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写生的张兆祥

 网罗天津卫 2018-04-28
2003-12-19 09:19 

  民国初期,天津文美斋南纸局印制的《百花笺谱》,采用传统水墨套色印刷,风行全国,多被当作画谱临摹、珍藏,北京清秘阁、上海九华堂等处亦有翻刻。

  这套《百花笺谱》的绘制者,就是天津著名画家张兆祥先生。张兆祥(1852-1908),字和庵(一作騄庵)。年幼时家境清贫,从师津沽著名画家孟毓梓(绣村),得其写生诀要,深受器重。他擅画花卉、翎毛,着色洁妍,备极工致,偶作山水、人物,兼通照相技术,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津门画家四子”之一。

  他还擅长书法,对峰山碑、十七帖等碑帖墨迹无所不临,行书法恽南田,隶书宗曹全碑,但为画名所掩。张兆祥“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特别注重实物写生,经常到天津城西黄振德、城北王益孙的寓所,面对荷池芍圃,以丈二大纸为花写照,取姿赋色,笔法俏利,勾勒清劲,深得古法而不为法所拘。他得心应手地描绘眼之所见的奇花异卉,“直者综之,平者折之,桑之极者舒之,仰之甚者偃之”,一切皆“循其性而增其长,出其奇而致其胜”。有时还把选来的花卉用木框廓起来,再照着去作画,因而折枝花卉尤为秀丽生动。步入中年后,纵览百家,淹贯众长,汲取陆治、恽寿平、邹一桂等明清诸家所长,而“上窥徐(熙)黄(筌)之奥”,所作花鸟,野逸富贵,兼而有之,尤能独树一帜。

  他对郎世宁的西洋画法亦能融会贯通,笔下的一花一叶,不但形神兼备,而且光彩熠熠,甚至通过色阶的变化,将枝叶正背的光感也表现出来,颇具立体感,开创了一代新画风,被誉为清末“叶花卉之宗匠”。

  从传世作品看,张兆祥的画注重写生和雅俗共赏,以牡丹、荷花、芍药等题材较多,笔墨精当,色泽艳丽,更重视细节的刻画,堪称是典雅的文人情趣和通俗的市民风气完美的结合,因此格外受到爱重。据《天津商报画刊》记载,他的作品在抗战以前“流落人间者,必同玉鱼金碗,名贵无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张兆祥的绘画风格在天津画坛特别是花鸟画界影响较大,从学者甚多。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