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长乐未央》||比故事更重要的是精神

 cxag 2018-04-29



比故事更重要的是精神


《长乐未央》的开场若一篇气势恢宏的赋,那样的对仗整齐,那样的瑰丽浪漫。一曲雅乐高奏,渺远而神迷的汉王朝揭开她雍容的面纱。那曼红的面纱背后,是真相:算计、杀戮、无情,是充满诘问的剧情和早已尘封的历史。

这部戏,所讲的是一段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的历史。刘邦、萧何、项羽、吕后粉墨登场。一场注定的悲剧,正在一派君臣同心的和谐气氛中潜伏。也许,这就是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尽管结局早已没有了太多的期待,但是我们同样希望在那弦索声声,高低迂回的腔调里,实现和剧中人的某种心灵共鸣,或笑,或哭,或慨叹,或惆怅。

听惯了梆子腔的慷慨悲壮,更喜欢在皮黄腔里体味高雅的厚重--她似乎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家国情怀。主角韩信基调是阳光明媚,而充满朝气只要给予足够的信任,便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他的死是必然的。尽管,先他两百年前的范蠡,早已参透君王之道,在功成之时便与情人西施泛舟西湖,远遁朝局。然而,剧中韩信的却用他天真的献身精神,成就了汉初的稳定与繁荣。京剧小生唱腔是那样的春风得意,双眸间闪烁着孩童般的纯真。《长乐未央》力图把韩信塑造成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宁死不反的忠诚。他忠于的不止是高踞云端的君王,更是他理想中“天下”。所以,这部戏价值便超越了时代和历史,是对理想和信仰的礼赞与呼唤。

剧中韩信的饰演者王科科的嗓音清澈明媚,吟得那样高贵,诉得那样深情,叹得那样惆怅,乐得那样豪爽,泣得那样动情。俨然是一个雄霸一方却又风流倜傥的英雄豪杰,他几乎完整地诠释了韩信的半生荣辱,让人印象深刻。而这出戏,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山西京剧新秀的整体崛起而不是“一枝独秀”。每一个人的出彩,构成了整部戏的璀璨。这是山西省京剧院在培养戏曲新人方面的重要成功,他们的《周末国粹鉴赏》在山西开创了戏曲城市剧场常态化演出的先河。

当然,瑕不掩玉,一家之言。剧中刘邦的唱腔,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裘派花脸那种黄钟大吕般的高雅和贵胄,却似乎拘泥于“演行当”的泥淖之中而没有进入”演角色“的化境。要知道刘邦是一个从泗水亭长一步步做到皇帝的狠角色,他可以在命悬一线的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可以为了活命三次将太子女儿抛下车;是一个很善于政治表演却又在某一时刻闪现出他真性情的刘邦,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又可以虚怀纳谏,忍辱负重的刘邦。如果可以更加深刻地演出主人公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那么观者的内心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也许,《长乐未央》并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讲太熟悉了。它所要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尽管“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不朽的是理想和博爱光辉照亮亿兆黎明,千秋万代。


赵源:山西省晋剧院 戏评人 青年编剧


微信ID:sxjingj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