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 作者:木沐 1 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不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是其他社交软件,年轻人似乎非常热衷于公开宣布自己的个人目标。 比如一个月减重10斤,全年阅读20本书,3个月通过司考,CPA等资格考试……个人目标囊括生活、学习和工作,内容丰富,不一而足。 让人感觉似乎对着全世界立下flag,就可以鞭策自己奋发图强,实现那些雄心壮志和鸡血誓言,仿佛看到自己实现后被周遭亲友羡慕和膜拜的眼神…… 公开宣布自己的flag一下子变得时髦又励志。 然而最近的一条微博热搜《TED演讲: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非常值得琢磨。 2 Derek Sivers在演讲过程中提到这样一组测试: 163个被测试者的人分成两组,一组在做活动之前要将任务目标大声讲出来,另一组则沉默留在心底。接下来每个人有45分钟开展任务,但中途任何时候都可以停下。 结果那些没宣布目标的人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钟,在结束之后的访问中,他们感到为了实现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那些宣布目标的人在工作平均大约33分钟后就放弃了,当之后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因为感到快要接近目标,所以放弃了。 Derek Sivers认为:
。 3 许多心理学家给出类似结论:
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是因为如果我们在目标还没实现前,就将其告诉朋友或同事,当大家都认可这个目标时,就会无形中造成一种社会现实和思维模式:让我们感觉到目标已经达到,然后有了虚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过程中我们反而就不那么积极地去做了。 让我们回忆身边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就会深有同感。 当你和室友宣布1个月减肥10斤,室友投来极其羡慕的目光说:“哇,你好有野心,好有毅力啊,真佩服你!” 你听后,心里这个美啊,仿佛身上有10斤肉已然消失,然后之前制定的每天跑10公里和节食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总是一拖再拖,大打折扣。 当你和闺蜜宣布两个月内一定找一份涨幅50%的新工作时,闺蜜直夸你有本事、有魄力,于是仿佛新工作offer已在手上,本职工作你开始心不在焉,小猎头公司的电话你也懒得去接,心想:你们手头能有啥好的offer。 两个月后,不仅找工作毫无进展,还收到现任领导的warning letter(警告信)。 你突然意识到,这一切都归咎于:自己被自己设定的目标麻痹了,误以为“目标”就是“结果”,而忘记了真正努力付出的过程,目标将永远只是目标而已。 4 也许你会说,这不合理啊,我把目标说出来,正好可以让周围的人监督我、鞭策我,不是更容易帮我达成目标吗? 一件事情,如果需要旁人的监督,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驱动,你觉得这件事情完成的可能性会有多少? 外人的监督,最多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但如果你自己根本不想动,你一样可以找出100个理由拖延和放弃,不是吗? 工作忙,没时间,天气不好,身体不适,等等,这些理由随便你挑。 当然,如果你能找到和你有同样目标的伙伴,一路前行,彼此支持和鼓励,顺带监督和打气,却是个不错的容易达成目标的办法。 。 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这个办法让自己不再孤单、倍感煎熬,反倒更容易坚持下来。 但这和你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个人目标截然不同:因为你的同伴身在其中,和你一样需要为实现目标付出汗水,努力和执着。 5 不必将个人目标昭告天下,并非是不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更不是暗地里偷偷摸摸去做一件事情,而是为了让自己更专注于完成任务本身。 实现目标的过程,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百转千回,你都无需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言论,尤其负面和消极的评论。 网上看到一个微博段子,很有意思,也印证了个人目标不要轻易宣布的道理。 韩非子早就用“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古语提醒世人:止语是一种修行,不论是秘密,还是目标。 低调努力前行,一旦实现目标,畅享和众人欢庆成功带来的喜悦;目标未成,也不必气馁,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未来你一定会在某个转弯处邂逅那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LinkedIn专栏作家,战略总监,10年以上知名外企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 (ID: mumushuo2017),轻松获得超实用和接地气的个人成长干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