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七岁男孩公交车上被暴打,众网友叫好折射哪些焦虑?

 昵称34023928 2018-04-30

碧翰烽/文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在四川遂宁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一起小孩遭陌生乘客殴打事件。事发当时,7岁男孩玩耍时脚踢到旁边一名年轻男性乘客,随后,男乘客揪起男孩衣服,将男孩拎起摔在地上并连踹3脚。4月28日,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通报称,现场抓获违法嫌疑人郭某天(21岁),当事人殴打不满14周岁者的行为符合从重处罚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15天并处罚款的决定。

显然,这位男子的行为已经明显过分了,特别是面对这么一个小孩子,出手如此之重,已经不只是教育的问题了,而是作恶的现实。可是面对这样一起案件,不少网友却表现出另一番情形,觉得这孩子被打,是打得好。今天的孩子,如果你自己不教育,总有一天别人会帮你教育。

近年来,关于类似的叫好,并不在少数。当年成都女司机强行变道,结果被男司机一顿暴打,也是引来网友叫好。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值得深思的,这里面的原因当然很复杂,人们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的诸多现象有关。

展开剩余68%

1.熊孩子的现象让人大伤脑筋,进而引申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焦虑。

现在,社会上的确有不少熊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家庭溺爱、娇生惯养所致,不少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们比较纵容,只重视如何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和身体健康方面的要求,而不注重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的培养。

加之校园欺凌、暴力现象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显得更为焦虑,因为一些手段残忍、性质恶劣的案件,往往因为未成年人的因素,导致案件被从轻发落,引发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公平公正问题思考。

所以当有位初中女生被同学欺凌后,社会上有三位青年找到那位同学痛打一顿,引来网友纷纷叫好。有人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痛打,又如何给施暴的未成年人以教训?

2.一些人漠视规则,却得不到应有惩罚,引发人们对于规则威信的焦虑。

当今社会,一些人屡屡挑战社会规则底线。比如一些老人倚老卖老,强占篮球场,强迫他人让座,打的是道德幌子,行的是破坏规则之实,但规则之威严似乎豪无办法。更有一些人采取找关系、托人情、用金钱等手段,破坏规则的公正与公平,让一些人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往往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更多的寄希望于暴力,觉得有些漠视规则的人就是欠打。比如女司机的随意变道,实际上困扰了多少人,却得不到根治,于是暴打似乎可以让人汲取教训。

这说明我们一些规则的执行还不是很好,人们深恶痛绝,但又觉得没有好的办法。

3.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法治底线失守,这或许才是需要解决的真正社会焦虑。

不论怎样,我仍然觉得,解决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必须要走法治的路径,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是暴力解决的路子。熊孩子的问题,还得要靠家庭教育的责任,以及社会法律的界限,加上道德观念的约束,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拳头,就会有正确性,以及能够解决问题的。

对于规则的权威,必须要靠权威的治理与执行,才能让人们敬畏规则,敬畏法律。这样的规则,把握两点最为重要:一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我们这个社会,必须要让大多数老实人得利,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有希望的社会。遵守红灯的人要有荣誉感,闯红灯的人不能得到利益。

二是不能让法治底线失守。那些违反法律的,破坏规则的,一定要受到惩罚。广大群众反映的法治需求,要能够及时回应,平息焦虑。什么是真正的未成年人保护?就是要把保护的重点放到受害的未成年人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