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庆祝 记2018年4月15日在北京的武汉水运学院 七七级同学庆祝入学40周年聚会 2018年4月15日的北京,天气晴朗,春意盎然。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为纪念进校40周年,我们在北京的八名当年武汉水运七七级学生,举行了小型庆祝聚会。 地点在安贞桥东侧环球贸易中心的红菜苔酒楼, 红菜苔酒楼,以湖北菜和武汉风味为主, 武汉,我们学校所在地,我们在那里渡过了四年学生时光, 11:30分,大家都来了。 虽然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但是回忆40年走过的历程,今天大家见面还是很兴奋,很激动。 40年前的那个春天,我们一同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人都到齐了,赶紧入场吧! 饭店内景 我们在北京的几名同学中, 有当年学校的游泳冠军, 学校的长跑健将, 篮球明星, 也有名符其实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党员。 桥牌高手,也是自强不息不断探索的创业人
至今仍在岗位上的老教授 乐观善良的付奶奶
忘记年龄永远忙碌的女强人 今天聂丽娟和黄放特意点的都是武汉和湖北的名菜。 珍珠丸子是武汉菜的代表。40年前只有在学校的运动队里才有机会吃到,属于当年的特供食品。 沔阳三蒸,在我们那个时代没见过。我们那时的美食是位于江汉路口的四季美的汤包。一层清香的松针铺在汤包下面,咬一口流出油腻的汤汁,解馋。 莲藕汤,武汉人的最爱,一定要用冬天的藕才粉,我们在武汉时,最著名的是小桃园的煨汤。
武昌鱼,武汉人说,只有产于我们湖北鄂州梁子湖的那个鳊鱼,才真的是武昌鱼。你平常吃的,只是鲂鱼。(可惜上菜的时候,竟忘了照个像,吃完了才想起来。)
香酥的豆皮,那时的名店是中山大道上的老通城。馅里面有虾仁,糯米,肉丁,香菇,鸡蛋皮炸得黄黄的,焦焦的,腻人。 小米粑与糍粑都是武汉甜食中的美味,但那时常吃的还是麻团。 糍粑
松脆面窝,肖亚说当年学校外路边有个老太太,在便道上支个锅,炸出的面窝那个脆呀,中间的面团却松软鲜香。 永远难忘的热干面,特别适合武汉早春阴雨绵绵的湿润气候,只有在武汉吃才过瘾。过早的时候,在学校西边泥泞的菜场边上,一毛钱一碗。最好的门店是中山大道的蔡林记,价格是一毛二,又有几个人吃得起呢?
品味武汉特色,大家开心又感慨。
聂丽娟说,1978年入学的时候,那是我头一次乘火车,列车从北京站一发车,我就开始哭了,一直哭到了保定。那个情景永远也忘不了。
4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个青涩的年代,令人最怀念,最难忘、最珍惜的,就是我们那个时候,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还有那个时代青春的热情和理想。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1978年的春天,必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祖国从十年动乱中拨乱反正,停滞了十多年的高考,积累的有才华有志向青年如同千军万马。我们非常幸运,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通过高考走进校园的大学新生,一个新时代开始了!树是绿的,草是青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干净,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而那年的春季,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万物生发,万物生长,校园里也充满着春雨的味道。
那时我们努力,我们奋斗,每一次考试,都生怕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灯熄了,有的同学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
全国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向四化建设,我们要乘全国科技大会的东风,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更难忘校园生活 刚进学校,早春的寒意还未褪去。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食堂的大铁勺,手中一张薄薄的彩色小纸片交上去,满满一勺青草一样的炒菜苔飞舞起来,“刷”的一下盛下去,再“哐”的一声扣到你的饭盆里。把碗里的白米饭都染出一片紫蓝色。里面嚼不烂的梗子,带着一股柴草味,把牙齿也嚼成紫蓝色,就是一个“素”字。 把碗里青菜拨开,发现一两片夹在其中的肥肉,那就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儿了。
多年以后,竟对红菜苔有了深厚的感情。
毕业以后,我们被分配到祖国各地。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或者各项政策的落实,回到了家乡北京,此时很多同学已人到中年,再开始重新打拼。在工作岗位上克服各种困难,闯出一番天地。 今天回忆走过的40年历程,我们没有辜负武汉水运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不管能力有大有小,命运如何不同,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当初的诺言。
春天的播种,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们无愧,我们无悔。 大家相约,30年后的春天,我们将一同再次聚会,庆祝入学70周年! 记于2018年春 |
|
来自: 老好人儿 > 《生活随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