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想法有战略,但无法落地;有新模式,也达不到预期……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快读书馆 2018-04-13

老板自己有想法、有战略,但团队就是无法落地;借助外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但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效率还不如从前。问题根源到底出在哪里?


组织协同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家与外部环境出现了协同问题;

二是核心团队与企业发展所需之间出现了协同问题;

三是核心团队内部出现了协同问题;

另外,这里所说的协同又包含“认知”协同和“能力”协同两个方面。



只有企业家与当前社会发展之间,在信息、观点(认知)上同频,并且具备的能力能匹配当下社会大环境;另外,核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核心团队与企业发展所需之间在认知上协同、能力上匹配,企业就不会发生大的问题,只有这三个层次的协同上出现了差异,企业才会不断地暴露出问题。


要想构建公司的组织协同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两步:



第一步:进行组织协同诊断



要改善企业的组织协同,就得先要明白组织的协同状况,也就是说,我们得先来一次系统的诊断,来全面了解组织协同上存在的问题。


协同诊断主要是先弄清楚,哪些人不协同、哪些方面不协同、哪些指标不协同以及不协同的程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改善时做到有针对性。


构建协同诊断系统,这项工作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邀请外部顾问帮助你去做, 但无论怎样,企业家对内部的协同情况做到实时掌握,是做好组织管理的前提。


进行核心团队的协同诊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设计诊断框架、构建指标、确定数据采集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把采集的数据按照一定逻辑进行处理、分析,形成诊断结果。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测试组织内部核心成员之间,以及核心成员与公司需要之间,在认知和能力上的协同程度,所以我们要始终围绕认知和能力两个方面去构建诊断框架。


我们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把企业经营活动中,从愿景到战略、从营销到生产、采购、管理、财务活动等等,拆解成多个板块,每个板块继续分解,直到分解到最小的职能活动(例如:招聘、面谈或战略定位、战略执行等)。


我们把这些最小的职能活动称为“职能板块”,围绕这些职能板块我们来设计问题,向诊断对象(基本为核心管理人员)收集信息。针对每个职能板块我们设计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采用封闭式答题(0-5分选项),用以了解诊断对象对这个板块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运营体系完善程度以及他个人对本板块的工作成效的评价三个方面。然后, 将所有诊断对象的答题数据进行收集,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分析图形。


不过,实际的诊断过程要比上文描述的复杂得多,限于篇幅的原因,只能把过程罗列出来,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构建一个题目繁多的答题系统和数据整理、分析系统。


但无论怎样,通过这个诊断过程,你能直观地看到每位高管对“组织的状态”和某件事务的认识是多么的不一样,这种认知差异与他们的职业和认知水平有关,而且这样的“不一致”就是造成你公司内部沟通不畅、理解分歧、团队内耗的直接原因。


经过这个诊断过程,你能直观地看到以下十个方面的不协调:


所有核心成员之间在整体认知上的差异;

核心成员之间在单个问题(职能板块)上的认知差异;

老板与所有核心成员在整体认知上的差异;

老板与所有核心成员在单个问题(职能板块)上的认知差异;

老板与某个核心成员在所有问题或单个问题上的认知差异;

单个核心成员与平均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



通过成员对每个板块工作成效的评价,你还可以了解到:


核心成员之间能力上的差异;

核心成员能力与公司需要之间的差异;

老板得分与标准(满分)之间的差异(代表老板能力的缺陷);

老板对企业管理短板和问题的深度了解(你之前看不到的问题)。


以上这些差异和不协调,就是企业内部大部分问题的根源,只有尽量地去消除这些差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二步:改善组织协同状况



改善组织协同的目标是尽量追求协同最大化,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达到完美状态,100%意味着“停滞”。那么,在了解组织协同状况后,如何进行协同改善呢?


1

人事调整


当通过诊断发现个别成员的协同性较差时,企业可以考虑进行相应的人事调整,把适合的人纳入到核心团队中,把不适合的人员剥离出核心团队,这包括核心团队中的任何角色。人事调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协同改善方法,但大部分时候,由于客观原因或企业家格局及手段、力度不够强,人事调整不好实施。在解决组织协同问题时,大部分的情况是不需要进行极端人事调整的,对个体进行认知的塑造与能力的打造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2

认知的塑造与能力的打造


通过诊断,我们已经非常明晰各个成员在协同上的问题,包括哪方面不协同(认知、能力),哪些指标不协同(各个板块),不协同的程度等等。


在此基础上,认知的短板我们可以通过进行认知再教育加以改善。


认知方面的教育包括:理念、理论、资讯等

方式包括:企业文化活动、外培、内训、沙龙、会议等方式。


另外,企业要针对教育过程设计好机制(涉及培训管理工作),以促进个体主动参与培训。


首先,能力的改善要依靠认知的提高,更需要工具、方法的学习、岗位训练、项目经历与经验的积累。


所以,做到能力的提升与改善,就得在提升个体的“格局”和“层次”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素质能力的打造,包括工具、方法、技术的培训学习。


其次,除了培训和学习,能力的改善还要依赖于组织对个体的不断训练,就是要给其创造实操的机会,这就涉及到岗位调换、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


再次,一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涉及到内部机制和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科学,一个内部机制健全、流程完善、激励措施科学的管理环境,对于个人绩效、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能力的改善要比认知的改善更复杂,它不只依赖于教育学习,还要依靠岗位训练和内部管理的提升两个方面。■



作者单位 | 蓝十字(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