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安徽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 安徽卷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名师解读 命题解码 承诺,最通俗的理解是:凡是答应他人的事情或任务就应当做,并且要尽力做好。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成长,思考自身的生活,领悟做人的道理,做一个讲诚信重修养的人,是201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点。题目以“引言型”全命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为了降低考生审题的难度,帮助考生确立写作的内容,尽快理清写作的思路,题目之前,给了一段极其重要的“引言”。从所给的“引言”内容来分析,主要给考生提供了四点信息:除了列举的四个承诺之外,省略号说明承诺的内容还有很多;命题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承诺”,感触过的“承诺”;最重要的还应该明白“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这就道出了承诺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作为考生,只有先弄清承诺的内容、承诺的形式、承诺的价值与意义这四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是构思立意的关键所在。 审题误区 1.此道全命题作文题中有一个表示人称限制的词“我”,往往易被考生疏忽。命题要求写“我”自己在初中三年生活中所经历和感触过的承诺,有的考生写的不是“我”自己的承诺,而是“我们”集体的承诺,甚至还有的考生写的是“他人”的承诺,更有甚者居然把历史上某个名人的“承诺”当作自己的“承诺”。 此外,命题中还有一个指示代词“这”也要仔细掂量,“这”指的是文章中必须要写出的具体“承诺”的事情或任务,力求把其浓缩成一句话表达出来,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引言中的四个“承诺”举例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言极其简练,值得借鉴。 2.“提示与要求”提出了两个开放性和三个限制性的要求,立意和文体虽然不做限制可放开写,但对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而言,选择“诗歌”“剧本”“实验报告”“开药方”之类的体裁,对一般考生而言显然是不合适的。一味追求形式的创新而忽视写作内容的实在呈现,在考场上写“应试作文”时应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切不可盲目创新。就命题的关键词“承诺”的内涵来做理性判断和分析,表达时应当以写人记事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为佳。 (命题解读:万弢) 满分范文 这就是我的承诺 安徽一考生 我的爸爸被安排到农村参加扶贫活动。回来后,他向我谈起在农村看见的一些贫困户的生活,告诉我今后要是有能力的话应尽力帮助生活贫困的人,多做善事。我便随口答应了。没想到父亲最后还特意叮咛:“光说到不行,关键是要做到。” 承诺在心间 学校附近有一家旅馆,角落里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这天我一如往常走在上学的路上,不经意间遇见了一位晨跑回来的青年男子,他穿的花格子短袖衫惹人注目。我看见他到远处买了一个大饼,走到那个脏兮兮的人面前蹲下来,递给他,还向他微笑。我呆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发生的一切。只见那流浪汉呆滞的目光忽然变得炯炯有神,他朝青年男子笑了笑,仿佛世界都变得温暖了。这一笑令我难以忘却。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像那位大哥哥一样的人。这承诺立刻像种子似的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我毫不犹豫地拿出平时省下的一元零花钱,买了一袋热豆浆送给那个流浪汉。看着他像喝蜂蜜一样喝着豆浆,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承诺在行动 去年的冬天极其寒冷,西伯利亚的寒风席卷全城。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鼓起勇气向大风中奔去。我在心里抱怨着,若不是饿得慌,傻瓜才会在这鬼天气出来呢!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我停了下来,只见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坐在广告栏下,浑身瑟瑟发抖。我记得家里有一件棉大衣,很厚很重,足以抵御寒风,便跑回家去取。等我拿来再回到那个十字路口时,却已不见了老人。我找了两个路口,最后在一个天桥下停了下来,发现她正蜷作一团,便把棉大衣递给她。她那饱含激动的泪水的双眼,让我久久难忘。这时候,我才突然明白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的深刻含义。 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这是爸爸扶贫后对我的教导,也是我的承诺。这个承诺将跟随我一生。我会让它像璀璨群星闪烁在苍茫夜空,给孤独落难的人以温暖的安慰;又像一眼清泉流淌在无际沙漠,给口渴难耐的人以生存的希望。 解读得分点 本篇紧扣我国扶贫攻坚的大背景,先简洁地交代了自己承诺产生的原因,然后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叙写了两件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一是受他人影响而做出买豆浆送人喝的决定,二是自己的承诺在心中已生根发芽之后而主动做出拿棉大衣给老人御寒的善举。这就形象地写出了承诺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给人以生动逼真之感。 文章描写具体细腻,语言颇见功力,文末的议论与抒情设喻妥帖,恰到好处,升华了主旨。由此看出作者深受家长的影响,责任感和使命感强,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点评教师:万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