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言语结构 挖掘文本隐秘

 GXF360 2018-04-12

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矛盾点,体验情感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背影》中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付出了多少努力?他购买橘子是很轻松的吗?如果不是的话,为何最后父亲将橘子送到‘我’面前时要显得‘很轻松似的’,这里是否前后矛盾呢?”学生要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要从分析文章言语结构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学生发现,文章中所说的是“心里很轻松似的”,这里点明了是“心里”,而并不是身体上的。同时,学生还从文章中的词句中发现了不少讲述“身体”不轻松的词句,如“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就不容易了”“显出努力的样子”等等,这些言语都展现了父亲的不容易。但是当父亲为儿子做了这件事后,父亲的内心却是轻松的。学生注意到文章中写到“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父亲为何不让“我”去买橘子呢,因为父亲觉得儿子就要离开自己了,作为父亲不能再为儿子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尽量想在儿子临走前为他做更多的事情。在这样一分析后,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情感,能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浓烈。父亲并不将“爱”挂在最边上说出来,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儿子的爱。由于抓住了这个矛盾点,故此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文章的情感。

借助文本的矛盾点,学生在理解文本时能产生直观印象,这样便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令学生深刻感受文本的内涵。

二、聚焦点,追溯初衷

不少精彩的文本都有其聚焦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的个性化特点,聚焦作者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如何将情感推到高潮。在品味文本言语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匠心独具。

在教授《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将重点聚焦在文章中的“人情世故”方面,说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如何写出民风乡情,作者的创作初衷又是什么?学生在分析文本言语结构的过程中发现文章中有不少描写乡土民情的句子,无不体现了乡村百姓淳朴的性格特点。如当六一公公得知孩子们偷了自己的豆后,并不是责备孩子们偷豆的行为,而是责备其没有好好地摘,踩坏了豆,这似乎是默许了孩子们的偷豆行为,这展现了其淳朴之情。而后当六一公公听说孩子们偷豆是为了请“我”吃,便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非但不再责怪孩子,反而还亲自送来了很多的豆。作者还提到了自己和六一公公交流时的情景,“我”赞扬六一公公,这本是应该的,但是六一公公却因此而“感激起来”,这样便能更好地看到六一公公的淳朴。教师又展示了原文中“我”在大城市看京剧的场景,描写了大城市中的人情冷暖,这种对比的手法更好地展现出了看社戏时的民风淳朴。学生意识到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为的就是进行对比,要通过展现乡村的纯真而凸显出对大都市丑陋面貌的谴责。在这样一番分析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学者喻俊容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要给学生展示文本中的特写镜头,让学生的阅读聚焦在上面,这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空白点,放飞联想

不少文本中都有空白点,这些地方可能是作者故意留白的地方,也可能是作者无心产生的,教师在教授时可以抓住这些言语中的空白点,促使学生产生联想,令学生能更好地品味文本。这种想象也能运用于学生自己的文本创作和实践中。

在学习《月迹》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文章中的孩子们为何要寻找月亮呢,文章只写孩子们到处都能找到月亮,然后就睡着了,并没有说要寻找月亮做什么啊?”这的确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本词句的内容为基础,展开联想,说说文章为何会有这样的留白之处。有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了一些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提出:“文章中写到了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所以才会有了困意,而后则依偎着睡着了。既然大家都觉得满足了,那么就表明大家并非没有收获啊。”还有学生提出:“孩子们的收获并不是找到了月亮之后能做什么,而是说整个寻找月亮的过程将是收获的过程。”教师进而提出:“那么孩子们究竟收获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孩子们知道了月亮是什么,如弟弟说‘月亮是我所要的’,妹妹说‘月亮是个好’,奶奶说‘它是属于我们的’,这些文字都说明了孩子们的收获,孩子们从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明白了什么是美,同时也学会了要用何种方式去寻找美,这就是孩子们真正收获到的东西。”在结合文章言语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真正的奥秘。

借助对于空白点的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言语结构,能融入文本的情节中,想象力也能有所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立足文本的言语结构,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奥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