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作忍辱

 愚人道缘 2018-04-17


什么叫作忍辱


作者:生根活佛

 

     从世间凡俗的理解来解释,“忍”是忍辱负重,是宽容,是耐心,忍是最大的德行。忍辱就是忍受别人的侮辱,保持冷静的状态;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的对自己造成生理、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就是忍辱。忍辱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

     从佛教用语来解释,象雄语“美瑟”,藏语“索巴”在汉语叫“忍辱”,就是忍让别人的侮辱及欺负。包括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我们不发怒,不生气,不埋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宽容他,包容他,忍让他,理解他,这些都是修行上去除我执的方法。

     在佛学词汇里,忍辱就是包容的意思。一般佛经来讲,包容即以心胸开阔来理解。


     忍辱原为我佛幸饶弥沃佛陀劝导世人做人不要冲动,而要冷静;做事不要盲目,而要分明清楚。


     幸饶弥沃佛曰:“做人要理解别人,宽容自己,接受他人侮辱,如果人人有忍性,社会的摩擦就少了。”就是说理解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理解别人;接受他人才能宽容别人,而宽容别人,实际上是宽容自己。

     至幸饶弥沃佛时代,忍辱则为般若十度之一,忍辱分为受苦忍辱、受难忍辱、受法忍辱三忍,扩大了忍辱之意义。受苦忍辱是对痛苦和挫折接受的忍辱,也就是面对苦难的心态;受难忍辱是不把障碍及困难放在眼里的忍辱;受法忍辱是对法了悟本性的忍辱。


     从古老本波教的角度来讲,忍辱是一种修为,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接受,是一种理解。 接受别人的一切,包括侮辱、折磨、欺骗、吓唬、障碍等所谓对己不利的言行。

     真正的忍辱是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侮辱及对自己不利的一切。忍辱是释放自己,看重别人,走向正道。以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忍辱就是对真理的理解,接受别人的思维和行为,解放自心的烦恼,为他人引导理解及接受之道的一种修行方法。忍辱与理解及接受之教义联结,用于引导众生。从小乘的角度来讲,忍辱之目的是不造业及不增添烦恼,以包容的规范来释放自己,以免除烦恼之苦难


友情提醒


   点击下面获取更多内容

1.为何依靠上师

2.扎西德勒的由来

3.皈依和信仰的区别

4.“教油子”退转虔诚心

5.学佛的人可以谈钱吗

6.皈依三宝需要吃素吗?

7.不要把孩子的福报消耗掉

8.如何才能找到让你幸福的人

9.藏传佛教之中上师,活佛等的意义

10.成佛的20种习惯与风格,你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