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持大师

 ldjsld111 2018-04-25

慧持大师

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在襄阳遣远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庐山。皆随远共止。持形长八尺风神俊爽。常蹑革屣纳衣半胫。庐山徒属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持有姑为尼名道仪。住在江夏。仪闻京师盛于佛法。欲下观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东安寺。晋卫军琅瑘王珣深相器重。时有西域沙门僧伽罗叉。善诵四含。珣请出中阿含经。持乃校阅文言搜括详定。后还山。少时豫章太守范宁请讲法华毗昙。于是四方云聚千里遥集。王珣与范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范答书云。诚为贤兄弟也。王重书曰。但令如兄诚未易有。况复弟贤耶。兖州刺史琅瑘王恭。致书于沙门僧检曰。远持兄弟至德何如。检答曰。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罗什在关遥相钦敬。致书通好。结为善友。持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别。行达荆州。刺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时桓玄亦在彼。玄虽涉学功疏而一往神出。见持有邻几独绝尤叹。是今古无比大欲结欢。持既疑其为人。遂弃而不纳。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无停意。临去与玄书曰。本欲栖病峨嵋之屾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玄得书惆怅。知其不可止。遂乃到蜀。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挹。时有沙门慧岩僧恭。先在岷蜀人情倾盖。及持至止皆望风推服。有升持堂者皆号登龙门。恭公幼有才思为蜀郡僧正。岩公内外多解素为毛璩所重。后蜀人谯纵因锋镝之机攻杀毛璩。割据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僧设会逼请岩公。岩不得已而赴。璩既宿昔檀越一旦伤破。睹事增悲痛形颜色。遂为谯纵所忌。因而被害。举邑纷扰白黑危惧。持避难憩陴县中寺。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还过入寺人马浴血。众僧大怖一时惊走。持在房前盥洗神色无忤。道福直至持边。持弹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门谓左右曰。大人故与众异。后境内清怗还止龙渊寺。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以晋义熙八年卒于寺中。春秋七十有六。临终遗命务勖律仪。谓弟子曰。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以东间经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间法典嘱弟子昙兰。泓业行清敏。兰神悟天发。并系轨师踪焉。

[《高僧传》卷六]


慧持,慧远之弟,与兄同来庐山,建寺弘法,被尊为十八高贤之一.

慧持大师像

晋·慧持大师

    慧持大师是晋代高僧(公元337—412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于世族家庭。自幼聪颖,有文才。18岁时与兄慧远听高僧道安讲经说法,豁然而悟,遂同拜道安为师。

时逢战乱,随道安僧团辗转迁徙,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道安师徒依然坚持修学,不废佛业。兴宁二年(364年)取道南下,到东晋治下的襄阳后,师随兄远公东下,初憩荆州上明寺,后到庐山修住。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辞远入蜀,远苦留不住,感叹说:“人生爱聚,汝独乐离,如何”,师亦悲戚,但以为“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剖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兄弟洒泪而别。到蜀后,受到剌史毛璩的热情接待,住龙渊精舍,讲经布道,蜀中人士,望风推服,能入其堂受到接待的,竟被称为“登龙门”。师为酬宿愿,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今万年寺)。慧持是来峨眉山传播佛教的第一位高僧,后回龙渊精舍修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谯纵之乱,杀死毛璩,师去郫县中寺避难。谯纵侄道福率兵追击毛璩部属至郫,进入寺中,众僧惊走,持师在房前盥洗,镇定自若。道福知为高僧,不敢加害。境内平静以后,还住龙渊精舍,讲说斋忏,老而愈笃。义熙八年(412年)圆寂,世寿76岁。持临终遗命:“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等行住坐卧,宜其谨哉”。慧持在蜀12年,为弘扬佛教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