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好好区分一下

 留在家里 2018-04-29

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是检验检测机构日常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但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且看本公众号详细道来。



一、
定义不同: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二、
目的不同:

纠正:针对不合格的处置。例如,在审核的报告/证书时发现填写有误,当即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避免错误报告/证书流入顾客手中。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系统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模板来固定报告/证书上的检测/校准项目,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项目遗漏的错误。

预防措施:揭示潜在的可能导致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例如,在阴霾天,许多人出门时戴上口罩。又如,作业现场的张贴的安全警示标识、质量提醒。

三、
对象不同:

纠正:已发生;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

纠正措施:已发生;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源”。

预防措施:已潜在但未发生。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四、
时效性不同

纠正: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

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的被动情况下的积极反应(事后防范);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预防措施:主动确定改进机会的过程(事前防范)。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采取措施,措施的效果一般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够看到效果。

五、
效果不同:

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不涉及不合格工作的产生原因,不合格可能再发生,即纠正仅仅是“治标”。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文件、体系等方面的更改,切实有效地纠正措施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就纠正措施是“标本兼治”。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能彻底避免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发生。


六、
触发条件不同:

纠正:不符合分为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不合格品都需要立即纠正。

纠正措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四种情况是: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顾客抱怨的不合格、反复出现的不合格以及后果严重的不合格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


七、
例子:商家的玻璃门被撞破了,于是

纠正: A商家把撞破了的地方换了一块玻璃———纠正

纠正措施:A商家为了不再发生,在新的玻璃上用白笔画了个眼睛——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对面的B商家看到了,也在自己的玻璃上用白笔写上当心玻璃——预防措施。


1、一般认知

一提这三个词,许多人都头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

听过的人,99.999%。

能够说出来123的,90%。

能够说的清楚,让人听的明白的,10%。

因此今天特别的把它说明白。

 

2、定义

纠正是消除已经发生的不合格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孤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则是消除潜在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是一种行动,针对的是不合格本身。

措施也是一种行动,针对的是不合格的原因。

 

3、区别

时效性不同,纠正处置是返工、维修、让步、降级等,是一种补救措施,立即可产生作用;纠正措施则是通过修订文件或改进体系,修订作业指导或方法,要通过跟踪和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目的不同,纠正是不合格处置;而措施则是希望不再发生。

效果不同,纠正是治标,一时之举,一事之举;而措施则是标本兼治。

触发条件不同,任何情况下不合格品需要立即纠正;但并不是任何造成不合格品的工作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但有四种情况则是一定要采购的,审核发现、客诉、反复出来、后果严重。

纠正措施是找出原因,消除原因,防止再发生:比如亡羊补牢是为了不让羊丢失。预防措施则是未雨绸缪,还没下雨就把门关好,不让雨对地面或其它事物产生影响。

 

4、应用

案例:客户XY公司投诉供方CD公司,于2-27发货的3000PCS产品,到达客户现场时,发现外包装箱已经淋湿,局部地方的底部已经破损,产品外边包装纸与产品摩擦,导致产品外观有明显的发黑、氧化现象。产品为功能模组,喷砂+氧化处理,客户拍了照片,同时已经快递三个不良品在物流途中。

1)  我们来确认一下事情本身:

     a)    产品本身为喷砂+氧化处理,本体为铝,因摩擦+淋湿产生氧化发黑。

     b)    现已经发现30多箱中,有45只发黑。

2)  抽丝剥茧:

     a)    下雨纸箱淋湿不会导致发黑,但氧化发黑是由于包扎带与产品摩擦所      致。

     b)    纸箱外壳淋湿后,变软,包扎带与产品的间隔或保护层变薄,摩擦力变大,表面发黑氧化严重。

此两项是造成事情产生的表面原因。

     c)    物流过程中,会遇到下雨,这是可以通过天气预防来确认的事实。

     d)    没有为产品可能遇到下雨而采取措施是管理失策。

此两项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原因。

     e)    物流公司运输人员清楚外面天气是否下雨,但他没有确认产品是否安全防护,更谈不上采取措施。这是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

     f)     产品包装为纸箱,整体包装的缠绕膜仅起象征性捆绑,固定作用,不能起到防雨作用,这是设计缺陷。

将所有原因按顺序排列起来为:

     a)    产品设计时外包装箱为纸箱,外有包扎带,再加缠绕膜,整体设计在防雨 方面存在担缺陷,这是主因。

    b)    没有确认天气预报,也没有通知物流公司实际运输人员对产品采取防雨措施,这是流出不良的原因。

3)  纠正

     a)     派员去客户现场,将所有外观潮湿含破损外包装进行全检,将所有不良品全数退回;

     b)    同步处理:和客户沟通,看当下生产缺口数量,立即补发50套产品,确认包装防雨防护OK。

     c)    客户生产时,派员在入口处配合客户拆箱和确认产品,发现外观发黑超过标准,立即更换。

4)  纠正措施

     a)    在现有包装基础上,外围缠绕膜全覆盖,确保防雨措施得当,此为临时纠正措施。

     b)   重新设计新包装方案,在包扎带内部加厚纸板进行隔层防护,确保包扎带对产品无伤害。

     c)    包扎前,产品使用专用防护薄膜对除底部外,其余全防护。

     d)   再包扎和缠缠绕膜。

5)  预防措施

由于纠正措施已经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包装、防护、防雨等考虑周全,而且有效,因此暂时没有预防措施。

  

现在你能够明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了吗?但愿我说明白了,也希望你听明白和运用。


5个步骤做好纠正预防措施



CAPA在质量体系审核和检查的过程中一直是重点审查的对象(尤其是当发生召回或不良事件等重大事件时),而且是一个“重灾区”。今天海河和大家分享一下做好纠正预防措施的5个步骤。


纠正预防措施(CAPA)不仅仅是一个法规的强制要求,还是针对其质量体系持续改进,降低风险,防止问题发生的工具;


什么是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纠正: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纠正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不符合。

 

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的对象是已经发生不符合的原因,一个已经发生的不符合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的对象是潜在不符合的原因,一个潜在不符合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1

识别(潜在)不符合

企业应当建立监控程序,对(潜在)不符合的来源进行分析,适当时,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以确定是否存在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不符合并且否满足启动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潜在)不符合的来源分为内部数据来源和外部数据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