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的寺庙(二)

 minru 2018-04-13

颐和园的寺庙(二)


 
转轮藏
 
       转轮藏建筑群位于佛香阁东南高台,布局紧凑而又富有层次。南面围墙开有一座棂星门,从棂星门进入,登石阶上平台。转轮藏是颐和园中现存为数不多的乾隆建筑,在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大火中得以幸存,但建筑内的佛像供器都被英法侵略者抢掠一空。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重修,把残破的建筑外表进行了油饰见新。光绪二十八年(1902)再一次修理,将佛楼内的陈设恢复到清漪园时期的水平。1994年再次维修。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排云殿上山后东望转轮藏 (不开放只得远处拍摄)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南湖岛远观转轮藏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转轮藏屋脊装饰


颐和园的寺庙(二)
进入转轮藏的高台阶及牌楼门


颐和园的寺庙(二)
       平台中部是一座巨大的青石须弥座,座高2米,上面坐落着“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石碑通高9.87米。碑座为六层束腰式,腰身浮雕佛像,四周雕龙纹;碑帽雕卷草龙纹,正中宝顶,造型雄伟,雕刻精美。建于乾隆十六年。

 

颐和园的寺庙(二)
       石碑南面正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刻乾隆御制诗共九首,皆为乾隆御笔。


 

 

 

五方阁建筑群

 

       五方阁建筑群位于佛香阁西南,与转轮藏对称,乾隆时期始建。以宝云阁铜殿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五方源自佛家语“五方色”: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聚五方之色,寓意天下归心,四海升平。正殿五方阁坐落在11.26米的高台之上,阁下石壁上刻有莲花边框,是当年诵经时悬挂佛像的地方。两侧有三间迭落式走廊与高台中的暗道相连。主、配殿皆为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院内四角,各有一座重檐方亭,有24间回廊连通各个殿堂。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南湖岛北望五方阁


颐和园的寺庙(二)
由图可见五方阁的五个“阁”(四个亭式建筑及最高处殿宇)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万寿山西望五方阁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由此门进入五方阁,图中高处为五方阁东北角的一个“阁”。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进门后登上台阶左侧是大理石影壁,画匠巧妙地利用大理石天然纹理和色彩镶嵌而成,极其精美。由于年代久远,画迹无存,如今只能看到石质的天然纹理。


颐和园的寺庙(二)
       影壁北面是一个高大的石牌坊,雕饰华丽,前后均有额,南面题:“暮霭朝岚常自写”,横联“山色因心远,泉声入目凉”;北面题:“侧峰横岭尽来参”,横联“川岩独钟秀,天地不言工”;两面各有楹联两幅,均为乾隆御笔,词句全部选自乾隆御制诗。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牌坊北面的高台阶进入五方阁高处的院落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五方阁院落一角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五方阁正殿在院落北侧高台上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宝云阁铜殿位于院落中央,是五方阁的核心建筑。宝云阁又名“铜亭”,是一座全铜铸就的仿木结构宝殿,用铜207吨,重 41万多斤。其铸造艺术世界罕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代,每逢初一、十五,喇嘛们为帝后祈福求寿,都在这里念经。西藏喇嘛到达北京,也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宝云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铜亭四面有菱花扇,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颐和园的寺庙(二)
宝云阁铜制九龙斗匾


颐和园的寺庙(二)
宝云阁南面门楣铜制“大光明藏”匾额,为乾隆御笔题写。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1860年英法联军将宝云阁内部陈设劫掠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将铜门窗盗运到海外,只剩一张铜供桌,重约2吨,又差一点被日本强盗掠走。1993年,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出资,将十扇铜窗购回并捐赠给我国。1996年法国送还铜窗一扇。颐和园又费尽心力将其他门窗补齐,才使精美的铜亭得以恢复完整的面貌。

 

 

 

 

云会寺

 

       云会寺位于四大部洲西面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组佛教建筑。整个建筑矗立在自然形成辅以人工堆叠的陡峭山石上,山门坐北朝南,正脊歇山绿色琉璃瓦顶。正殿香海真源坐南朝北,是一座四角攒尖重檐亭式殿。寺院周围有红色院墙,墙东为圆门,西为长方形门。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正殿香海真源

 

颐和园的寺庙(二)
       香海真源两侧的山石上各有一座六角形小亭殿,坐北朝南,八脊重檐攒尖绿琉璃瓦圆宝顶。(图为东亭)

 


位于香海真源西侧的亭子

 

 

 

善现寺

 

       善现寺建于乾隆年间意指佛国之城。山门围墙和云会寺基本一致。寺内原有三组建筑,高台上的三摩普印主殿,现在只留遗址和神台。山门左右各有二层的配楼,现仅存东配楼。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清漪园时,寺中佛像法器众多,仅三摩普印大殿内供奉的嚓嚓佛就有3556尊。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现仅存东配楼


颐和园的寺庙(二)

 

 

 

 

花承阁

 

       花承阁始建于乾隆年间,清漪园时期是由佛殿、多宝琉璃塔、花承阁及六兼斋组成。花承阁整体建筑于1860年被毁。仅存多宝琉璃塔。

       多宝琉璃塔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 

 

颐和园的寺庙(二)
       多宝琉璃塔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在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金。

 

颐和园的寺庙(二)

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佛龛中佛像的背后为绿色。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塔的四周砌有红色围墙,院门朝北,门口立一座木结构琉璃瓦顶的牌坊。


颐和园的寺庙(二)
       乾隆皇帝将此塔命名为“多宝佛塔”。亲笔撰写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并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多宝琉璃塔前。

  

 

 

耶律楚材祠

 

       位于昆明湖东岸,建于元代,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庭院中竖有一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耶律楚村(1190一1244),为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大臣,元朝开国元勋,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公元1224年死,按生前要求葬于瓮山泊畔。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为办公区域不开放,在门口处拍摄。

 

 

 

 

广润灵雨祠

 

       俗称龙王庙,位于北京颐和园内昆明湖景区,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慈禧由水路入园,在祠前码头下船。


颐和园的寺庙(二)
广润灵雨祠北牌楼


颐和园的寺庙(二)
广润灵雨祠东牌楼

颐和园的寺庙(二)
广润灵雨祠西牌楼

颐和园的寺庙(二)
寺门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祠后的云香阁

 

 

 

 

五圣祠

 

       五圣祠在颐和园昆明湖西侧小岛上。调门临水而设,内有前后两殿,前殿有两配殿。正殿内原祀山神、土地、花神、药王、龙王五圣。现在神像已毁。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从昆明湖西岸看五圣祠


颐和园的寺庙(二)

 

 

 

 

妙觉寺

 

       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中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花神庙

 

       颐和园里有座花神庙,座落在苏州街北侧的小山上,妙觉寺的东侧,是目前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专供花神的庙宇,也是颐和园内最小的一座寺庙,只有一间房子,可谓袖珍小庙。此庙建于光绪十四年,是慈禧重修建颐和园时添建的庙宇。寺庙座东面西,供奉花神、土地和山神,1900年寺庙遭到八国联军破坏,1990年复建,重塑造神像。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蚕神庙

 

       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漪园时,每年农历九月织染局在此庙祭祈蚕神.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2003年重建。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附记

 

       除以上专用的寺庙建筑外,在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城关,上面阁楼内供奉着文圣——文昌帝君铜铸像;在颐和园后溪河西部南岸的宿云檐城关,上面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内供奉武圣——关帝像。在皇家园林内形成了传统的“东文西武”文武双全、文武辅弼的格局。

 

颐和园的寺庙(二)


文昌阁

 

 


颐和园的寺庙(二)

颐和园的寺庙(二)
宿云檐城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