持侧身对敌。


   

        侧身对敌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发挥出砍刀的长度优势,并利用撤步闪躲、挡架等动作,化解敌方的攻击;化解成功后,刀刃在前的战姿也非常利于反击。


        而如果采用正面对敌的战姿,身体暴露面积过大,同时很难通过移动化解攻击。



        下面是基本功训练。


        早期,我们需要让陪练用中速攻击我方上身,培养出对武器攻击距离的基本感知能力。


        然后,开始学着用你手中的武器拨挡对方的刀刃。


        当拨挡成功率达到80%的时候,陪练开始变换战术,用忽远忽近的进攻方式来提高难度;而我方要尽量捕捉机会,当敌人的某一击过于逼近时,不要后退,而是尝试着用刀刃格挡对方的手臂。


        最后就是站桩对抗训练。我方不可以移动,只能通过挡架动作化解陪练的攻击,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还击。


        当我们在退无可退的时候,这种训练可以大幅度降低被击中的概率,并强制你用攻击去中断敌人。当然,因为无法移动,所以如果在训练中被多次击中也是正常现象。


        下面进入战术解析。


        长刀术是一门攻击的学科,我们所有的闪躲、挡架等行为都是为了攻击服务的,因为只有积极使用手中的武器,才有可能结束战斗。  


        比如,当我方成功化解对方的攻击后,敌方会处于我方的攻击半径内,此时必须迅速做出反击。


        防守反击的较高境界就是后发先至,但后发先至是有底线的,底线就是我方必须要完全躲过对方的攻击。


        反过来说,如果是我方发动的第一击,那么我们也要谨防敌方的反击。

                 

        总的来说,就是我攻你、你化解然后反击、然后我化解我再反击......直到双方彻底丧失距离。


        但是在一般的复合训练中,双方的习练者不允许做一步或一步以上的移动,只能在双方的攻击半径下进行对攻训练,为的是培养出良好的攻防转换意识。

         

        对攻训练可以让习练者快速适应距离、提高技术和对刀具的掌控能力。


        但是,现实中的打斗未必这么规范,所谓的节奏随时可以被破坏。比如双方出刀的时间很接近,我命中你的同时,你也命中了我,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换刀”。      


        实战中的“换刀”是高风险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某一方攻击了另一方的非要害器官。


        打个比方,比如我本着出其不意的原则,把你的腿作为了第一轮的攻击目标。如果你没有及时躲开,那么等于我占了个便宜。


        但是,如果你在腿部被击中的同时,直接反击我,那么从时间上讲,我也同样来不及抵御。



        这在长刀术中,被称为:“Fault-Tolerant”,有容错、将错就错的意思。简单地讲,就是当我们错过了化解敌方攻击的最佳时机时,需要通过转守为攻的方式来解决困境。


        再说白点,你攻击我的非要害器官,从行刀的轨迹上看,我知道自己可能躲不开了,与其让你白砍一刀,还不如索性我就直接攻击你的要害器官,这样我腿受伤,你头部遭到重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种交换也是划算的。


        当然,如果第一击是攻击上身,那么因为轨迹比较明显,被攻击方会本能地做出格挡或闪躲等行为来化解这一击,“换刀”概率将大幅度降低。


        在现实中,如果双方都没有经过训练,即使刀子舞动得再疯狂,大多也都是在安全距离下的无效动作;所以说,那种二话不说你砍我头,我也砍你头的程咬金式打法,违背了人的本能,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言归正传,我们还说回“砍腿”的问题,如果想尝试攻击敌人的非要害器官,正确的做法,是要先做出一个“佯攻上身”的姿态来打乱敌人的判断,也就是声东击西战术。



        总之,“防守反击”也好,“后发先至”也好,“换刀”也好,“声东击西”也好,都是建立在对距离和时机的精准判断上的,所以你需要大量的实战训练来积累经验。


   

      从15岁开始,每天挥刀500下,这个数管住了我,不会胡思乱想。


----- 陈识  电影《师父》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禁忌”。


        一忌:畏刀避剑,未进思退。


        长刀术是进攻的艺术。等待是为了进攻,闪躲是为了进攻、格挡是为了进攻、佯攻也是为了进攻,当然,后退也是为了进攻;战胜恐惧是第一步。


        二忌:攻击绵软,犹豫不决。


        同样还是心理问题,加强训练,逐步从“敢于出刀”上升为“勇于出刀”。


        三忌:以慢打快,羊入虎口。


        没有速度,什么也不要谈。


        四忌:“上撩刀”作第一击。


        上撩刀,就是指从下往上的行刀轨迹。上撩刀动作可以夹杂在对攻中,但是不建议作为第一击使用,很容易被对方的侧身拨挡动作截击。


        五忌:点劈、刺击。


        点劈和刺击动作需要将手臂直线送出,这种轨迹非常不适合砍刀,用砍刀做这种动作速度会变慢,给敌方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截击角度;硬来的话你不但伤不到对方的手腕,还会将自己的手腕送给敌人。(唉~ 甩棍害人哪~)

             

        六忌:双手横挡。


        所谓横挡,就是一只手握刀柄,另一只手抓刀背,做一个类似“举火烧天”的武侠动作。做这个动作无法快速转换攻防,完全背离了长刀术的基本战术理念。                   


        而且,横挡动作并不能应对大力的劈击,抓拿刀背的手受到震荡很容易脱开,这样脸或肩部就会报销在对方的刀下。况且在实战中,没有人会采用这么标准的12点向6点方向的垂直劈击,角度稍微歪上一点点,战斗结束。


        七忌:人去刀不去。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应该尽量运用武器的最远端去攻击敌人。比如在安全距离下挥刀,刀在行进轨迹中我们再通过前移、送肩等动作,弥补相差的距离,这样最后落在目标上的就是武器的末端。


        反过来说,如果我先通过前移、送肩等动作让对方处于我的攻击半径内,然后再攻击,那么没等我挥刀,已经被击中。这就叫:“人去刀不去”。


        八忌:重心灌刀。


        重心灌刀,就是把全身的重心压在刀上,奋力一击。 除非对方被困在了大树上,可以让你这么玩儿一下,否则就是典型的自杀行为。(估计是鸡蛋灌饼吃多了~)


        九忌:佯攻太实。


        佯攻,就是假装进攻。长刀术里的佯攻,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刀尽量不要真的挥出去。一般比较常见的战术就是用目光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我低头看你的腿,俯身过去但是不出刀,这时突然用一记反手刀去切你的脸。


        所谓声东击西,就是要造势,玩演技,如果真的把刀送出去就会延误大量的时间,等转为实招的时候,对方也会果断还击。



        十忌:横移无敌论。


        在徒手搏击和匕首格斗领域,横向移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技能;但是在长兵器领域,横移的战术价值反而大大降低。


        原因很简单,武器越长,延伸出的半径也就越长,而横移的那个人就需要走上更多的路径(周长)才能围绕着对方(圆心)转动。但是对方的工作量却没有增加,和徒手搏击时一样,只要原地转圈就可以保持视野。


        而且横移的那个人必须专注于移动,如果一边横移一边战斗,根本无法抵御对方的攻击;像视频里的那些“理想教程”,都是放慢了几倍的速度展示给我们看的,而且陪练永远像个醉鬼一样半梦半醒。(他们显然没读过《一个托儿的自我修养》)

         

  3. Coping Strategies(应对策略)  


        砍刀的克星依然是“圆环法则”,但是在现实街斗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该原理,总是采用错误的应对方案。


        如果她醒了,我们可以再补上几刀。

----- 艾拉 · 戴维  电影《杀死比尔》

 

        其实砍刀这种东西,一旦见到,先不要去想什么具体的战术、技术,先看看有没有路可以逃。根据我的经验,“砍刀”基本上是群居动物,你用再高超的技巧一次也只能制服一只。


        但是很多人缺乏街斗方面的经验和知识,非要与其硬碰,错过了最佳的逃脱时机。


        看个案例吧,


        事件很简单,小伙与持刀者发生冲突,小伙应该是接触过跆拳道或截拳道之类的流派,用一记右腿的侧踢将持刀者蹬开,动作花哨,但毫无威力。


        持刀者后退数步,出现了很大的空当,正是逃跑的好时机,但小伙并没有撤退的意愿,这一记侧踢退敌,让自己信心暴涨,紧接着,不退反进,前移了数米。


        这一次,小伙用的是左腿低扫,踢空,同时被对方的一记反手刀截击。

          

        这一刀较重,应该是砍断了肌腱,看一下慢动作。


        事件并没有结束,这时,远处奔来的白衣男子加入战团,小伙以一敌二,翻滚中再次中刀,好在伤的不重。


        继续,黑衣持刀者撤出,留下的白衣男子再次发动攻击,小伙再次中刀。


        遍体鳞伤的小伙试图逃跑,但肌腱断裂的左腿已经不能再支撑身体。


        坏消息中的好消息是持刀方没有继续攻击,最终不了了之。         


        很多朋友认为,小伙起腿踢击持刀者,本身就是活该被砍。其实不然,无论他起不起腿,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换几个器官被毁伤而已。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赤手空拳在外围距离与长刀对抗的高风险性。


        所谓“圆环法则”,其实就是指近身缠抱,只有让持刀者陷入缠抱,长兵器才能丧失功能。

      

        虽然现实中的近身不会像maga里设计的这么理想。但是,不管你是控制敌人的上身,还是扑击敌人的双腿,只要能形成缠抱扭斗,都是正确的战术。


        下面我们再结合实战分析一下。


        对于大多数暴徒而言,根本不会去练什么长刀格斗术,只要手里有刀,冲上去就是一顿疯砍;那么这种冲锋式的乱刀行为,不仅攻击效率很低,而且会很容易形成缠抱扭斗。


        一般来讲,“圆环法则 + 穿刺型短兵器”的组合是长刀的最大克星。


        还可以利用一些周围物品分散敌人的注意力,降低近身时的风险,同时提高缠抱成功率。


        当然,如果手无寸铁,单靠一把椅子可能就不那么好使了,最终还得圆环法则救命。

        

        如果恰巧你手里也有一把长刀,那么用刀威慑敌人保持距离就是最佳的方案,举着桌椅板凳这些东西反而掣肘,它们毕竟不能代替盾牌。


        最后总结一下,生活中面对砍刀时,脱离战场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退无可退,那么用圆环法则搏一下,如果手头有一些工具可以当做武器,那么可以根据物品的特性善加利用,逐步实现脱逃。 


        刀具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尤其像砍刀这种武器,在当代就是暴恐的代言人,暴力、血腥的缔造者,我们之所以去了解它,也是为了更好的远离它。



        凡动用刀剑者,必死于刀剑之下。

----- 《圣经 · 旧约》

      

        至此,本系列的三篇文章就全部推送完毕了。这三篇分别讲解了:“匕首”、“短棍”、“砍刀”的技战术特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对方法。



        错过前文的朋友,直接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就可以看内容了。(很简单的,你不需要在信息栏输入一长串文字的,地球人有的时候就是很奇怪~) 


        好了, 


        就到这吧,眼前直冒金星,我去睡一会儿 ~ 等醒来的时候可能就是2018年了......


        无拖更,不罡风。

-----  好逸恶劳 · 大混子 · 小编

       

(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