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共享

 文化心美育 2018-04-11
甘肃敦煌石窟是三处石窟的总称,以莫高窟最大,是中国最重要佛教石窟。莫高窟大约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延至西夏和元,共历1000余年,现存保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492座,唐代最多;壁画约45000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窟室的形状以中心塔柱式、覆斗式和背屏式最多,分别是北朝、隋唐、五代和宋的代表窟形。中心塔柱式洞窟有类似塔形的中心方墩,是对北朝盛行的中心塔佛寺的模仿。覆斗式顶为覆斗形,在壁面凿龛,是对院落式佛寺的模仿。背屏式是在覆斗窟内凿出一座中心佛坛,坛后留出一段通到窟顶的石壁(背屏),模仿一座佛殿。此外,还有一些次要型式,如毗诃罗窟是在一座方窟内左右壁凿许多小方窟,供僧人修行,只见于北朝;大佛窟很大很高,窟内有高达二、三十米的弥勒像;涅般窟空间横长,窟里安置佛涅般像。后两种窟室在敦煌只见于唐代。敦煌石窟石质疏松,不利于雕刻,窟内以壁画和彩塑为主。壁画题材除了佛教人物外,还有许多佛教故事、经变画和图案,在故事画和经变画中绘出了大量建筑,包括佛寺、佛塔、阙、城垣、住宅和其他建筑类型,以及建筑部件与装饰。此外,还有五座完整的唐宋檐廊,称为窟檐。在石窟群附近有慈氏塔和华塔两座宋塔。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艺术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