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

 李静曦 2018-04-27

应该给这个学术成果取一个什么名称比较适合呢?

还是用以前的蝴蝶门?

现在广泛征求意见。

我今后会进一步整理出书。

这个过程也很费精力。

因为出书是名留青史的大事,稍有笔误,则误人子弟,不可不慎。

特别是中医这方面。

也许百年以后,仍然会给人指指点点的!!!

我的学术是易水派的延续



辅行诀是中医用药的始祖!

学习辅行诀最重要就是学习这个图

伤寒论来源于此

当今中医有术无数,理不甚明。辅行诀,是难得幸存的古中医,很难想通。

后来的医家的都受伤寒论影响

我也是其中

这个图很难懂啊[憨笑]

辅行诀把人体的问题归纳为五类

建议书名:东方易门(蝴蝶派,很多人看不懂的)

痞 滞 燥 痉 烦



辅行诀是用五行纳音治病!

与升降学有所不同

辅行诀重在个体的补泻

整体观不是辅行诀的追求

五味入五藏是辅行诀的基础

当然也是我们当前中医的基础

当前中医已经发展

加入了升降学

更加完善

五行纳音就是五行之中又有五行!

这个是对的

也是我当前使用的技法!



看箭头

苦辛除痞

半夏

咸辛除滞

硭硝

甘咸除燥

肉苁蓉

甘酸除痉

白芍

酸苦除烦

地黄

我是有所发挥

辅行诀是用味的组合进行治疗

后来的中医加入了气

形成气味组合

先讲到这里

以后再接着讲

辅行诀也是讲究药物归经的。

这个是书里面不讲的。

属于师承

口传心教



辅行诀五行之中有五行。

五臓对应五行。

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肝木当又分五行:木木 木火 木土 木金 木水

其他类推

这种分类是合理的,

例如,肝中它各种性质的物质都是有的。

不单单就是木的性质

同样有血有肉有津有液

等等

图中的药物就是这样分类的。

例如用水体

肾中水是地黄

肺中水是竹叶

脾中水是白术

心中水是黄连

肝中水是黄芩

其他类推

水体味是苦味

味苦皆属水

味咸皆属火

水克火

图中是用苦克咸

苦甘化咸

用甘调和

火产生的病理是烦

故加入酸

故组方为酸苦甘组合为除咸烦!!

好,我们现在来举例

例中肝

肝属木

那么图中属木的药都是肝的作用。

木中木:桂枝

火中木:大黄

土中木:甘草

金中木:枳实

水中木:黄芩

假设现在肝硬化了。

为土病!!!

土曰敦埠

就是板结的意思

这个时候实际就是肝作为木的功能已经失常

那么就是肝实症。

用木体克土

所有木药用上。

桂枝 大黄 甘草 枳实 黄芩

这是木体

土实症用金泻之

因为土生金

土不生金也会实!!!

用金体泻它

就是说用金体去调和

金体又有五行,用那一个是个讲究

水体金不行

因为土克水

木体金,本身自克,会削弱木体

不能调和

土体金反而会加重土实

那只有从火体金,跟金体金中去考虑

金体金克木之力最大,故也不能用。

只有火体金合适

火能生土,金能泻土

能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良性循环。

那么火体金就是厚朴



好,组合起来看

桂枝 甘草 厚朴 枳实 大黄 黄芩

阴退为泻,其数六,水数也!!!

好,我们看这个是什么方?

是不是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汤是把黄芩去掉,加生姜 大枣

由泻变成补

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

厚朴七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
    厚朴15g 川大黄6g 甘草6g 桂枝6g 枳实9g 生姜9g 红枣4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脉浮而数,大便不通。
    【方义体会】
    仲景所立“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是以“腹满”、“发热”爲要点.“病腹满”是内有实热积郁;“发热”、“脉浮”系表证未解.故方以厚朴、枳实、大黄行气除满,泻下实热;以桂枝、甘草、姜枣调营卫,解除表邪.厚朴七物汤与大柴胡汤均爲治疗表里同病之候。但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故以小柴胡扬与小承气汤化裁。厚朴七物汤证属太阳阳明合病,故以桂枝汤与小承气汤化裁相合。二者均以洽疗里证爲主之两阳病变。
    【临床应用】
    1、 气郁腹胀症例:李xx,女,31岁。几日前,与夫生气,致胁胀腹满,暖气声声,夜间不寐,周身烦热,余以厚朴七物汤改枳实爲枳壳,加紫苏6克,二剂治之,获癒。
    2、 痢疾证见:腹部拘急而痛,便後有重坠之感,身有发热者,可加生白芍12克,服之即效。
    3、 治疗妊娠胎胀。胸胁胀满者可与本方去大黄加当归12克,大腹皮6克,紫苏6克治之4、 小儿食积感胃内有积食,复感风寒是小儿常见病,常以此方酌量一、二剂可癒。

这个方子把黄芩去掉是更加高明的。

黄芩虽为木体,却是水为母体

水中之木

土克水

土已经病了,还让它去克水,无非是加重它的负担。

如今改为生姜 大枣,则妙不可言。

生姜为木中土体

一方面可疏土,又可补土。

大枣为土中火体

又可补“真”土,以能生土!!!

这就是辅行诀处方的奥妙

仅以此举例,其余类推。

希望我短短的一段文字,就能把你引入辅行诀的大门,及至中医的大门。

这里再补充一点

土曰敦埠

为痞症



苦辛除痞。

辛中之木体为桂枝

苦中之木体为黄芩

黄芩则才已经讲了,不能用。

所以除痞的核心药物是桂枝!!!

此图当中的药物只是示例

告诉我们运用的原理。

实际运用当中中药数不胜数,

但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这个图是比较复杂,一些半会弄不明白

后来加入了升降学以后。

就演变出小柴胡汤

辛开苦降

再演变大柴胡汤

伤寒论就是这样来的。

柴胡升,味辛苦

半夏降

味苦辛

在苦辛除痞的基础上加入了升降,药物分经学说。

就形成了小柴胡汤的处方体系。

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就成为中医处方的基础!!!

其根源来自于辅行诀。

所以辅行诀是中医用药的始祖!

完毕。

汤液经法呢[呲牙]

汤液经也是源于此。

汤液经360方

是按照易经处方。

汤液经已经残缺

现在保留较好的是伤寒论。

伤寒论都已经够你头大的了。

我现在是李东垣的学术为主

李东垣已经突破伤寒论

在我眼中已经高于伤寒论

我现在处方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

内伤杂病法东垣

外感因素在内伤!!!

内不伤,则外不感!!!

我的处方体系是一气周流

主要源自于任之堂。

一气周流的基础是经络学。

十二经络。

再加奇经八脉

外邪引动体内伏邪

互感!!

例如当前,最容易引动的是火与暑邪!!!

我以前也看过不少任之堂的书,后面应用觉得欠佳

中医最高层次的理论是五运六气吧

东方子老师,精通五运六气可进入神医级别[微笑]

五运六气首推陈仕铎。

也不是不可掌握的。

五运六气是错综复杂的运气体系。

但是大道至简。

抓住主要矛盾,则一切尽在掌握。

很多是资料不是综合解析的,都是分割开了

你一旦理解了,就能进行整合。

道理是相通的。

修道之法无非是补脾胃,“肾无实不可泻也!!!!!!”

六个叹号

好好感悟吧

高僧云:没事你就多喝几碗粥!!!

我目前处方已经是散乱无章

开始写散文了!

形散而神不散!

举一例

谁还能看出此方原经方为何方?

葛根30 槟榔15 桂枝15 威灵仙15 萆薢30 土茯苓30 木瓜15 制川乌6 夏枯草10 制白附子10 石菖蒲15 透骨草15 白芷20 白蒺藜20 苍术10 细辛6

中医处方中的散文

葛根汤

葛根配伍槟榔

源于何方加减?

萆薢配伍石菖蒲

又源于何方?

川乌 配伍桂枝

又源于何方?

萆薢分清

葛根配伍桂枝?

何方?

桂枝配伍细辛又是何方?

川乌 配伍桂枝是乌头汤

16味药顺序而下双双配伍又是何意?

葛根配伍槟榔源自葛芩连汤的加减

槟榔在作用在于除后重!!!

葛根从归经上走背

可以升提督脉!

升提督脉意义重大!!!

督脉阳经之首

督阳升,则众阳皆升!!!

可以说葛根在中药当中的份量很重

伤寒论太阳篇三个方子

一个桂枝汤

一个葛根汤

一个麻黄汤

这三味药份量都是很重的。

这是开篇三味药!!!

麻黄是猛将

要慎重使用

桂枝与葛根则温与凉,中性

黄芩则才已经讲了,不能用。

所以除痞的核心药物是桂枝!!!

此图当中的药物只是示例

告诉我们运用的原理。

实际运用当中中药数不胜数,

但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这个图是比较复杂,一些半会弄不明白

后来加入了升降学以后。

就演变出小柴胡汤

辛开苦降

再演变大柴胡汤

伤寒论就是这样来的。

柴胡升,味辛苦

半夏降

味苦辛

在苦辛除痞的基础上加入了升降,药物分经学说。

就形成了小柴胡汤的处方体系。

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就成为中医处方的基础!!!

其根源来自于辅行诀。

所以辅行诀是中医用药的始祖!

完毕。

汤液经法呢[呲牙]

汤液经也是源于此。

汤液经360方

是按照易经处方。

汤液经已经残缺

现在保留较好的是伤寒论。

伤寒论都已经够你头大的了。

我现在是李东垣的学术为主

李东垣已经突破伤寒论

在我眼中已经高于伤寒论

我现在处方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

内伤杂病法东垣

外感因素在内伤!!!

内不伤,则外不感!!!

我的处方体系是一气周流

主要源自于任之堂。

一气周流的基础是经络学。

十二经络。

再加奇经八脉

外邪引动体内伏邪

互感!!

例如当前,最容易引动的是火与暑邪!!!

我以前也看过不少任之堂的书,后面应用觉得欠佳

中医最高层次的理论是五运六气吧

东方子老师,精通五运六气可进入神医级别[微笑]

可以大胆使用

槟榔相对温和。

可以代替麻黄在一定程度上使用。

针对区域就是肩甲骨这一大块区域

太阳手足两经区域。

升降要结合起来

葛根 桂枝 槟榔

主升

萆薢 土茯苓则主降

升是手太阳,降是足太阳

威灵仙是动力

配合桂枝

这样这六味药就形成升降关系,而且带有发动机!!!

我们还要了解附子与乌头的作用区别

附子是走肾的,

而川乌却是直来直去,走督脉!!!

能通一身之阳

这个才是通阳的。

附子是回阳!!!

加入木瓜意义重大

可以在这个大队的温散利湿药当中敛住真阴!!!

配伍川乌,相互制约。

夏枯草配伍白附子相反作用,激荡散结!!!

石菖蒲配伍透骨草开肾窍,决开口子排毒!!!

为什么是配伍透骨草

肾主骨也!!!

阻碍的代谢物中是骨质增生的残留!!!

膀胱与肾相表里

排尿与开肾窍是分不开的!!!

萆薢分清饮!

白芷 白蒺藜作用是什么?

肺主治节!!!

一切关节都要通过肺气打通

这对配伍能排脓散结!!!

苍术 细辛

健运脾气!!!

一偏于燥,一偏于温

配伍起来力度加大。

葛根30 槟榔15 桂枝15 威灵仙15 萆薢30 土茯苓30 木瓜15 制川乌6

这八味药是一组

相辅相成

夏枯草10 制白附子10 白芷20 白蒺藜20

这四味药散结排脓

三个白

加入夏枯草意义重大

能截断来源!!!

苍术 细辛

健脾燥湿

土生金

助肺治节

石菖蒲 透骨草,化骨开窍

葛根30 槟榔15 桂枝15 威灵仙15 萆薢30 土茯苓30 木瓜15 制川乌6 夏枯草10 制白附子10 石菖蒲15 透骨草15 白芷20 白蒺藜20 苍术10 细辛6

全方温阳散结,分清利浊!!!

清者升,浊者降

我的中医处方“散文诗”

看起来是拼凑而成,却是精英团队!!!

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泻是三、六味药

补是四、七味药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好,我们来看,这三味药的组方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肝是木!!!

肝实则克土

木克土

所以就会出现上述的症状

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这是肝气横逆的表现。

呕是胃被克的表现

好,治法是适其性而衰之

用金体克它

金克木

金中之木是什么?

只有金中之木才能进入肝!!!

也就是肝中的金药

伐肝之品


枳实!!!

所以小泻肝汤首味药就是枳实

采用克法

金克木

以酸泻之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胃土被克

就是木气已经进到胃

还要治标

用土中之金克之

白芍

以辛补之

你不能用桂枝去补

这就会助纣为虐

因为被克的是土

所以要补土中之辛药

也就是木中土

而不能是木中木

生姜

这就是生克制化

那么我们现在的解法是枳实破肝气,白芍敛肝气,生姜止呕。

这是现在的常规解释

但背后的机理却是来源于辅行诀的生克制化。

大泻肝汤加甘草,以甘缓之

加入水体木,火体木

采取和解的办法

为什么这样说

你用的药是你酸为主的

金克木,会把肝克死的。

适其性而衰之也。

所以我们还要补肝

但你不能用木体木

我们用木生火的方式泻它并补它

火中木

大黄

用水中木补它

水能生木

黄苓

克火中木,防其太过

然后用土中木克水中木

然后用甘草土中木克水中木

防其太过并补土,实现调和。

所在甘草具有和中的作用。

和中则缓

所以是用甘缓之

所以说辅行诀是用克法

环环相克,最后调和。

后来四逆散加入柴胡以后,理法更进了一步

不但克制,而且疏导。

辅行诀是用纳音五行治病

味辛皆属木

木胜则宜化之

咸酸化辛

味咸皆属火

火中之木

大黄是也

故大黄配伍枳实就能化木

生克制化是也!

制为克中又有克

为制约之道

防其克死

故加入黄芩

苦咸化酸

防其克死

故又加入甘草

辛甘化苦

达到补被克之胃

泻克之肝

辅行诀为万世医宗!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老师好!请问这些药物为什么这么归类呢?比如枳实是金中木呢?谢谢🙏

这就是归经

叫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可以专门写一本书

大概也可以讲一下

味入五藏有三类

克入

克出

比和

酸入肝,苦入心为克入

辛入肺,咸入肾为克出

甘入脾为比和

就是说肝与心是喜被克

肺与肾喜克其所胜

脾中和,守本份

如,我们吃了酸的食物,它进入人体以后就会直奔木而去,去克木。这是它本性。

木有五个地方。

肝中木,心中木,脾中木,肺中木,肾中木。

那它也相应有五个金

五个金分别进入五个木去克它。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金中金是正金

就是五味子

中医当中还有一个分类

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

那么金中之金,就是指肺金。

五味子是入肺的。

如果要问为什么入肺,这个就与四季有关。

秋天收成的药物基本都与肺有关

因为秋天主肺。

这是气的感应,同气相求。

这个课题很大,我们大概知道是这样一个模式来定的就行了,具体可以参看潘毅教授《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这本书。

那么五味子入肺,枳实入肝,淡豆豉入心,白芍入脾,淮山入肾。

这就形成药物归经。

那么酸就可以克辛。为金克木

淮山克附子

白芍克生姜

淡豆豉克川椒

枳实克桂枝

水为其用神。

就是水能够调和这两者

金生水生木

具体就是:五味子 竹叶 细辛

白芍 白术 生姜

淡豆豉 黄连 川椒

枳实 黄芩 桂枝

淮山 地黄 附子

举例:小补肺汤

五味子 细辛 旋覆花 麦冬

五味子,正金体补肺

正金体喜克出。

配伍细辛为克出

麦冬为土中金,为生入。

三者为生入克出。

土生金克木为顺

土生金为金旺,为正金体

故要制之

用正火体,金中火制不了它。

故用旋覆花克金。

正火体克正金体。

木在肺中宜降!!!

正火体能泻木。

也就是旋覆花是细辛的“使”

引木入火

这里面没有加入竹叶调和

为什么

木在肺中为逆

不能调和,应直接平叛!!!

这就是小补肺汤的理法。

君:五味子 臣:麦冬 佐:细辛 使:旋覆花

肺为涩,涩为肺的正常脉象,怕滞。

旋覆花配伍细辛,咸辛除滞。

五味子配伍旋覆花为酸咸化辛

木为辛,为肺之逆气

故化之

甘辛化苦

麦冬配伍细辛能化解麦冬之寒

因为麦冬是甘寒的。

酸甘除痉。

五味子配伍麦冬就能除肺中之刚痉

辛酸化甘,能化解甘之滞。

五味子配伍细辛就能防止麦冬甘寒之苦滞。

麦冬配伍旋覆花为甘咸除燥。

此为投肺之所喜

肺乃娇臓,喜润而不喜燥。

虽然是四味药,生克制化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堪称伟方。

有些人把细辛改为人参是不知其理。

胡乱改之。

在此顺便为小补肺汤正方。

五行生克的关系必须精通才能理解。

特别是纳音五行。

通过这些讲解,我自己也受益非浅

例如我之前认为火克金,咳嗽应该去心火

再看到舌赤的加入导赤散

结果反而不好,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对辅行诀的学习

我知道了原因

是竹叶惹的祸

反而助长了木气的嚣张气焰

水不但没有克火

反而泻金气生木生火

又来克金

辅行诀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降此火应该用旋覆花而不是竹叶!

花,化也!

所以水不一定克火的!

有时反而变相生火!

变相即是变为相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