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散之先生的作品好在哪里?

 ZGGDWWZS 2018-04-14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这个问题,我也问了自己很久,现在,我知道答案,与诸君共享。

一、为什么会出现林散之现象?

中国近代,出现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无论文、史、哲、艺中任何一门,都大师频出,高人满地。满清三百多年用各种的方式压抑、奴化汉文人,效果非凡。仅就书法而言,学必宗唐楷、先学楷后言书、执笔必拨镫法等等教条,将天下文人逼向馆阁和端直粗劣,放弃个人追求和个性发扬,批发了一大批名满天下的丢失二王法度的三流书家。可以说有清一代文人将传统的美学积淀和书法传承几乎丢失殆尽,书法审美变得扭曲,如同他们喜爱三寸金莲、大烟、娶妾的三大爱好一样。以颜楷著称、打着颜楷旗号毁颜楷的钱、华、谭仅是其中一例。

清朝落幕,意识形态出现一次大解放,各种思潮无论来自西方还是这个古国的传承都得到了释放和融合。无论向西看还是往回看的名家,均能大批的学而有成并得到社会承认。

林散之先生一生,首先是一个画家身份,除了最后几年名声大噪,他几乎一生,在用完大家族分家的资产以后,一直是靠卖画和吟诗应和于文场乃至官场维持生计。

散之先生的老师,就是那位继承中国数千年绘画技法于一身的黄宾虹先生。他和宾虹先生一样,喜好出外师法自然、写生吟诗。林散之26岁开始编纂的《山水类编》,全书共29卷,35万余字,汇集前人有关山水画的论述,内容采自数百种文献,历时三年余完成。在当时,可谓一大工程,他人未曾做过,可见其心志。

宾虹先生在近代画坛,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近三十年拍卖界画价魁首,一直是黄张(张大千)争霸。宾虹先生有两样别人学不到的绝技:

1、墨法。宾虹先生曾学艺于祖传墨坊,对各种墨的制造及使用在画坛无第二人能及。所以宾虹先生被称为“画山积墨数十层依然透亮,毫无呆滞之感,数百年来第一人”。

2、见识。宾虹先生孤独画画数十年,到晚年才为人所知。他身上没有有清以来那些书画教育腐朽呆板的时弊,坚持自己去学习最古老的传统并发扬之,反对逼肖古人,敬古而不泥古并力求自新。

如果说黄宾虹先生亲传弟子并数十年追随而得真传者,非林散之先生莫属,无论诗词、书画。

二、为什么是草书?

草书和其他书体有很大区别,要求一方面严守法度不能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有要求有气格、有文韵,线条有质量、技法要纯熟,同时与其他书体最不同的是,对墨色浓淡、干湿、燥润的处理上有要求,对整体章法的计白当黑计黑当白的能力也提出很高要求,也允许书写者在书写的韵律、节奏和笔法特征上灌注进更多自我的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大凡书家最终会选择主修草书,因为不管普罗大众看不看得懂、承认不承认,事实上草书是中华书法皇冠上那颗最闪亮的明珠。

而所有这些能力,对于一个具有极其深厚绘画功底和成就的画家来说,几乎是已经具备的现成的能力,更何况在林散之先生入草之前已经真草隶篆无所不精、功底极其深厚。

三、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为什么好?

日本书坛向来没什么见识,并不是他们说书圣就是书圣的。日本传统三笔三迹(等同于书圣地位)的水准在中国,其实都只算是二三流,未必能上书法史概论的角色。但在林散之先生那个年代的中国艺坛,是不会发生众星一一陨落,仅存启功先生称雄的状况的。

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林散之没有掺入其他因素,进入了书法的最高殿堂。
国画大家亚明:林散之是属于世界的。由于林散之的存在,从而使中国保住了传统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中国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法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代王铎、当代林散之。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林老大作笔苍墨润,深得宋元神韵,在宾翁高足中实为仅见。
书法家启功: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
评论家路东(《谈林散之与中国草书传统》):我们谈林散之与草书传统,即是在谈林散之在书法传统中的沉潜与出离,谈一个书法家的艺术生命是如何从传统中创造性绽出的。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风光迷离的高地,自王觉斯以来,以重碑称世的清代书家在草书领域不见建树,其间,不乏对草书艺术心向往之者,但都未入草书之精微,至林散之,这条中断的草书之道才真正得以延续,林散之的草书,浑厚生动,水墨淋漓,笔意充沛,线条的书写运动极富变化,艺术形式别开生面,且意境高远,与书法史上的草书大家相比,可谓独树书林而不可替代。林散之的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传统的一部分。

艺术界,被吹出来、包装出来的所谓大师不要太多,这些评论中,以傅雷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评价最为中肯、懂行和客观、可以信任。因为这两位,均是不靠书法吃饭、在多领域有非凡建树且为人耿直不欺、有古君子风的大家和博学博识、交游一流的通家。

确切说,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是中国画界的深厚传统反哺于书法界开出的最盛大的花,书中有浓厚的画意,线条质量也少有人及。更难得的是自古法中造出己法,自觉自发的以山水云树的线条造字,以大写意的境界来建构书法作品的章法。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从未有过。

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百年后写到这段书法史,可能很多风云大家如启功、沈鹏等都未必会言及,但林散之先生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并非造诣高下之故,而是拓出新路之功。!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倍感温馨!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