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讲堂】汪德迈:中西艺术的差异与相互影响

 pxiang818 2018-04-21

这么快又与大家见面啦,这个月的知识盛宴增加了一场呦~~~

《国博讲堂》

2018年第4期

《中西艺术的差异与相互影响

时间

2018年4月19日 (周四)

下午2:00至4:00

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讲座内容

西方绘画艺术追求的理想是模仿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是希望与现实最相似的形象。然而难就难在绘制出来的图像是平面的,二维的,现实的空间却是三维的;此外,画出的图像是不动的,现实里的东西是会移动的。


西方绘画的整个历史都可以归结于一点,即艺术家是在创造作品时是如何通过技术的发展和手段去解决体现三维空间的问题,和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呈现正在运动着的一种“错觉”。


当印象派画家试图创造不再与现实相似的图像时,便已开始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场革命被抽象艺术激化了,抽象艺术完全抛弃了形象,通过纯粹的形状和非具象色彩的组合去唤起审美的情感。


而中国抽象绘画的产生则受到两个影响,一是来自郎世宁的影响,对事物的复制,一是来自中国古代表意文字的解构或重构,它的笔画表现只有抽象的形,而没有字的含义。

主讲专家:汪德迈

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先生:

国际汉学家,被国际汉学界誉为“法国大儒”。(法国总统马克龙2018年1月8日在西安演说时高度称赞对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独特贡献的几位法国著名汉学家之一)


1966年,执教于法国普罗旺斯埃克斯大学文学院,创立中文专业。

1975年,以论文《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与礼仪——王道》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80年,于法兰西院士院获得被誉为“汉学界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曾任巴黎第七大学中文教授(1973-1979年)、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研究员(1979-1993年)。

1989年,被选为法国远东研究院院长(EFEO),后于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教授儒家思想史,并任该院院长直至退休。为法兰西学院古铭文与文学学院通信院士(AIBL)。2016 年,于北京荣获中国国家新闻总署颁发的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奉献奖”。


译为中文的代表著作有《新汉文化圈》(陈彦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金丝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中国文化思想研究》(金丝燕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版)、《跨文化中国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版)、与汤一介合著《天》(岳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


讲座报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