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娘子军连连歌》诞生记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7-19

袁成亮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凡是看过影片《红色娘子军》的人对这首歌没有不会哼上几句的。然而,作曲家黄准当年在创作这首歌时却是费尽了心血。


那还是1959年初春的一天,电影《红色娘子军》导演谢晋在上海天马电影影制片厂门口递给了黄准一个《红色娘子军》本子,问她有没有兴趣为它作曲。谢晋之所以找黄准为《红色娘子军》作曲,是因为在此之前,黄准为他拍摄的电影《女篮五号》所创作的电影插曲《青春闪光》很受观众欢迎。黄准回家后,一口气读完剧本,并被剧本那丰富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所吸引了,而且对于梁信创作的歌词也是非常的欣赏。第二天,黄准就找到谢晋,说十分喜欢这部作品,并希望能早日去海南体验生活。

对于黄准的概然允许,谢晋自然是高兴不已。影片插曲是影片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剧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它的创作并不仅仅是作曲家一人的事。谢晋为此专门召集摄制组讨论音乐构思。在讨论中,有人提出《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反映革命体裁的影片,在插曲上不必创新,最好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代替,这样才能使整部片子更有历史感、庄重感,这个主张也得到了在场绝大部分人的赞同。然而,黄准却对此不以为然。她说:“革命历史歌曲虽好,但却没有本剧的特点,也没有海南特色。”她主张影片《红色娘子军》一定要有一支娘子军自已的连歌,并当即向众人夸下海口:“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为群众喜爱的新的革命歌曲。”黄准此言一出,大家便立即她的“海口”镇住了,一致同意由她来为影片创作一首新的“娘 子军连歌”。

黄准虽然当即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然而,她也知道要创作出一首这样的歌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之所以夸海口,那是因为她实在太喜欢这个本子了。为了创作好这首歌曲,黄准领受任务后,立即与摄制组及编剧梁信一起乘一架小飞机来到海口体验生活。当晚,他们便观看了海南地方戏—琼剧《红色娘子军》。黄准看了演出后不仅对剧中人物、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被剧中音乐深深吸引了。那优美而委婉的旋律,那在别的剧种中很少能听到新颖别致的乐器音色,还有那带有特殊风味及特殊效果的打击乐都令她大开眼界、惊叹不已,并由此打下她为影片音乐创作的基调。此后,她又先后三次下海南,遍访当年红色娘子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及尚健在的娘子军战士,收集了众多海南民歌,仔细分析海南民歌的特点。“向前进,向前进……”一天当她访问娘子军战士归来,伴随着脑海中娘子军战士那英俊豪迈的形象,开始了歌曲的创作。然而这首歌只开了个头,她却创作不下去了,一连数日她都在这几个字前徘徊,怎么办?黄准为此大伤脑筋,她真想放弃这首歌。然而,当她想到自已夸下的海口,想到剧中的英雄人物,她又振作起来。终于有一天,在拍摄现场,,当她看到影片中党代表洪常青在烈火中英勇就义的场面时,影片中洋溢的仇恨的火焰和青春的炽热一下子就让她找到了歌曲的归宿,创作灵感伴着以往生活的积累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向前进,向前进,战士 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 ,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 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向前进……。”

经过反复思索和想象,一首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在她的笔下诞生了。电影《红色娘子军》上映后,《红色娘子军连连歌》随着影片的播映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电影插曲中的经典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