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先生论“汗法”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4-15


一、指治疗的方法;当人感受了风寒邪气,邪正相持于表犹未入里,则见脉浮,头痛,发热,恶寒等证。这时应使用发汗之法,以解除在表之邪气。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是也。发汗能把在表之邪驱除体外,而使阳气不郁,营卫谐调无阻,这种“因势利导”之治实有事半功倍的优点。


《阴阳应象大论》又说:“故善治者,治皮毛”,因为皮毛之邪虽浅,然治不及时,从其发展来讲,则有入传脏腑之险。所以,汗法居于治先,而具有寓防于治的积极意义。


二、“汗法”之“法”字,还具指导和监督发汗的一定原则。因为在发汗之时,如果没有“法”的指导,也就没有正确的发汗方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试举《伤寒论》桂枝、大青龙二方的汗法加以证实。


1.桂枝汤的汗法


试观桂枝汤的“方后注”,仲景在其汗法中规定了五项原则;(1)服桂枝汤后,必须啜热稀粥以助药力;(2)服汤后还必须温覆以取汗;(3)对发汗的要求,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4)如果服汤后,而汗不出者,则应更服桂枝汤取汗,以及“后服小促其间”而催其汗出;(5)如果汗仍不出的,也不要更弦易辙,可服汤至二、三剂,连续服药以求汗出。


2.大青龙汤的汗法


大青龙汤是治疗表寒不解,阳郁生热,“不汗出而烦躁”的方子。此方麻黄剂量为六两,不为不多矣,所以为峻汗而设。然又恐以汗太多先伤阳气,乃在“方后注”云:“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这种控制汗多之法,和上述桂枝汤各种发汗之招数,一为恐其不汗而风邪不除,一为又恐汗多而阳气先亡。仲景善用巧妙之法而使其各得其所,都达到了治疗目的,充分显示出来发汗应属第二义,指导发汗的“汗法”则是第一义的。中医学“治疗八法”,每一法都具有这样的两层意思而不可不知。

风寒客表,使用麻、桂等方,则叫辛温解表之法。后世医家发展出来的羌活、防风、姜豉、葱白等方药,虽无麻、桂,亦属于辛温发汗之范畴。辛温发汗是针对风寒之邪的一种治法,对于温病以及热邪伤阴等证则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温热病,古人认为是“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由此可见,温病化热而有伤阴耗津的特点,所以只能辛凉、甘寒之药,如误用辛温发汗,必然要助热伤阴而变证百出。


至于湿邪为病,属于即病之例,所以可用辛温发汗,然而又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说法。因此,发汗在湿证中,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湿邪即使涉及到汗法,也应在“法”的指导之下进行。如仲景云:“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又说:“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以上规定了湿病发汗的时间与条件,指导临床使人有所遵循,也突出了“法”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发汗为治表病之法,对风寒湿三气为病是一种先决的条件。然而,汗法对暑、燥、火所致之病则多不能使用,如不得已而使用汗法,亦应格外谨慎,不可掉以轻心。


《伤寒论》有“辨可发汗病脉证治”一文,其中可汗之证,列举40余条,然必以脉浮、恶寒、发热、无汗、身疼、头痛、项背几几等证为依据。其文为汗法之大纲,有提纲挈领之要,学伤寒者往往而不屑一顾,则亦未知其可。


夫天有六气而风寒为首,岁分四季而寒热以分。然有的医家只知有春夏而无秋冬,畏麻桂如蝎虎,并诋毁仲景之书为过时之作。于是,临床不分寒热而概用辛凉,以致银翘、桑菊等方大为流行。余每见风寒外感不用辛温而反用辛寒,使病情迁延不愈或导致各种坏证。今举数例,以资说明。



1.风寒客表误用辛凉之变


回忆我过去看过一个头痛发热的病人,切其脉浮而弦。这本是风寒外束阳气所致,用辛温之药轻轻一汗则解。然而由于我惧麻桂而喜辛凉,所以开了三剂银翘散。服后发热不退,又于方中增加生石膏,结果造成了误治。病家为富贾,乃转请山东某名医远道来诊,视余方笑曰:病为风寒而按温热治疗,致使阳气郁遏而不得宣泄,邪不外解而无出路,是以高烧不退,烦躁不安。医为疏方:热黄酒一大盅,雄鸡冠血四五滴,少调蜂蜜于酒中和匀。一次服迄,复被取汗。全身出“白痧”颇多,从此热退病愈。


2.表寒误服寒凉成为无汗症

内蒙某妇,三年前患风寒外感,自为知医,屡服羚翘解毒丸与牛黄解毒片,因此续发“无汗症”。虽值盛夏,人皆汗流浃背,而伊之皮肤却干燥无汗。因其玄府外闭,太阳经气不利,兼见头痛发闷,及周身酸楚而莫可名状。由北之南,觅医求治,所费不赀,然从未有人为其发汗者。切其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则太阳病之提纲脉及表实无汗之证皆昭然若揭。毅然为疏:麻黄9g,桂枝9g,杏仁10g,炙甘草3g。服后令其温覆衣被,发汗避风。一剂汗出漐漐,表解而太阳之气开阖正常,无汗之证竟愈。


3.温病初起恶寒证治

吴鞠通治太阴温热,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医家视此皆竭力反对,然温热初起恶寒之证为突出的,究以何方法为良?乃有人云:用辛凉之药如银翘散即可取效。余之亲戚李某,患温热病而恶寒,余用银翘散与之,然热不退而寒反增,促余更方。不得已,乃在银翘散原方中加紫苏叶10g,服一剂,便恶寒止而热退身安。嗣后每遇温病初起而恶寒者,或温病与风寒疑似难决之时,每用此法取效,以补吴氏桂枝汤法而愿供于识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发汗之法并非只治表证,而且也能治疗脏腑等病。如桂枝汤能治“时发热,自汗出”的营卫不和证,麻黄汤能治肺气膹郁的咳喘证等。而且发汗也能解除在外之疮疡毒气,又能升发阳气透邪外出,发散火郁而和阴阳。本着异病同治的道理,对汗法来讲确有广泛的意义。然而用辛温发汗之法,以解在表风寒之邪则是其首要的治疗任务,这也是不容置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