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 某女,28岁,2015年8月22日就诊。诉经期全头痛,经量少,无痛经,大便干,2日1次,就诊期间言语多、急。 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火气上逆,上冲巅顶而头痛;久郁不解,肝失柔顺之性,疏泄失职,故经量少、性格急、言语多。治当疏肝解郁,清肝养血,通络止痛,拟四逆散加味:醋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炒枳实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黄20克,全当归10克,川芎18克,蔓荆子15克,山栀子15克,牡丹皮10克,辽细辛3克,川牛膝10克。5剂。水煎服。后介绍其妹来就诊,获知服完药后,经期不再头痛。 病案二 某女,25岁,经其姐屈某介绍于2015年11月9日就诊。诉头痛多年,从高中开始读书时即因精神压力大而头痛,头痛以前额及太阳穴处为重,遇寒遇风加重,跳痛,严重时呕吐且欲撞墙,生气时必痛。全身畏寒,需戴围巾、口罩。面色黄而无光泽,饮食、月经、二便均常。舌淡苔薄白,脉沉。 此头痛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精神压力大,肝气郁滞,不通则痛;二是沉寒痼冷,损伤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阳虚不能温煦脑之脉络,遇寒遇风头痛加重。治当疏肝解郁,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散加味:炮附子30克(先煎半小时),生麻黄10克,辽细辛10克,醋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炒枳实15克,炙甘草15克,蔓荆子15克,川芎15克,怀山药30克,全虫3克,黄精15克。5剂。水煎服。并嘱用陈艾叶适量煮水,加食盐少许,晚上坚持泡脚。后电话获知其头痛大为缓解。 分析: 此二案两姊妹均以头痛为主诉,同中有异。相同之处时均因情绪因素而导致肝气瘀滞,故治疗均用了四逆散疏肝解郁,不同之处在于一热证一寒证:姐姐未读高中与大学,没有学习压力,性格外向,表现为热化,故加丹、栀以清肝热,当归、生地养血凉血兼以通经通便,川牛膝引热与血下行。妹妹读了高中与大学,学习压力与工作压力大,性格内向,表现为寒化,故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因久病入络,故加全虫通络止痛;加怀山药与黄精是笔者临床常用的针对面黄无光泽的一对药对,二药味甘平,均入肺、脾、肾,有平补三脏之功用,补而不燥,润而不腻。 两方除了共用四逆散外,还有三味药相同,分别是川芎、蔓荆子与细辛,前两者是笔者治疗头痛常用的一对药对。《本草汇言》载:“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珍珠囊》载:“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细辛,因其根须细如发丝,辛温走窜之力可通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笔者常用之治疗各种痛证,用量区别在于因其性温热,热证一般用3克,用在一堆寒凉药里,其性不显,而寒证一般用10~15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