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际收支形势新在哪里

 紫藤阁上校 2018-04-10

现阶段中国的国际收支形势新在哪里

我们从经常账户、非储备金融账户、储备资产余额变化以及人民币的波动情况四个方面对比了过去10年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在三个阶段中呈现的不同特征,但2017年开开启的中国国际收支新形势究竟新在哪里呢?

首先,“新”在储备资产不再因外汇市场干预而波动,实现“自然”增长。2017年中国的储备资产余额增加915亿美元,基本是3万亿储备资产投资收益实现的自然增值。这表明央行已基本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储备资产不需要因应干预的需要而增加或减少。而这一点,在此前的两个阶段都还没有能够实现,

2007年至2013年,储备资产因干预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而持续增加;2014年至2016年,储备资产因干预防止人民币快速贬值而持续大幅减少。之所以要把储备资产的新形势放在最首要的位置,是因为据此可以进一步推论另外两个“新”。

其次,“新”在人民币汇率基本实现了现有条件下的清洁浮动,并作为基本价格信号起到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2017年人民币汇率更多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有升有贬,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开始稳定并有分化,不再只是单边的贬值预期。并且,这样的局面是在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的条件下实现的,也就意味着,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作为基本价格信号反映了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带来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市场供求是决定人民币汇率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汇率的波动反过来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比如说,一个走弱的人民币汇率可能是阶段性国际资本外流的结果,但可能通过改善经常账户顺差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三,国际收支基本实现“自主”平衡。所谓自主平衡,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不需要央行干预外汇市场,为市场提供外汇流动性的平衡。2017年中国经常账户实现顺差1649亿美元,这部分顺差中储备资产自然增长的贡献以及对外资产配置规模为915亿美元,而企业和家庭等经济主体整体上对外资产配置的净流出规模为734亿美元(考虑净误差与遗漏),这意味着经常账户实现的顺差由不同的主体比较均衡得分别通过对外投资实现资产配置。反观2016年,情况则远非如此,经常账户实现顺差1964亿美元,但家庭和企业对外资产配置形成的宽口径国际资本净流出规模高达6401亿美元(考虑净误差与遗漏),需要央行动用4437亿美元的储备资产才能弥补这个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2015年宽口径国际资本净流出规模为6471亿美元,需要央行动用3429亿美元的储备资产来弥补缺口。通过以上对比,大家才能明白这个“自主”平衡并不容易实现,2017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形势的确较2015和16两年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