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有哪些常见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谦让因此诚心 2018-04-11

本人常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和作文教学,可以说这些年下来,刷过的题可谓浩如烟海。

本题问得很有水平,因为初中的现代文阅读常见的感情是有限的,不像高中那样宽泛。所以弄清的初中阅读中常见的感情和写作手法,对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定位,以及把握写作的主题有好处。

初中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感情多是以下四类:

一、最常见的是:亲情友情之真挚。

亲情友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好理解也最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最能启发孩子的情感价值观教育。

比如:2017年中考题中,山西省卷现代文阅读《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写儿子在北京工作,因为不能常回家照顾父亲,又迫于生活不想接父亲来北京和自己同住,于是是回家与父亲商量想把父亲送养老院的事,父亲从看到儿子回家“脸笑成了一朵花”到听到我想把他送养老院后“神情黯淡下来”,再到一夜无眠又早起走很远的路给儿子买来早餐,又装作一脸快乐的表情,看着儿子吃完后去养老院,一路上儿子想到小时候父亲送他去幼儿园,因怕他哭闹就一直在栅栏门外看着他,而此刻,父亲需要陪伴和照顾时,他却把父亲独自扔在养老院……


此文运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体贴理解儿子、爱儿子的深情,通过插叙父亲守在幼儿园外看儿子,和大段自己的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愧疚于自己的这种法。文中的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处处为儿子考虑的无私品质深深感动了每个人。

再如:2017年江苏无锡的中考阅读理解题《捞月亮的母亲》

全文写自己来到山村巧遇捞月亮的母子俩,被母亲的辛劳、坚强和对儿子的爱所打动,并接母子俩回城医治眼患的故事。

文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和上文一样,也是运用多角度描写——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等。表达了作者为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以及对生活对儿子的爱而感动的感情。

二、离别思念之情。

正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一样,思乡离别之情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一种感情。

比如:去年四川巴中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端午的鸭蛋》

通过去端午的鸭蛋的描述和回忆,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再如:江苏南通的中考题《魔季》

写的也是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一去不返的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此类文章的表现手法多是借物抒情或者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情感的抒发达到情、景、物交融的效果。

再如:湖北随州《拉面》

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充满淡淡的愁思。

同样运用的是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之情

这类美文类似于散文,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和独到心灵感应及情感共鸣,抒发自己独特的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去年云南曲靖中考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花寓意高远的人生志向,表达了作者更愿像花那样,远离物欲,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用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四、对高尚人格及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比如:去年福建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一棵小白杨》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歌颂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再如:江苏盐城去年的中考题《丁香花》

此文同样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的品质,写出了对丁香花的热爱,高度赞扬了像丁香花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由于中学生的阅历和思想、情感的局限性,中学现代文阅读中常出现的感情多是以及上累述的四种。

就全文的表现手法来说,写人的、抒情的记叙文常用用的是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多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细节、景物等描写,常常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面侧面结合、借景抒情等

抒情,往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

至于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我前面的悟空问答早有赘述。

我是指尖教育帝国,欢迎交流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