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皇帝仍是最高军事统帅,皇帝通过其直接操纵的两大朝廷军事领导机构,控制全军。这两大机构,一个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朝廷警卫部队领导机构,再一个是由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全军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构。 朝廷警卫部队领导机构大致可分为宫廷警卫与京城警卫。宫廷内警卫称为南军,主要由郎中令负责,属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汉武帝时,南军由卫尉统领,负责守卫宫殿。卫尉属官有如公车司马令、卫士令等。 警卫京城的称北军,系京师精锐,无事自屯其所,有警应诏救急,因驻于未央宫以北,与宫中南军位置相对,故名。 北军主要由中尉负责,汉武帝时更名为执金吾。执金吾除了担任宫殿之外、京城之内的日常警备,在皇帝出行时还要充任护卫及仪仗队。执金吾的属官有如中垒、寺互、武库、都船等军职。 为了有效地控制全军,皇帝在朝廷设置了以太尉为首,包括将军、将、尉等职的军事领导机构。 太尉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只负军事行政责任,并无发兵、领兵之权。调兵权完全操于皇帝之手,如无皇帝的符节,虽官为太尉也不得领兵、发兵。 将军的称号先秦已有,约在汉代才定为官名,而且有大将军与列将军之分。皇帝的近卫武官称将军,近卫武官之长则是大将军。 因其近卫皇帝左右,多为亲信,故能得委任领录尚书事,居宫中参与政事,逐渐成为朝官的重要角色。西汉大将军之位,基本上可与三公地位相当。 与大将军地位相仿的还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稍次有卫将军,如遇有边事,还备齐前后左右四将军。 比将军地位略低的军官是将,或称别将。再往下则属中级武官,有校尉、都尉。一般说校尉在都尉之上。他们战时带兵出征,平时与大将军同居朝中,为皇帝直接控制。 汉代军队的各级指挥员不仅在战时领兵作战,更要在平时负责军事训练。按西汉军制规定,未经训练或技术不娴熟的士卒不能应召。同时,军事训练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军种而有所不同。 骑兵的训练重在骑射,骑兵的校尉必须是善骑射的好手,称为骑将。楚汉战争中,刘邦为加紧训练骑兵,曾拜出身于秦军骑士的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汉武帝也曾用匈奴降兵降将训练汉军骑兵。 材官的训练以发矢张弩为主。 《汉律》中的蹶张士,即材宫中的力健者,能以足踏强弩而张开,故名蹶张。由于弓弩是汉代重要兵器,它既可较远距离射杀敌人,又能避免自身的伤亡。所以使用弓弩的训练,对各军兵种几乎都是重要训练科目。 楼船舟师不但训练行船,也习战射。边防戍卒要熟练掌握烽火技术。 除专科训练外,西汉军中还有蹴鞠、角抵、手搏等基础训练。蹴鞠就是踢球,即古代足球,本是一种民间娱乐,至西汉发展为军事训练项目。汉军普遍以蹴鞠练兵提高士兵素质。 当时宫苑内的“鞠城”和“三辅离宫”蹴鞠地,就是南、北军练习和比赛蹴鞠的场地。此外,角抵、手搏等民间武术、技巧,也已成为军训内容。 军事训练成效如何,必须经过检阅,所以西汉朝廷、地方两级军事领导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军队校阅进行考核。 军队检阅分京师、郡国两级,每年一次,通常安排在秋季。京师阅兵仪式庄重,军阵壮观。京师的禁卫军还有自己的检阅活动,比如霍光父子掌南军时就曾多次检阅羽林。 与京师一样,各郡国车骑材官卒、舟师水军、边防戍卒每年秋季也都要进行大检阅,被称为“都试”。都试时,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都要参加,目的是经过考试论定士卒优劣。都试内容以射为主,加试骑乘、刀矛等技术。 都试中还往往用近乎实战的狩猎形式搞军事演习,以考察士卒的技术程度和武器装备。 东汉军制有了很大变化。东汉初建时,刘秀接受了西汉末年政治动荡的历史教训,对朝廷行政机构进行调整,朝廷军事机构有些被裁减。此外还削弱一部分地方军。东汉政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为了避免军权分散,以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