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0
点蓝字收藏
道医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后雨量增多,河湖的浮萍开始生长。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 鸣鸠(即布谷鸟)拍动着羽翼四处鸣唱,提醒人们勿忘农事。 “戴胜”是头顶有长毛的鸟,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 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清朝道光年间易名为“渔民节”。 今天富裕起来的山东荣城渔民,在谷雨这天仍会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在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谷雨时节会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春雨贵如油”的谷雨时节,是喝新鲜绿茶最好的日子。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不仅如此,它对养肝和清湿热都有奇效。 旧时的一些文人雅士饮“雨前茶”,讲究一观、二品、三思: 一观,茶叶冲水后渐渐下沉缓展,接着徐徐舒展,上下翻飞,情趣盎然; 二品,茶色银澄碧绿,幽香芬芳,入口由涩转甜,喉清心爽,回肠荡气; 三思,品后闭目回味,凝思遥想,似见湖面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恍然如游神,富有诗情画意。 民间曾有流传: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其养身之效可不是虚的。所以,趁着春光未远,慢煮光阴一盏茶。 ![]() 谷雨的雨水太多,湿气太重,对脾胃的影响不太好,胃口不好吃不下饭,拉肚子都是较常见的事情;这个时候的身体容易觉得困倦,犯困和精神不好,肌肉关节也容易酸疼;随着谷雨的气温升高,热气和湿气搅在一起容易形成湿热,出现口臭、胸闷、咳嗽等问题;春天木气生发,人体肝气旺盛,很容易发脾气,变得暴躁。 谷雨多下雨,可选择在家里或者健身房做一些室内运动,不要总是坐着或者躺着,多让身体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气,适当的运动还能提升精神,保证充足的睡眠不那么犯困,需要注意的是天气多变,运动后不要马上对着空调或者风扇,防风很重要。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但也不要熬夜太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被过堂风吹到,中医最讲究就是“卧不当风”,谷雨节气昼夜温差较大,一中招就容易发烧生病。 谷雨,热的时候温度可能到了30°,冷的时候温度可能只有10°,穿衣服也要跟上天气变化,过早的穿上夏天衣服,湿气很容易从露出来的肉肉进入体内,古人常说春捂,但也不要穿的太多,超过15°就要适度的减衣服,捂的太多,体内的热散不出去,一旦与潮湿相遇,反而更容易生病。 谷雨降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胃口不佳、身体不爽、肌肉酸痛,各类关节疾病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所以要多健脾! ![]() ![]() 暮春时节,花草树木随风轻摇,舒展生长。中医认为春气与肝相应,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谷雨阳气升发,平素胃肠有积热的人一旦饮食不当容易上火,甚至诱发春季腹泻、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饮食上可以吃些低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的蔬菜,如荠菜、菠菜、香椿、蒲公英等,有清热祛火的作用。谷雨时节清补的菜肴有——土茯苓眉豆猪脊骨汤,土茯苓气味鲜美清润,眉豆可祛脚气水湿,猪脊骨增液补髓,三者一起熬汤,有健脾益气、清热祛湿之功。以这种清补的方式可以达到补益脾气的效果。 谷雨时节,春雨浇灌下的花草树木开始茁壮生长,人们也要适应时节的变化,适当地“滋水涵木”。清代名医吴鞠通曾根据谷雨时令特点,创制了“谷雨养生汤”:其中鸭梨半个、荸荠5个、藕30克,与鲜芦根15克、麦冬15克一起煮水,加冰糖调味。在谷雨当天上午和下午各取汁500毫升饮用,上午喝可以升发阳气,下午喝可以养阴生津。以这种滋补的方式可以达到补益肾气的效果。 谷雨节气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倦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若已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 ![]() 谷雨阳气已经升发,此时是培补阳气的好时机,但是不少人由于冬季保暖不当,耗损了阳气,这个时候要充分利用艾灸来帮个忙,驱除体内的虚寒之邪。艾灸可以温补气血,又可以疏通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方法是:用点燃的艾条来熏神阙穴(肚脐)。神阙穴是连接每个人先天与后天的一个穴位,也是根本要穴。艾灸可以调动体内的阳气,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但经期、孕期妇女不宜使用此法来保健。 春季是流感高发期,揉搓迎香穴对预防感冒及消除症状皆有一定的作用。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 1 厘米皱纹中,为体表的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故为治风要穴。经常按摩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按摩方法: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 36 次,会有酸胀感向额面放射。 具体做法是:在谷雨节气当令及前后各一天,酉至戌时,也就是 18:00~21:00 点时,将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放双足于水中,温经通络 5~10min。同时,做深呼吸 5~10 次,然后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 6 次。本法可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