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是脏腑的显示器

 找到528 2018-04-18
观察舌头应该从舌质、舌苔以及舌底的血管经络等几方面进行。其中,舌质包括了舌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度、软硬度以及表面裂纹情况;舌苔包括了颜色、润泽度、厚薄度以及是否有苔斑;舌底血管脉络主要从长短、粗细进行观察。
中医认为,舌尖代表心肺,舌中代表脾胃,舌根代表肾,舌两侧带肝胆。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对此古代医籍有不同的划分记载,其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舌质侯五脏病变为主,侧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变为主,侧重气分
望舌顺序:舌质→舌苔→舌底血管脉络
一,望舌质
1,望神
分类:
(1)有神,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泽。主证:善候。
(2)无神,枯晦死板,无生气,失光泽。
主证:恶候。
2,望舌色
分类:
(1)淡白舌: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
主证:虚证。
1)气血两虚(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2)阳虚寒湿(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2)淡红舌:白里透红,明润光泽。正常舌象,气血调和。
(3)红舌:舌色鲜红,较常色红。
主证:热证。
1)实热(鲜红起芒刺,兼有黄厚苔)
2)虚热(鲜红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4)绛舌:舌色深红,较红舌红。
主证:热证血瘀。
1)外感热病:热入营血(舌绛有苔或有红点、芒刺)
2)内伤杂病: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3)内伤杂病:血瘀(舌绛少苔而津润)
(5)紫舌:舌色浅红而带蓝,或淡红而带青;紫舌分淡紫、绛紫和青紫(紫为红、蓝合成的颜色)。
主证:寒证、热证。
1)寒证:寒凝血瘀(淡紫或青紫湿润)。
2)热证:热盛伤津(绛紫而干枯少津)
(6)青舌: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如水牛之舌(青为淡蓝之色)。
主证:阴寒证、瘀血证。
1)阴寒证:寒凝阳郁(全舌发青)。
2)瘀血证:瘀血内阻(舌变发青)。
3,望舌形
分类:老嫩舌、胖大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光莹舌。
(1)老嫩舌
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
主证: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
主证:虚证。
(2)胖瘦舌
1)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多伴齿痕。
主证:水湿、痰阻。
1,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淡白胖嫩苔水滑)。
2,脾胃湿热,痰热内蕴(yun)(舌红胖大苔黄腻)。
2)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
主证:气阴不足。
1,气血两虚(瘦薄而舌淡)。
2,阴虚火旺(瘦薄而色红绛且干燥)。
(3)点刺舌
1)红点/星舌:点是突起于舌面的红点、白色或黑色星点。大为星,红星舌;小为点,红点舌。
2)芒刺舌:刺是突起于舌面的软刺及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主证:脏腑热极,血分热盛。
1(红点)温毒入血,热毒乘心,湿热蕴血分。
2(白点)脾胃气虚,热毒攻冲,糜烂之兆。
3(黑点)血中热盛,气血壅滞。
技巧:舌尖:心火亢盛;舌边:肝胆火旺;舌中:胃肠热盛。
(4)裂纹舌
裂纹舌: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裂沟中有舌苔覆盖者为先天性裂纹舌)。
主证:阴血亏损。
1)血虚:血虚不润(淡白舌有裂纹)。
2)阴虚:热盛伤阴(红绛舌有裂纹)。
3)脾虚:脾虚湿侵(淡白胖嫩齿痕舌有裂纹)。
(5)齿痕舌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的痕迹,常与胖大舌同见。
主证:脾虚湿盛,脾肾阳虚,久病多兼血瘀。
1)脾虚或气虚(淡红+齿痕)
2)寒湿壅盛,阳虚水停(淡白胖大而润+齿痕)。
(6)光莹舌
光莹舌: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又称“光滑舌”,“镜面舌”。
主证:胃阴枯竭。
1)脾胃损伤,气血亏极(淡白而光莹)。
2)水涸火炎,胃肾阴枯(红绛而光莹)。
4,望舌态
分类:软、硬、歪、颤、缩、吐、纵。
(1)软
痿软舌:舌体软弱无力,而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主证:
久病→虚损。
暴病→热灼。
1)气血俱虚(久病舌淡而痿)。
2)阴亏已极(久病舌绛而痿)。
3)热灼津伤(新病舌干红而痿)。
(2)硬舌
强硬舌:舌体板硬强直,失其柔和而运动不灵。
主证:
外感:热邪。
内伤:风痰。
1)热入心包,舌无主宰;高热伤津,筋脉失养(舌红绛少津)。
2)风痰阻络,舌脉失养(舌胖苔厚腻)。
3)中风或中风先兆(舌淡红或青紫,舌强语言謇涩)。
(3)歪舌
歪斜舌: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主证:肝风夹痰,痰瘀阻络。
1)肝风发痉(舌紫红势急者)。
2)中风偏枯(舌淡红势缓者)。
(4)颤舌
颤动舌: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主证:虚损动风。
1)血虚生风(舌质淡白而颤)。
2)阴虚动风(舌红少苔而颤)。
3)热极生风(舌质红绛而颤)。
(5)缩舌
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主证:危重证候。
1)寒凝筋脉,舌脉挛缩(舌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2)热盛伤津,舌脉挛急(舌红绛干燥而短缩)。
3)痰浊内阻,经气阻滞(舌胖苔滑腻而短缩)。
4)气血亏极,舌失充养(舌淡白胖嫩而短缩)。
(6)吐舌
吐弄舌
吐舌:舌伸出口外,不立即回缩。
弄舌:舌反复吐而即回,或舌砥口唇四周,掉动不宁。
主证:心脾有热。
1)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吐舌)。
2)中风先兆或小儿智力发育不全(弄舌)。
(7)纵舌
弛纵舌:舌体伸长于口外,回缩困难,流涎不止。
主证:实热、气虚。
1)实热内踞,痰火扰心(舌色深红,舌体肿满,坚敛干燥)。
2)气虚之证(舌体舒宽,麻木不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