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把医保卡借父母用,凭啥就不能买保险了?

 老鹰666 2018-04-10


童博士叨叨:


客户的医保卡滥用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我约请团队陈纪超写了这篇科普文章。医保卡可以给家人用,怎样用是合规的,哪些属于滥用,会导致自己投保商业险被拒保。被拒保还是好事,最悲催的是,出险时因此被拒赔!


由医保卡滥用,想到另外一种情况:公司的团体体检,自己不去,让父母以自己的名字顶替去体检,那么所有检出的体况也都会算到自己身上,同样会影响投保。


来源:淘保笔记(ID:WayOfInsurance)


陈纪超/文


您认为的“小问题”,对于核保员来说可能是“大问题”。


最近有两位客户来做投保咨询,保险意识很好,身体健康也没问题,最后却被保险公司拒保,原因就是他们“曾经用自己的医保卡给父母挂号开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药物”。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

“医保卡外借,保险被拒

“医保卡外借,保险被拒

题目惊心动魄,事实上也有案例,医保卡外借就真的不能再买保险了吗?


这个问题,得从医保卡的两个账户说起。


我国的职工医保是分为:统筹账户、个人账户


 

通俗地说,个人账户就是自己的钱,个人交的医保费+单位交的一部分医保费,会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钱可以自由支配,包括可以去医保定点药房买桶油。


统筹账户中的钱均为单位为咱交的医保费,这部分钱归医保统筹基金所有,我们就医时,需要报销的部分均出自统筹账户。


了解完这些基础,我们再来看医保卡外借的问题,其实根据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一、使用医保卡个人账户为家人买药




这种情况仅仅使用了医保卡个人账户,是合情合理的,不用担心。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就医及个人账户管理办法

第十条  社会医疗保险凭证不得涂改及伪造;除提供参保人员直系亲属作为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凭证外,不能转借他人使用。参保人员直系亲属在使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支付费用时,应当出示参保人员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如果您也是这种情况,那不用担心,投保的时候也不用告知医保卡外借,按照自己实际健康情况如实告知即可

 

二、借医保卡给他人,以你的名义门开药

 

这种情况既使用了统筹帐户报销,又使用了个人账户。因为统筹账户会报销部分费用,相当于“省钱”了,与此同时药品购买记录会出现在个人的医保记录中。


也就是说,家人用您医保卡就诊的疾病,都算作您的体况,都会影响寿险、健康险投保。


我们都知道,如果投保之后没多久(例如刚过等待期)就出险,或者理赔资料有瑕疵(例如发现客户带病投保)的情况,保险公司受理理赔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针对被保险人的过往情况进行调查,医保系统则是重中之重。这个购药记录自然会默认为您本人的过往就医记录。这个购药记录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理赔!


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为别人买药的行为有可能变成您本人的既往就医记录,导致“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进而影响合同效力,最终影响理赔决定。


这种情况怎么投保?


承认错误,努力改过(不要再外借了),同时投保的时候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曾经使用医保卡为其他人买药,自己身体并无此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不同保险公司会有不同的承保决定,有些公司会个案处理,如果情况轻微,可以正常接受投保。


有些公司在安排体检后可以接受投保。有些公司就不接受投保了(如文章开头说的情况)。


说到底就是'道德风险'太高了,'宁可杀错不可放错'

 

因为医保卡外借而被拒保的案例


遇到这种情况,如实告知,通过经纪人尝试多家公司,如果情况轻微,还是有机会承保的。

 

三、医保卡借给他人住院使用

 


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在医保相关规定里面,也明确说明了属于'骗保'行为,甚至可能被追究违法责任,基本会被保险拒之门外。


如果真的借过医保卡给别人住院,投保建议请参考第二种情况,只是承保的概率更低了。


总结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聚集优质客户是持续稳健经营的前提。这个优质,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指诚信守约。如果没有契约精神,保险合同也不过一本册子而已。


为了保障自己的合理权益,咱们也要合理合法地使用医保卡,以免因小失大,影响自己投保健康险。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讲一次,除了在药店给家人买药之外,千万不要以其他形式外借医保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