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迈太极步有26个要求,认真学一学!

 每天开心的读书 2018-04-21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图文 | 网络

编辑 | 立夏


如何迈太极步,即如何做到“迈步如猫行”?宜注意以下几点(兹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右弓步之后迈左步为例)。


1、坐腿转腰胯。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2、一动无有不动。当以右脚跟为轴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随和动作顺达。


3、肩胯相合。腰右转时,肩在转,胯也应同时右转。如果腰肩转而胯不转,则成了扭腰,因此说转腰胯比转腰更为确切。


4、内劲潜转。腰胯右转时产生的内劲,经腿、膝至脚跟,象钻头似的右旋入地,右腿稳固了,迈左步方能做到轻灵、稳健。


5、两肩齐平。腰胯右转时,不应出现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以免破坏立身中正。



6、点起点落。提左脚不要蹬地而起,不要擦地拖起,也不要全脚掌同时离地,而是脚跟外侧先离地,然后脚掌内侧离地,犹如从泥浆中轻轻地、慢慢地将腿拔起。点起点落是迈太极步的规律之一。


7、旋踝转腿。提右脚时,左腿(膝)应内旋;左脚前伸时,左腿(膝)要外旋。当然,其旋转的幅度,要比旋腕转臂小得多,不要做得太明显。

8、腰带脚。腰胯略右转(约15度),带动左脚提起,以利于移动腿松柔、自然。


9、提脚莫高。左脚不要提得过高,以免牵动自身的重心,离地不宜超过一拳,但也不可拖地,脚尖自然下垂。


10、虚腿放松。提脚伸腿均以大腿带小腿,左踝关节、膝关节和左腿肌肉应放松、自然。



11、脚走弧形。左脚提起后不要直向前迈,应略近(不是靠拢)右踝旁前伸,呈弧线状,但也不要做作,使弧度太大。


12、轻轻出步。右膝微屈,以最小的力使左脚前伸,轻起轻落又是迈太极步的法则之一。


13、敛臀。左脚前伸时应敛臀,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以影响身法中正


14、松胯。左脚前伸应与腰胯左转同时开始。左胯松开,使胯关节周围较紧的韧带松弛,腿膝则灵活,迈步会轻灵;另外,松胯后又可以使迈步开阔,以确保左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


15、实腿送虚腿。右腿坐实,重心稳定,但左脚前迈时,右腿微微下蹲(当然不能太过,以免造成起伏),送左脚软着地。



16、脚趾引领。出左脚时,宜用脚趾将腿领出去,有拉长动作的意念,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边伸边落。左脚前迈时,应边伸边落,当左腿伸直(非挺直)时,脚跟正好着地,切莫在空中伸直后再慢慢着地。


18、自然伸直。左腿伸直时,不可呈笔直状态,关节应略为弯曲,以免大腿肌肉紧张和影响腰胯转换。


19、脚尖莫翘高。当左脚跟着地时,脚尖不可翘得太高,以免“三紧”,即踝紧、膝紧、胯紧。


20、分清虚实。左脚跟着地要轻,如履薄冰,不要全脚掌同时着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样落地有声;另外,在着地的一刹那,其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21、方向准确。左脚前伸后的方向要正(除搬拦锤等少数动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响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劲力。


22、平实踏地。左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和脚尖着地,待全脚踏平后,再蹬右腿,这样容易扎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脚跟一着地就蹬右腿,则不利于右蹬左撑和劲力透达,而且易患最为常见的上下不相随的弊病。


23、步幅自然。迈步的幅度,以左脚跟随着地的距离为准。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虚实,但运动量较小;拳架太低,步幅过大,其运动量虽大,但易患换步不灵、起伏和断劲等毛病。总之,步幅应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技艺而定。



24、速度均匀。在迈步过程中,提脚和前伸应连续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顿。


25、身体莫起伏。在提脚前伸的整个过程中,拳架要始终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现象。


26、随遇平衡。左脚踏平后,重心才徐徐前移。其过程如图太极阴阳图慢慢地、均匀地转变,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实左腿),随遇平衡是正确调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来的迈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脚从100%的重心,又逐渐变为零。这样往复转换,一步一太极,故前人把太极拳的迈步称为太极步。


(广告)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