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笑鬼谷 | 克己复礼的孔丘

 创意笑谈 2018-04-30

孔子字仲尼,是鲁国人,名字叫丘。他是中国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祖上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躲避战乱从宋国移民鲁国。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取名叫孔丘,取字叫仲尼,姓孔氏。

孔子生下来,他爸爸叔梁纥就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孔子的母亲对孔子隐瞒了这件事,因此孔子不知道他父亲的墓址。孔子的母亲去世后,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之后,孔子将母亲的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从小就立志恢复周朝的礼乐治国的政治制度,他非常喜欢周朝的礼仪,从小以演习周礼为游戏,经常陈列俎豆等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由于他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因此在年轻时就有很高的造诣。

孔子29岁的时候,拜了当时很有名的音乐家师襄当老师学琴。一天,师襄教了孔子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孔子拿着这首曲子,一连练了十多天,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第十一天早上,师襄一起床,就听到庭院里传来的琴音,孔子弹的还是那首曲子,师襄的小宇宙快要控制不住了,走出屋外,跟孔子说:“你都弹了这么久了,该换个曲子了。”

孔子认真地回答说:“我虽然已经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摸到它的规律,我还要继续练。”说完还弹那首曲子。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觉得孔子弹琴的水平大有长进,对他说:“你已经摸到这首曲子的规律了,不必再练这个曲子了。”

孔子停下来,恭敬地跟老师说:“老师,虽然我掌握了它的规律,但是我的心灵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我还得再练练。”

师襄以前教过很多学生,各种各样的都有,但还没有碰到过像孔子这么执着的,心说这人不错,将来必成大器。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次,孔子正在院子里练琴,师襄悄悄走到他身边,凝神倾听,陶醉其中。

一曲奏罢,聚精会神的孔子转过身来,惊奇地发现老师站在自己身后,作揖行礼:“老师,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这个人黑黝黝的,个子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字叫《文王操》,但是,之前他根本没告诉过孔子。

师襄对孔子说:“你说的很好,但是你是怎么知道的?”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施行仁政的人推崇伟岸,鼓吹和平的人爱好粉饰,充满了智慧的人喜欢弹唱,殷勤钻营的人追求艳丽,这首曲子刚健有力,高亢激昂,学生在演奏它的时候感受到了文王的情操与精神,所以能够断定这是《文王操》。”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家大夫擅权,曾经一度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不久之后返回鲁国后,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随着他的弟子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鲁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氏的邱、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的计划失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子发现自己礼乐治国的理想难以实现,就带领自己的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14年中,先后来到卫、陈、宋、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未被采用。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礼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然经常向孔子问政,但就是不起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他的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一生,无论穷达,毕生追求自己少年时代树立的理想,并孜孜以求地付出了一生的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