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的书”系列:在青春里死一遍

 hahuo 2018-04-13

《经过斯洛特》是迈克尔·翁达杰早期的小说,写了一个发疯的小号手。这是他最有激情的作品,是他青春的见证,这种激情是与青春共生灭的,他只用一个短篇干掉了它。

通篇都是语言的暴力和狂欢,荷尔蒙乱喷,异端突起,才情浓缩,幻觉绚烂。

砸烂。扭打。野兽。刀疤。燥热。隐情。自私。冷酷。狂笑。通篇都是这些词语的衍生。

那时候他已经形成了个人化的“拼图高手”式文体。

叙述中不断切换人称。故事里穿插诗句,歌词,简报、书信,新闻报道,人物档案。故意制造断裂、压抑和幻觉,就像这位小号手的日子一样支离破碎。文字背后是捉摸不透的情绪和无名的怒火,小号手抑郁,发疯,失踪,失踪回来,还要死在精神病院里。

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安全感,欣赏不来这些不羁的怪兽,现在才明白崔健唱的,“只有彻底了,才会有美妙的空虚”。

他很著名,但名声赶走音乐,他想努力生活,但到处是欺骗和罪恶。他只想喝醉和演奏。

在午后的街头,他最后一次表演布鲁斯小号。阳光下,用号声去跟随一个路过的女人,撩她,定住她,抚摸她,他要尽兴而吹,不醉不归。等到阳光变成幻觉,血液再次上涌,身边的喝彩声也听不见了,他就吹得更加狂野。原来音乐像情欲一样痛苦,像死亡一样纯洁。他不停往赞美诗里吹人魔鬼布鲁斯的节奏,想把圣乐吹给撒旦听,一遍一遍放肆挑衅,哀伤质问。他一直逮着无辜的女人救命,与她纠缠,短暂麻醉。而所有的女人,都是这同一个女人,她们的味道在他的舌尖浮动,音乐、女人,连同他的生命,都是他的道路,他的必经之途。经过斯洛特,经过此生,为这带罪肉身寻找一条解脱之路。

他在演奏中倒下的时候,乐队领班捡起短号,鲜血从号管里淌下来。

书中有金句:“钻石必须热爱一路上经过的泥土,必须热爱泥土有过的瑕疵,因为钻石原本也是泥土”。

翁达杰是左翼浪漫主义者,扎根底层,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也是探寻真相的道路。人们在飞黄腾达春风得意的时候,看到听到的皆是虚妄的泡沫,只有深陷底层的时候,才能看见人与世界的残酷,真实的就像伤口绽裂的血肉。

描绘残酷中的诗意,劳作中的优雅。这是他的仁慈。如同诗人找到了词语。

在小号手死前,去看他的朋友。一个摄影师,瘸子,很穷,但很天才,他的镜头有直觉,洞见贫民窟的内心,他用镜头还给他们做梦的时光。最后摄影师在工作室放了一把火,无比辉煌的一把火,终于照亮了卑微人生。只有死亡可以彻底平息激情。他们真的是同类。

自焚现场被翁达杰描绘成,“好像一朵云涌进了房间”。

都疯了。

但只有诗意可以与残酷的命运互相抵抗。

他把演奏、打架、做爱、自焚、赌博、偷窃都写成了艺术造型,他为命运编舞,他用诗句放慢节奏,跳跃地打乱情节,像音乐那样,加入休止符和停顿,混乱和痛楚变得迷幻而甜美,扎人的碎片从纸面跳出来,跳地咚咚响。让你顿时领悟了现代艺术的绝望里面也包含了各种玄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