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东,号一泓石、明元。沧州人。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硕士研究生班。师承贾又福先生。现执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水画工作室主任、美术研究所长。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北画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创作协会副会长。 1987年《林海新貌》获新疆青年教师美展一等奖。 1992年《古道驼影》获首届新疆山水画作品展一等奖。 1993年《哈萨春》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 1999年《亘古太行》获河北首届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00年《红石河》获“民族魂、国土情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2年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六人山水画联展》并主编出版《山水写生画选》。 2003年 论文《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智、情、理、法、意》发表。 2004年《天地·雪》入《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6年 论文《古龟兹·高昌石窟壁画中山水法式辨析》发表。 2007年 作品《太行极鼎》,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9年 《太行醉石》入广州岭南美术馆举办的“风骨—南北山水画家”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太行红》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走进太行—河北美术家优秀作品展览”获最高奖“创作奖”。 2011年5月赴俄罗斯艺术考察。 2012年3月作品 《新富春山居图》专题发表。 2012年4月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艺术高研班山水画创作讲座。 2013年9月《直心净土—孙小东山水画集》出版。 2014年4月赴韩国参加《大墨东方中国水墨名家韩国邀请展》。 有风骨的山水 ——孙小东山水画略识 向云驹 孙小东的绘画是那一种看一眼后就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作。他的画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留给人们最难忘怀的是他那嶙峋的刀鞘般的脸形、硬朗尖锐的身形和宁折不弯的精神与风骨。山水和山水画怎么也有这般风格、气质和神态呢? 他画巍巍太行(太行红系列),强调山的气势、挺拔、胸襟、刚毅、坚定。虽然只是纯粹的山水自然,但远去的历史、逝去的战争烟云仿佛依然还在其间回荡。在太行红系列中还有若干作品刻划了山水之间的时代气息:当代的学校、村庄、农舍、水库、桥梁赫然天地之间。这是写生的、写实的太行山水,也是承续太行精神史的现实观照和生活世界。这种时代气息,使小东的作品不是以一己之情在旧式文人般的玩味山水,而是以画家笔触表达今天的时代赋予自然地新的山水精神。小东自己对此有一表述,是其太行红系列的心灵直白:“太行山的石头,坚实而刚正,雄奇神勇:太行山的风,沉厚而恢弘,豪气凛然;太行山的雨,温润而绵远,情丝融融;太行山的蓝天,通透而广博,万象皆明;太行山上的秋叶,诉说着千古沧桑,是灵魂升华的红地毯。”这正是小东有风骨的山水的精神起源。 他画风情万种、气象万千的山水(净土系列、极乐系列、薄山湖系列、洪谷系列、兴隆系列等),呈现的是山水的丰富意象和自然地天籁。这是刚烈中的柔情,天籁中的梵音,俗世中的安逸,苍茫中的博大,清秋中的闲云,精犷中的野趣,炎日下的涓流,喧嚣中的泉音。他敏锐地感知着北方山水的多样地貌,细腻而生动的呈现出其中的精神境界和深刻象征。他是一位思想深刻、情趣丰富的山水画家。 中国山水画传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不仅有南北二宗,也有若干从地域板块生发出的风格流派,以及由山水而入哲理、宗教、美学的标榜。山水画传统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关系和人地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的视觉空间将天地空间压缩为人文绘画空间的独特方法、法则、技术、技巧。 孙小东的山水画是从传统而来,所以其中随处可见古代山水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意境和技巧。也无处不有古代山水不可或缺的山、水、树、屋、云、风、雾、岚、光、影这些形象和境象。但是,孙小东的山水又鲜明地呈现出自家的风貌,有自己出奇制胜和自创的格局。 他的画有皴染之奇绝。小东山水的基调是凝重厚实的黑面、黑线、黑点的几何山形。他以焦墨成线成皴,表现山形的板块、棱形、脉络和趋向,营造出大气磅礴的山川地貌,云、雾、水、冰、瀑、树、也以粗粝的焦墨勾勒其形、晕染其势,与硬朗的大板和坚硬的山岩肌理呼应和谐,并在他的墨色山水中成为一种色彩基调,成为丰富色彩中的一种对比、一种协调,成为色、线、形三位一体的一种笔墨、笔触、笔调、笔法、笔性。他充分发掘与运用了焦墨的可塑性、可能性和表现力,基于焦墨又超越了焦墨,基于笔法又超越了笔法。 孙小东的山水画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它们来自于传统艺术传承,又来自于大自然的写生、体悟、写真,所以值得期待。 2014.3.13
孙小东作品1 水面铺霞山积锦之二136X69CM
孙小东作品2 晨曦太行136X69CM
孙小东作品3 太行红之一555x206cm 作者:苏启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