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龙民谈朗诵7/8|大气一点,再大气一点

 天天读一点TFUP 2018-04-17
高龙民谈朗诵7/8

大气一点,再大气一点

我们看到,一般朗诵者在舞台上的表现,会出现不够大气的问题。 “大气与否”有时候甚至是区分专业与业余朗诵的一个分水岭,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朗诵者的气质、素养和性格的局限,也有演员的客观条件或作品风格的限制,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在舞台上朗诵,还是应该追求“大气”一点的。


朗诵在技巧上,造成不够大气的主要原因有两种情况——


一是缺乏“视象”。很多朗诵新人或缺乏经验的朗诵者,他们在舞台上朗诵时,眼睛东看西看,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任何内容,显得六神无主,手脚无措,不敢正视观众,更不敢与观众交流。这样的朗诵,会给人不够专业、不够大气的感觉;即使有一定经验的朗诵者不怯场,也不紧张,敢于直面观众,但给人的感觉仍然不够大气,这是为什么?


要克服这个问题,朗诵必须建立“视象”。当然,朗诵要有鲜明准确的“视象”是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不是用来解决大气与否的,但是,如果你有了一个正确鲜明的“视象”,你的朗诵就一定会是大气的。


那么,什么是视象?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要想对别人说出一个什么环境或者是什么东西,那个环境或者那个东西便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的说话有内容,也很自然有机,没有人会说你在表演。比如,当有人问到你的家时,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你的家及其环境;当问到你的家人时,你的这个家人也一定出现在你的眼前。而有的演员一旦上台朗诵,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表演,丢掉了生活中本来就有的视象,违背了生活的规律。


“没有视象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他还说:“我们的天性是这样安排好的:当我们和别人进行言语交流的时候,我们开头是以内心视觉看到我们所要谈的东西,然后才能说出我们所见到的。”因此,我们在舞台上朗诵,也应该遵循这个生活的规律,在我们没有开口朗诵之前,就应该看到我们所要朗诵的东西,这就是视象。“这些视象仿佛形成了一部接连不断的影片,不停地在我们内心视觉的银幕上放映着,并且指引我们在舞台上的说话和动作。”(斯坦尼语)


有了鲜明的视象,我们在舞台上朗诵时,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眼神也不会恍惚,朗诵就有了说话的“潜台词”,有了坚定的目光,有了让你迸发激情的活生生的形象。


有了鲜明的视象,观众也就会感受到你的内心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你的朗诵也便有了真实,有了节奏,有了变化无穷的世界,显得十分“大气”。


二是表演性的手势太多,这也是朗诵不够大气的重要原因。


造成朗诵手势太多的原因,是我们的朗诵者误以为朗诵是表演,是表演就应该“手舞足蹈”;朗诵仅仅靠语言似乎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手势来帮助表演。有的朗诵者甚至企图用手势来图解朗诵的内容,如表演唱一般。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错了。


有两种手势是最有害的,一种是表演性的,一种机械性的。我们从理论上讲,表演性的手势比机械性的手势更有害。机械性的手势有时往往是朗诵者的习惯手势,这种手势虽然于作品没有多大的关系,也不是在“将诗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心里话的时候”出现的手势,但它毕竟是朗诵者的手势,只是一个没有内容、没有表现力的手势;而那表演性的手势就更糟糕了,它是有逻辑的,是图解内容的,是表演性的,它的有害之处就在于它让你整个朗诵变成了一种做作的表演,从而丧失了艺术的本质:真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取消一切的机械性的手势,更应该取消一切的表演性的手势,让朗诵者的手势真正成为一种有表情的、有说服力的“朗诵的补充”。


准确地说,当朗诵者的手势真正起到了表现、描绘、强调作品的人物、情感、细节的时候,真正是属于“诗人”的强调、补充的时候,这个手势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我们千万不要企望手势能够代替语言来表情达意、阐述思想;更不能企望让手势来图解作品的内容。任何时候,语言的魅力是朗诵者的唯一重要的武器,手势只能是一种补充或是强调。


一般地说,手势运用得越吝啬,越有说服力。因为手势如同其它视觉语言一样,我们能够真正掌握多少有表情、有说服力的手势呢?而重复使用必然会丧失它的表情作用;再说,手势永远代替不了语言,而朗诵是语言的艺术,舞蹈才是形体的艺术。


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正常情况下,一个有修养、有身份、很大气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很少有手势,偶尔激动的时候才有那么一二下手势,用以帮助强调他那有力的语言;相反,在街巷市井,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事儿妈”在说话的时候,唾沫四溅,手舞足蹈,显得缺乏修养,不够大气。因此,朗诵者的手势也是决定朗诵者在舞台上“大气与否”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朗诵者的手势是在必须要表现、描绘、强调作品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时自然而然出现的,是下意识的。只有当你这个朗诵节目需要多次演出的时候,你才能对已经运用过的各种下意识的手势进行分析、选择而重新设计,当然这种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