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宋词:《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仁英书屋 2018-04-19


最美宋词:《玉楼春》 来自温暖读书会 15:02


我们今天分享李煜的《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我们品读这首词有两个目的:第一,想纠正一种说法,说词是“长短句”。


古人对词是一种独立文体了解不深的时候,曾经将词说成是长短句,似乎词的特点就是形式上句子有长有短。


于是呢,有人把诗改成长短句,并且说这就是词,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


词在形式上大多是长短句,但是不是所有的词都是长短句,长短句也绝不都是词。


晚唐杜牧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把词看成长短句的人,把它改写成下面一种长短相间的形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改,一首七绝就成为一首长短句,但是这是词吗?不是。“长短句”只是大多数词的一种外在形式。


我们今天品读的这首词,恰恰就是一首七言八句的词,貌似七律,实际是词,这是一点。


再一点呢,我们讲过李煜后期的许多词,听众非常同情李煜,降宋被俘后的生活。


今天我们品读一首李煜前期的词,以便大家对李煜的生活和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这是写什么呢?这是写晚场歌舞开场前的盛况。


“晚妆初了”,是写画完晚妆参加演出的宫女们,个个白皙如雪,“晚妆初了明肌雪”,写画完晚妆参加晚上演出的宫女们个个白皙如雪、光彩照人。


晚妆是相对于晨妆而说的,晚上的光线不如白天,宫中只能点蜡烛,所以晚妆化得比晨妆要浓、要艳。


“初了”是刚刚画完,“明肌雪”是说肌肤白皙如雪。这个“明”是明亮的意思,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春殿嫔娥鱼贯列”,“春殿”就是宫殿,这是写宫殿里等候上场的众多的美女,列队整齐、鱼贯而入,说明训练有素。


为什么这个宫殿称为“春殿”呢?因为这句中的“春”指的是春意盎然。为什么宫殿里面春意盎然?


因为宫殿里后场的美女如云、百芳吐艳,如同春天里竞放的百花,众多的美女装扮的这个宫殿,让它变得春意盎然了。


“嫔娥”,指的是即将上场表演的宫女,“鱼贯”是鱼贯而入,“列”是列队整齐。


这是说宫女们画完晚妆,个个光彩照人,人数又多、列队又整齐,鱼贯而入,等候上场。


这是一幅非常壮观的青春美女图,那么多青春美女,打扮得那么漂亮,特别是晚妆过后,放眼望去啊,满眼都是美女。


她们在后场,因为今晚宫中有一场盛大的歌舞晚会,这个场面非常壮观,演出的人、观赏的人,个个都十分兴奋。



接下来写演出,演出盛况是什么样呢?“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凤箫吹断水云间”,是写天上人间到处洋溢着曼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凤箫”,相传是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后来随着凤凰而去了。


于是了以“凤箫”来指箫或者排箫,这首词中是以“凤箫”代表乐队。


“吹断”是吹尽,乐师们倾尽全力在吹,这个水云间的水是指人间,云是指天上。


天上人间到处都是曼妙的歌声,这才叫这个“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演奏。


所以这一句是说一遍又一遍的演奏着《霓裳羽衣曲》。“霓裳”就是指《霓裳羽衣曲》,也叫“霓裳羽衣舞”。


“歌遍彻”是演完这个大曲中的最后一段。大曲是整套的歌曲啊,歌舞曲,这支《霓裳羽衣曲》不是一般的舞曲,它是中国音乐史上大名鼎鼎的乐曲。


李煜要求一遍一遍的演奏这支曲子是因为一种特殊的情结。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精品,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它是由两位唐朝的皇帝唐高宗和唐玄宗亲自撰写的青词。


来供道士们祭献祈祷时用的曲子,“安史之乱”以后就失传了。后来了,南唐的李煜得到了残篇,他和大周后、乐师们把它补齐了。


虽然不是原曲,但是恢复了大半,并且排练演出,所以李煜对这一支自己和大周后亲自恢复的名曲情有独钟。


南唐都城被宋军攻陷的时候,李煜亲自下令把恢复的这个名曲给烧了。


到了南宋的时候,著名词人姜夔发现了这个《霓裳曲》的乐谱的残篇,但是整个的乐谱失传了,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所以这首词的上片,写李煜在南唐国主的位置上,度过了一个听歌观舞的美好夜晚。


这一晚的生命体验,对于可以夜夜笙歌的李煜也不平常,在今人看来李煜是一国之君,他想看歌舞表演难道不很简单的吗?


但是从这首词描写李煜,看完这场歌舞表演后的反应来看,他好像不能夜夜观赏这个《霓裳羽衣曲》,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煜听过观后的反应呢?



下片换头有两句叫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你看,李煜一边听歌观舞,一边饮酒寻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可以呼吸到空中飘来的阵阵香味。


“临风谁更飘香屑”,是说谁在风中,点着香气呢?实际上宫中的主香宫女就专门管这件事儿。


李煜当然知道谁得负责心香啊?只是他用这个明知故问的方法表达他内心的一种满足感,你看听歌、观舞、饮酒、品香,让李煜兴奋得醉拍阑干。


喝醉了,拍着阑干,这大概是李煜生命体验中最让他惬意的事儿了,无怪他要高呼“情味切”。


可见啊,这种良辰美景赏心事太难得了,如果这种美事夜夜都有,他还会乐得醉拍栏杆吗?大概不会。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一夜笙歌、一夜欢乐,酒足、乐够,要回寝殿了,李煜要求沿途不要点亮红烛,而是信马由缰在皎洁的月光下乘兴而归。


这场夜宴规制极高,那么多的宫女化得浓艳的晚妆、整整齐齐的列队,鱼贯而入、凤箫齐鸣。


《霓裳羽衣曲》演了一遍又一遍,空中还有阵阵香气,自己高兴地拍着阑干。


回寝殿时了还要求不用红烛,而是踏着月光缓缓而归,充分的体验生命中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们读惯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类凄苦悲凉的诗句。


其实李煜只做了三年的“违命侯”,只是这位“词帝”太有才了,短短三年的阶下囚留下了那么多让人一掬同情之泪的名句名篇。


大家都认为李煜的命太苦了,倒霉事全让他赶上了,其实他的一生锦衣玉食,夜夜笙歌的时间有十四年,做囚徒的生活只有三年。


虽然这三年一直不好过,但时间不长啊,我们今天品读这首词就是想让我们的听友了解李煜人生前期的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位国君怎么可能守住祖业呢。


亡国是必然的,尽管责任不全在他,他的父王中主李璟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但是李煜毕竟是亡国之君,他对南唐亡国应负主要责任,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推不掉的。最后让我们再重温一遍这首词: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