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涉其人(2)

 墨香笙樵 2018-04-11
不会笼络人心,刚愎自用。陈胜称王以后,就不在奔赴前线,成就个大的事业,而是呆在自己的宫殿内,享受荣华富贵。因为他曾经的“苟富贵,勿相忘。”被当时的哥们牢牢记在心底,于是在他发达之后,那人便忘记当日的嘲笑来分一杯羹。在宫门守了三天,终于得以到陈王的宫殿中一饱眼福,然而这位伙计不识好歹,寓指责于感慨中道“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 不仅在宫殿到处乱窜,为了显耀,还到处乱讲陈涉过去的不堪经历,这可怎么得了,如今的陈涉已非昔日的佣耕之人,怎么能被随便谈论呢,何况还是抬不上桌面的不雅之语。他再继续嚷下去,陈胜王的颜面何存?于是为了保卫陈涉的尊严,这个人就不明不白的掉了脑袋。这一刀,似乎将陈涉的威严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然而人心却悄悄地散了,以前的好哥们都毫不留情的杀了,我们又算什么呢?“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有才能的自立门户了,像陈余、张耳;没用的被杀了像吴广、周文;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的旧友又被吓的躲得远远的;陈胜还有谁可以依靠呢?他将自己一步一步孤立起来,没有人愿意在为他效劳,一个被架空的王,不死何为?于是他的车夫很痛快的结束了他的生命,让他不再无助不再失落。
  想掌管天下,封王做侯,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时的豪情,更不可能是只具有喊出一句口号的能力。仔细研读,陈涉并不能称得上英雄,他只能算得上一个对权力对富贵有着强烈渴望的人,因为有了渴望便有了追求的动力,变得有头脑,变得有哲理,然而一旦得到了荣华富贵,所有进取的意志就会消亡。自从陈胜起,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会走进起初轰轰烈烈,最后都不免销声匿迹的失败结局,虽然朝代不同,领导人换了,但都无法脱离这个怪圈。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特定地位决定了他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也造成了特定的失败方式,许多人称之为小农意识。

     作者:刘晓燕

    参考文献


【1】《史记》简体字本   ( 汉 )司马迁撰    中华书局    2000年
【2】《陈胜的长处与短处》  陈晓光   《国学》    2009年02月
【3】《陈胜的两张“脸”》   宋军伟    《党员干部之友》  2005年01期
【4】《陈胜二三事》        刘建强     《课外阅读》  2007年11期
【5】《陈胜新论》 曾祥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