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释为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 2、楚亡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3、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召群臣相议,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秦朝末年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兵,陈胜则豪言“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年轻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 自《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语出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95年,刘邦率兵击破淮南王英布的叛军。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唱出了这首《大风歌》。全诗气势恢宏、豪迈雄壮,极富帝王气派。 8、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语出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善骑射。任骠骑将军,多次征伐匈奴,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数次率精兵奔袭匈奴,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候。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充分表达了他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利益的胸怀。 9、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书中,原文是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0、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在《后汉书》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上书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两者合一,霸气侧漏, 纵观历史,唯大汉方有此言。 1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是说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我们黄巾军。 12、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 出自《三国演义》中魏武帝曹操所言。原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当时曹操被通缉追杀,十分狼狈,再加生性多疑,故有此语!罗贯中添了两字,语义大变,霸气之中恶意满满 13、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吴之主孙权。出自《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14、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五胡乱华之时,冉闵之《杀胡令》,可以说几乎是挽救了汉人免遭亡族之灾。 15、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语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赵匡胤大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16、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他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出文天祥,他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罄家财为军资,聚兵抗元,战败被俘后不屈而死。 1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出自朱元璋《谕中原檄》,朱元璋在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后清末民初之际,以孙文为首的同盟会为了推翻满清,也于1905年(清光绪31年)制定了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朕非亡国之君! 当李自成的农民军从陕西渡过黄河,横扫山西时,崇祯帝朱由检在御前会议上,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显得悲凉而无奈,感慨万分地对他的大臣们道出了思虑已久的心里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最后,他成了大明的亡国之君,于煤山自缢而死。 20、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1、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语出慈禧太后,在签订屈辱条约之后,慈禧太后说道:“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给外国友邦一些小的实惠,他们就会非常的欢心了。只是这样的举动最终换来的是满清的彻底颠覆。 2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语出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
|
来自: 上善若水604fin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