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意为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宗教信仰,飞禽走兽,风俗习惯等等。
因此,在陶器上刻画的植物图案,表现的特别夸张。如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有些像叶子,有些像花瓣。手法简洁,甚至有些已经概括成了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合在一起构成纹样。半坡的彩陶上画树纹。这些也都是当时人们热爱劳动的一种体现。随着陶瓷的发展,陶瓷纹饰花纹更多样化,包括莲花、牡丹、荷花等。 动物纹饰中常见的有鱼纹、鸟纹、兽纹、壁虎纹等。鱼纹以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上的最为优秀。当时捕鱼也是人们重要的生产活动。彩陶画上的纹饰,有各种各样的鲤鱼纹、鲢鱼纹、复体鱼等。 中国古代纹饰寓意: 八吉祥:佛教中的八种吉祥象征物。(1)、轮;(2)、螺;(3)、伞;(4)、幢;(5)、花;(6)、罐;(7)、鱼;(8)、肠。
寿比南山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
“喜报三元”,图案通常以“喜鹊”栖于“桂圆”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即是一例。“桂圆”三枚,寓意“三元”。“三元”者,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即称“解元”、“会元”、“状元”。 四君子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构成图案,寓意为品德峻洁高尚。明清时期颇为盛行。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更多九段烧精品瓷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