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父母,都有点狠心

 闲谈集锦 2018-04-09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1

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关心人,而只知道索取?

朋友说自己有一次生病了,要儿子帮忙倒杯水。

儿子竟然说要他给5块钱才倒。

当时他心里觉得又气又好笑。

为什么自己对儿子这么好,可是儿子却不知道关心一下自己呢。

朋友家就这个独子,啥好东西都是他的。

爷爷奶奶把他视若珍宝。

他要一辆电动平衡车,爸爸就第一时间买了最贵的回来。

说安全和质量必须第一。

孩子当然很喜欢,天天晚上会去小区里练习。

而爷爷就做了陪练的工作。

出门的时候爷爷推着,到了地点交给孩子。

回来的时候,爷爷推着。

所以有时候周末的时候,老人带孙子去买菜。

老人两手满满的,而八九岁的孩子,连葱花豆腐青菜都不曾提过。

所以当朋友说孩子为什么不知道关心人时。

还真不能怪孩子。

因为这是大人帮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

他已经习惯了享受这种种服务带来的愉悦,而没有机会去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小小的孩子,长的那么可爱,真的让人心疼啊!

大人还怎么忍心让他们去提东西呢。

可是将来呢?

等他长成一个爸爸或者一个妈妈的年龄。

生活的重担还是会压过来。

到时,又有谁来为他们承担?

2

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

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要尊重孩子的这种需求。

我们会看到很小的宝宝想要自己去抓握某一件东西,因为他有了兴趣。

一两岁的孩子会想着自己去抓东西吃。

可是很多的父母怕孩子把餐桌弄乱,于是就阻止孩子去做。

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愤怒。

而大人则选择把孩子抱开,或者让他去玩点什么,转移他的注意力。

其实,跟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来比,脏乱一点真的算不上什么。

我曾看过一个案例。

有一位妈妈总是把自己的儿子打扮得干干净净,不许孩子弄脏自己的衣服。

每天为他穿衣服、打扮好。

可是孩子自己不知道怎么分辨裤子的前后,也无法独立扣扣子。

等儿子要去读幼儿园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害了孩子。

因为儿子每天都惊慌失措。

比如午睡过后,同学们自己能独立地穿衣服,系好鞋带。

可是他只能在床上坐着,等待老师来帮忙。

可想那种感觉是带着无助的。

孩子就吵着不去学校。

因为在家里,他才能感觉到被爱。

因为妈妈会赞扬自己,会第一时间帮自己做好每件事。

他可以不要操心,也不会产生挫败感。

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听妈妈的话,这样就能取悦妈妈。

而且妈妈看上去很享受照顾自己。

3

而且我们的教育,过于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品格的锤炼。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读中学的孩子说帮忙洗菜。

结果亲戚不准,跟她说,“你马上就要考试了,赶紧去做题,家里的事不要你操心,你管好你的成绩就行。”

家里的事,不要你操心,你管好自己就行。

这句话常常会听到。

其实这样说,很容易将孩子推进“自私”的深渊。

家里很多的事,当然不要孩子操心。

比如家庭收入,不需要孩子过早地去关注。

可是家务活却可以让孩子早点做,并且多做点。

因为孩子在家庭中学会了承担和付出,才能学会去关心家人。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会去爱。

特别是男孩,在情感表达及感受方面还要滞后一些。

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去学会爱人,用实际的行为表达自己的爱。

有时我在厨房做饭,儿子在边上帮我择菜的时候。

我会跟他说,“爸爸好期待着哪天吃到你做的饭。”

“我还小啊!”

“我觉得你读小学时应该就没问题了。”

“可我不会啊!”

“来,爸爸教你。”

告诉他怎么煮饭,一杯米能煮多少饭。

然后要打多少水合适。

而择菜、洗菜也是他能胜任的活。

在劳动中,我告诉他去认识蔬菜的名字,还有它们的特点。

而孩子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

当我们吃晚饭时,我跟老婆说,“今天你吃的饭,可不是我煮的。”

然后小家伙会得到妈妈的鼓励,看上去就美滋滋的。

其实,很少有父母会故意不去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可现实中却由于种种的担忧和焦虑,剥夺了孩子自己去做的机会。

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去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放下自己那高高在上的权威,克服内心的控制欲。

并且创造一些这样的条件。

妈妈平时在生活中可以示弱,不要太强势。

可以跟儿子撒撒娇啊!鼓励小家伙去做一些能做的事。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去做。

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永远不会。

并且习惯这样的低能,而依赖于父母。

4

我们看着孩子长大,有时会感到吃惊。

因为他们的成长看上去很缓慢,可是变化就好像一瞬间的事。

昨天还紧紧跟在你屁股后面的那个小家伙,一下子会溜到你看不到的地方。

有时接儿子回家时,我会在小区外边买点菜。

当我把自行车摆好,一走进店里,他就会在大门口的广场上跑来跑去。

我能感觉到他变了。

但是我理解这种成长的变化,只是默默地观察,没有对他说不。

因为这是他在试探新的安全距离。

孩子们会一直找自己的安全空间,常常体现在自己跟父母之间的距离远近上。

比如几个月大的时候,孩子一旦看不见照顾他的人就会不安。

然后大哭着。

慢慢的他们会远离我们一点。

你在客厅,他会在自己的房间玩。

特别是有伙伴的时候,父母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而到了五六岁,孩子们开始适应校园生活。

又开始拉开跟父母的距离。

我能想象到,还过一两年,当他进入小学后,跟我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年少时读龙应台目送的这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内心还觉得欢喜,因为我就是前面那个走了的人。

如今有了孩子,我内心的感觉就有点复杂了。

我欢喜的是孩子长大了,多好!

而我为之酸楚的是,孩子慢慢离开我了。

当然,孩子从来就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可我们彼此的生命里,还是会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生生不息。

成长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独立的过程,未必全是香甜的蜂蜜。

而对父母来说,却带着更多的苦涩。

因为我们一边深深爱着,一边还要学会狠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