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即将衰亡
从60后那一辈人开始,村子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就去了长三角、珠三角,到如今,年轻人们或已经在城市买了房,或在老家的县城、高铁站附近买了房子。现在老一辈们尚健在,春节大家都回来,但是,再过个几十年,恐怕情况就不一样了。 人们总是希望住得离生产资料近一些。农业时代人们在水田附近聚集形成村落而居,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兴盛,人们认识到工业的效率碾压农业,于是农业人口便涌入工厂、期望在工厂附近的城市定居。人往高处走,哪儿效率高,投入同样的资源能拿到更高的回报,人口便流向哪儿,由此看来,农村的衰亡是物竞天择的结果,难以避免(丘陵地带农业难上规模,平原好很多)。 (2)汽车泛滥
2017年春节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了轿车,今年更是有的家庭有好几辆(兄弟姐妹各一辆),以6万~20万的A级轿车为主。老家的道路是树形结构,一条大路通向国道、联接外界,大路是树干,村道像是树干上的树枝,联系着各个村落。这些年来,通向外界的大路虽然已从泥泞变为水泥路,但其宽度却跟30年前一个样子。到了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二回娘家”那一天,大路上汽车泛滥、堵成狗了。 作为一名汽车研发工程师,看到这一幕有点担心,连农村都有这么多车,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不是饱和了?汽车行业的股票还能拿几年?我的饭碗还能端几年?一番沟通之下,发现还没买车的年轻人对轿车充满了渴望,买了车的人也为了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而暗自较劲准备换更贵的,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与汽车形成对比的是,空调等家电在家乡的应用还不怎么广。其原因是老家这边汽车是刚需,而空调不是。这边公共交通不便,春节拎着年货走亲访戚,汽车是刚需。而留守家中的老一辈人没有使用空调的习惯,年轻人又往往只是住几个星期,所以装空调的需求不强烈。 (3)拜年礼物的变迁 2015年~2016年春节,一直是营养快线独霸天下。2017年春节,人们开始拎王老吉跟加多宝了。2018年春节又发生了变化,营养快线不见了踪影,六个核桃闪亮登场。 我不太了解为什么每年的风潮都不一样,但是个人更喜欢六个核桃。原因是240ml*20罐的六个核桃比500ml*15瓶的营养快线拎着轻。另外,在家乡从来没见过承德露露的身影;在上海工作近6年,去过的超市、便利店也没见过或没注意到过,露露的覆盖度比六个核桃差很多。 (4)2017年不景气? 2016、2017春节,除夕及大年初一,烟花此起彼伏,然而今年的烟花有点零星。2016、2017春节,亲友之中自信满满者众,他们会居高临下地问“你去年赚了多少?”,然后滔滔不绝地说起“我今年XXX”之类的话,而今年,这么干的人少了,大家脸上多了一些凝重。2017年春节,各种微信群里红包不断,而今年发红包的人变少了,红包的数额也小了。 是大家道行高了,不再需要靠装×撑起自尊与自信?还是不景气,钱包里的钱少了?想起上海不断倒闭的小店铺,忆起东方雨虹、三花智控们2017年三季报明显变差的经营现金流,我总觉得2017年有点不景气。 (5)老龄化时代养老难 春节结束,一辆又一辆的轿车载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和土特产在留守者的目送下离开,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与寂寞。村里的老一辈应该挺无奈的,他们不属于城市,城市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客场,他们在城市住着不适应,内心不安;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村是他们的主场,留在村子里,心安下来了,然而却得和孤寂冷清为伴,万一有急病离靠谱的医疗资源也太远。这是我大天朝共通的问题。老龄化时代,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里一定会出现万亿级的大公司,也真心地期望这样的企业早日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