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瑜琢教授: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能学吗?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5-01




活动现场


2016年10月22日,国际教育名师“对话北京”项目——《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在北京化工大学附中(初中部)隆重举行。该项目是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并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具体筹备与组织的高端教师国际研修项目,是“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国际研修项目”的五个子项目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项目首席专家刘宝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吴圣谷、项目部主任何晓娜出席活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等多家媒体记者受邀对此次活动进行采访和全面、深入的报道,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也吸引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人士。


蔡瑜琢 教授

蔡瑜琢是芬兰坦佩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院的兼职教授,他对芬兰教育有研究,对中国教育也非常的熟悉,在学术方面非常有造诣,在我们国家教育界也很有影响。在名为《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能学吗?》的讲座中,蔡瑜琢老师围绕着芬兰教育成功经验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并对中国和芬兰的教育做了比较。他谈到芬兰作为一个小国,其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很好地处理了来自外部的改革建议和自身教育改革传统的关系问题,芬兰的成功对中国教育的启示在于应先确定自身教育的基本理念,然后开展教育治理机制的深层改革。


以下为蔡瑜琢教授讲话实录: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北京市教委和北师大组织这个活动邀请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芬兰教育和中国教育的一些思考。大家从一个中国的环境中国的教室直接走到芬兰去,也许我们对双方的一些环境系统可能还是缺乏一些了解,因为我们在做这样本土的一些国际教育的交流,一个局限就是说我们不能了解国外大的环境,我们走出去可能有比较长的时间在国外,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化社会,可以了解他们的人,可以悟出社会上的东西,我们教育上的东西不仅仅是教育的现象课堂的现象,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和一个系统的,他的一种反应,因为我们任何事情他都是从大的环境过来的。所以我给大家来起到这样的一个过度的作用,给大家稍微的介绍一下芬兰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他一些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宏观的给大家先讲一讲,然后讲讲他相关的社会环境,我们讲教育也要稍微知道芬兰社会的情况,包括历史芬兰是怎么来的。之后我可能会和大家稍微从中国和芬兰的视觉做一些比较,因为我即是坦佩雷大学的老师,也是在比较教育研究院的,我从中芬比较的视觉给大家谈一谈我个人芬兰教育的一些认识,,也许我们重点还是回到中国,因为我们学习经验最终还是回到中国的教育改革,不管国外的东西再好,我们学到中国一定是本土化的东西,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样才有可能对我们有促进。


我今天的题目大家可以看到,题目很大,因为这个主要是很多人,因为我接触了很多到芬兰去的人,有校长,有教育官员,有老师,他们经常就是说带着一种问题,就是芬兰教育成功,他们经常会问,有时候问我有时候问芬兰的同行,你们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所以说我也是引用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问完秘密以后我们还要再跟一句,他们有一些经验我们能不能学,什么地方可以学,这个可能是更关键的。



关于芬兰


芬兰比较小在这个地图上,大家可以看到芬兰,实际上已经非常靠北了,我们是居住在这个北欧,靠近北极的这么一个小的地方,但是他这个国土面积对他的人口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大的,他是32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两个河北省的面积,然后有朝阳区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所以说他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我有一些简单的数据,今天主要是讲芬兰的国情的,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有一个感觉,芬兰是一个什么样的,我们去到芬兰以后,从机场去坦佩雷,一路上都是森林,60%的森林,有时候偶尔穿过树丛会看到一片一片的湖区,这个是芬兰的景色,因为我是在大学里面工作和学校工作,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不一样的,我这文字比较多,比较的抽象,校长就是比较的具体,因为他面对的都是学生,都是孩子,所以说他是不习惯这样讲座的。那芬兰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芬兰人说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芬兰语,芬兰语他跟欧洲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属于乌拉尔语系,只有匈牙利语和艾莎利亚语跟他是一样的。芬兰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是全免费的,甚至他很长的时间对留学生,就是大学的留学生都是免学费的,从2017年开始他们对非欧盟的学生开始招收学费。



芬兰他实际上他是一直也是受到外部各种文化,不管是王国政权对他进行一些统治,他虽然地处欧洲,他是属于比较低调的民族,他是长期受别人来统治,而不是像欧洲殖民的一些国家,他从十几世纪开始他们就到处外侵,他有比较自大的,他觉得我是世界中心,我是最强的,你们要受制于我。所以说芬兰他的文化和欧洲很多地方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他很低调,就是我们到时候再看芬兰教育的时候,其实很多地方他都可以看出来,他是比较低调的这样一种民族,也换句话说他是比较谦虚比较内敛,就是这些地方我们到时候可以观察教育的这些现象。


因为后期战败需要赔款,芬兰从另外一个程度他发展了工业体系建立起来,芬兰特别注重重工和军事,芬兰战败以后他也没有钱,后来苏联说你们不用给我们钱了,就给我们提供轻工产品,他们需要民用的东西,芬兰在不断的制造这个,虽然说他们有很大的压力,要自己勒紧裤腰带,他通过战争赔款把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他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这样的一个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个转型,一带还完这个赔款以后,他就开始有自己的发展了。然后他还把他的市场都建立起来了,因为这些企业的这些客户,因为他需要产品,俄罗斯这些很大的市场,所以说他在战后很快的他把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但是在这个俄罗斯前苏联解体之后,对他经济上是一个众创,因为他的市场太依赖于前苏联了,但是前苏联一解体以后,他很多原来存在的这种贸易关系就没有了,解除了,太单一的依赖了,对于他的经济危机太严重了,当时他采取的一些措施就是说,当时政府有很多国企,他把这些国企都卖掉了,他把这些钱投教育投科研,也包括高等教育,因为那个时候他定了一个新的战略,就是他自己审视了一下,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这么小的国家,我们没有什么资源没有什么富饶的矿产,我们建立的工业体系也是很脆弱的,市场一没有了我们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有的就是芬兰人,所以说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如果要是说要想国家复兴的话,把精力投在人的身上,这个时候投了大量的资金在教育上。


就是因为这种教育和理念上的转型也是造就了这个诺基亚,诺基亚就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人才对诺基亚的这种转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后1995年芬兰是最先加入欧盟的,特别是经受了经济危机之后,芬兰知道他们这么小的国家,经济太脆弱了,所以说有了欧盟的平台他们最愿意加入进去的,而且他也是北欧为止唯一加入欧原区的,他和欧盟是非常深度的融合。讲的比较长,我在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个人的体会,就是你不仅了解芬兰大概的历史,他的一些理念,我们在看教育问题的时候就比较脱节,就是比较的抽象,我们知道了他大概的一些马上,我们再看到他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知道他是什么原因,我们就可以找到他的这个根,因为我们看到教育现象都是一个冰山一角,其实下面有很大的社会文化,还有历史的一些基础,这个是芬兰的一个教育体系的一个图,我想未来也会给大家提供类似比较小,但是总体来说和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是非常类似的,他也是有九年的义务教育,但是芬兰他在最近的改革,是把初中和小学放在一校,我们是把初中小学经常是分开的,但是他也是九年的义务教育,然后之后他也有职业教育,然后普通的这个教育,然后之后进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也分两类,一类是应用科学大学一类是研究的大型,大概有一个印象。



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


我们是不是需要向芬兰学习他的一些经验,但是我们大家知道芬兰教育的成功也是因为PISA,但是我们知道上海参加了以后上海就是第一了,芬兰他是在逐渐的,实际上他是有一个下滑的趋势,第一次很好,2012年已经排在第12位了,我们是学上海还是学芬兰,我们不能光看PISA,我们看看芬兰除了PISA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们虽然看到他PISA是一个成绩,但是他成绩是怎么来的呢,芬兰实际上他的学习时间,因为在OECD社会经合组织他也有一些调查,芬兰在世界经合组织他的学习时间他也是比较低的,就是说投入时间是比较少的,尤其是跟中国相比,他学习时间短,但是他还能够达到这种成绩,可能这个是我们其实更关心的,我们中国有考试的地方,我们知道他考试什么类型,我相信中国学生这种聪明程度和我们的老师都会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程度,现在怎么在一种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没有特别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个,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相当不错的水平,这个是我们更感兴趣的一个事情。


但是芬兰的一些成功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上的,单纯的基础教育,所以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芬兰的一些其他的数字,我也不给大家一一解释了,包括他的一些竞争力,他的一些幸福指数,创新能力等等方面,他其实在很多方面他这个成绩还是在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在社会上还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就是说即使我们这个高等教育似乎大家不是特别的关注,其实他很多大学也都是很不错的,但是他的学校规模比较小,所以说很难真正在这种,特别是上海交大的排名,因为他是比量的,他很难去排到特别前的位置。但是他的高等教育系统,他作为凭一个系统来说,他也是排在前五位的,所以说芬兰的经验就是说,不只是PISA的成绩,他成绩之外我们还要看到,PISA他毕竟他所测的只是一小部分的一个能力,然后芬兰的教育从我的感觉他更多的他注重的是培养一个,其实让他很大程度从幼儿园开始并不教什么东西,教的更多就是让你怎么去做人,包括你很细节的行为举止,你怎么样,比如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似乎没有太多的学习,可能更多的我们感觉到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就是说让你怎么吃饭,吃饭的时候怎么吃,你应该手放在哪儿,胳膊不能放在桌子上,上厕所的时候要排队,你选玩具要有一个优先次序。


很多程度上是教你规则,教你怎么去做人,教你怎么和别人打交道,然后包括你在学校里面实际上培养你的一种创新的能力,就是独立的能力,然后整个的这个教育体系我觉得从小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这个阶段,他所突出的很强的一个特点,就是说让学生尝试不同的东西,最后帮助学生找到他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因为谁也不知道每个人适合什么,他开始的时候是一种尝试性质的,他经常学校里不仅在教育系统里面还有学校之外有很多活动让孩子进行测试,包括你的音乐、体育、艺术方面,让学生慢慢的去找到这种兴趣,这个我个人觉得是很重要的,其实社会从一个系统的角度,的这种高效就是取决于每个人和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做的事吻合度,越匹配整个效率越高,如果大家每个人做热爱的工作,那我们这个效率是最高的。就是说我们在培养人的时候从个体的角度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力,但是从社会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就是找人和社会最大的匹配,芬兰他的这个策略就是说,外教一个不能少,他依赖于人,他认为人是芬兰社会发展最基础的依靠,所以说他必须要找到每一个人你最适合做什么,然后你把你最适合的地方不断的去放大加强,然后你将来可以在这个轨道上去走,所以说他教育体系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功能,让你不断的去尝试,也允许你去出错,即使你觉得我对这个感兴趣,但是也可能会给你改正错误的机会,比如说你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后来发现我其实不太适合做这个职业的,你还可以去转到这个普通的教育上去,所以说你普通教育也可以转到职业教育,他有很好的一个通道。



我刚才讲到了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成绩,而是教育的人能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最大的价值,芬兰教育到底还有什么秘密呢,我们说芬兰之迷,其实这个也是很多,我接触一些中国的老师他们到芬兰所关心的,我们说中国学生压力大,学校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我们高考竞争太激烈了,但是芬兰学生似乎都是用很平常的心态,我也接触很多的朋友,他们的孩子也上高中了,人家周末该玩也玩,家长也不是给他很大的压力,对于上不上大学都有很强的想法,自己要干什么,但是似乎他也不是说拼命的学习,但是他确实学生不是说不学,他们也很学,只是说一个量的这种程度上的一个不同。


还有就是说芬兰的教师,芬兰的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学生,芬兰他学生素质也很高,考试也考的都不错,老师也很敬业,但是他是没有督导和评估的工程,我们未来的校长很独立,他也不去给老师定一些指标,老师也是很自由的去教学的。然后芬兰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他去了职业学校,这个我们可能看起来会觉得很奇怪,上了好的高中将来要去读大学,他直接初中就去了职业学校了,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些现象,这个我们也说到了学习时间多带来的相对成绩也是不错的。


这个是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芬兰的一个主要的特点,然后我们对他这个成功的秘诀我们做一个稍微的解读,现在我实际上做的就是把我们讲到的芬兰教育特点和芬兰的这个环境把他稍微的结合起来,因为他之所以成功他有这种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东西,这个是属于微观层次的,他同时也有一些是属于宏观层次的,就是说大的社会背景下来实现的,比如说他战后他还要承担战争赔款,本来这个国家就没有怎么发展好,还要承担战争赔款,他资源是匮乏的,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矿产,也没有石油也没有黄金,要不然我挖点东西我去卖去,所以说他就是达到一个非常强的共识,就是芬兰他的社会必须要依赖人,所以他重视教育,把人教育好这个国家才有希望,他为什么教育,政府要投这么大的资源,就是什么都管,而且在学校里面不仅是管你午餐管你书本,如果你要学习有困难的话,学校还专门配了,比如说心理有障碍,比如说在其他的方面有一些问题,政府还要给你专门再投资再找人再去做课外的辅导,比如说学习能力,学数学差一点,学校的老师专门去帮助你,有些人写作业写不好不是因为不会写,他不明白作业是什么,他要辅助老师帮助他,保证他知道作业是什么,他投入了很多的资源来帮助我们,他的整体和理念不是说让你跑的更快的快马加鞭,他是让有一些,他们不提什么优等生差等生,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人,他是让你赶上来,因为他是觉得每一个人他是不能浪费的,这个是他的一个理念。


另外他注重对个人的教育和对学校和对学生的投资,他是因为国家是一个高福利的社会,如果一旦你这个人将来走向社会以后,你不能给社会创造太大的价值,你找不到工作政府还得管你,如果我们教育上我们失败了,没有教育好一个人,他可能社会承担了比他教育投资大多少倍的成本,所以说他宁可在教育的阶段他投的更多,这样的话他今后对于他来说,对于整体国家来说他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因为你教育成功了以后你会要创造价值,你要去纳税,你要是成功了能够成为一个天才企业家,你创造了一个诺基亚,什么创造了一个愤怒的小鸟儿,创造这样一个企业那国家就赚了,但是他的理念就是说我们不要在教育上错失了培养人的机会,一旦从学校里面出来之后再教育他再管理他,如果他找不到工作我们还要承担他的生活,那个时候我们再去帮助人提高时候的成本要比在学校阶段要大得多。


还有一个就是说对人的信任,因为芬兰我们刚才讲过他的历史,他是在那样一个困境中走出来的,被瑞典被俄罗斯统治后来又跟苏联战争,他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他要能独立,然后在那么强大的一个军事力量强大下,他还可以不败,他需要什么呢,就是要大家团结起来,就是要依靠人,他就建立了这种对人充分的信任,就是你不去信任人,你靠独立的作战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说他在这种历史环境当中他建立了对人与人之间这种非常强的信任关系,所以说现在我们就说他现在没有考评什么的,他也是基于社会文化的,他基本上就是,他不光是教育,很多时候芬兰人都说了,我们两个只要是我们一握手说这个事可以,我们有的时候就可以先去做去了,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落实到纸面上,就是对人的相信。但是现在这个社会还是各方面要去有文件去保护的,但是芬兰人他就是一种基本的理念就是说,你这个人首先可以去信赖的,哪怕我第一次认识你我就知道你是可以信赖的,除非我发现什么地方不值得信赖是另外一回事,他这种理念支持了教育方面的一个体制,就是校长对老师是信任的,学生对老师他也是信任的,就是我坐在这当学生,我相信老师可以教好,家长也相信我们把学生送到学校去了,我相信这个学校可以把他教好,这种信任其实很重要。



当然也就是因为可能给老师提供这么大的平台,这么多的优秀的教师能够进入这个队伍,这个也是对芬兰教育系统他形成良性的循环,保证他的质量,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今天教育成功的很大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这,芬兰对教师的这个起点学历他的要求就是硕士,从小学老师要求开始起点学历就是硕士,他培养的我给大家讲的,他叫做研究型的教师,因为你硕士研究生你要做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教书简单的给我一个书本我去教,是要让你去发挥你的能动性,找研究方法,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研究方法,你要去自己去调研。用什么书本老师决定,大纲不规定教材,教育局也不规定教材,但是会有出版社根据我们的大纲,他会设计,他会找专家设计合适的教材,然后也有很多出版社在做这个教材,他是一种竞争的模式,老师他就从市场上选,他觉得这个教材可能更适合我的学生,我就用这个,那别的老师他觉得这个教材可能适合我的学生他就用那个,他这个是分离的,大纲就是很笼统的线条规定高于的方向。出版社是根据你的解读然后设计教材找专家,如果这个没有人选就赔钱了,反正对他来说是市场,大家都不买你的教材,你花了这么多钱你去做教材他不挣钱他就有压力,所以他既然做这个教材他就有需求。所以说什么样的教材老师欢迎他得找老师,他也得做这个调研,他也得知道学校里面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是有选择的,但是他的选择比较大,我可以比较,我可以选我认为最好的,他是一种这样的一个机制,所以说他的教师在这个里面他是有高度的自主权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我们看到他的这些比较教育上的特点,他是和他的社会环境和他的这种历史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他为什么走到这个地方,所以说也不是说他一定要打造的,但是他也经过后期改革的历程,他其实也是走过一些类似和我们走过的一些路子的,但是他最终走到这是和他的社会环境还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我们看到冰山一角他下面很大的地方就是社会文化和他的历史的这个支撑。


芬兰和中国的教育比较


我想大家可能自己看一看以后都会有很多的体会,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方面到底是什么,也许我是说的大家也不赞同,说的也不对,我想我们大家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再讨论,只是说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印象,我只是提供这样的一个标尺,说作为一个参照物,我们大家自己先从中国这找了一个标杆,我们知道中国是怎么做的,如果我们有一些问题可以看看芬兰他是怎么做的,和我们是不是一样,有些地方还是弄不透的话,我们希望和我们芬兰的校长也有一些机会去交流。而我想把这个事情具体化一下,因为这个东西是很抽象的一些东西,我举几个例子,大量的例子还是来自学校,我只是举几个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发生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很简单,你上课了都有课表,学生要有时间,从小学一年级,有的时候有些家长,特别是中国去的家长,孩子一上学的时候就有点蒙了,学校给了这个课表,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课表都很清楚,早上8点到校,然后几节课多长时间,每天都是这样的。他一看蒙了,怎么今天是8点半,每天9点半,这个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这个怎么上的,而且每天的课表不一样。


但是更让他奇怪的是什么呢,孩子很清楚的知道今天我要几点起,明天我要几点去,然后我去了学校要去哪儿,有的时候一班的人去的地都不一样,这个有意思,学生很清楚,但是芬兰人的家长他比较的熟悉了,对于我们中国人过去的,尤其我们中国人有孩子的,他实际上自己都是在中国受的教育,我也是在中国受的教育。去了以后会发现这个是很奇怪的事,这个就是很重要了,我从里面我个人的体会是什么,这个就给学生有一个自己管理时间这样一个锻炼,你每天都是8点他都是机械式的,他不会管理,但是你每天不一样,学生很主动的他要知道今天我要干什么什么,他要做计划,我几点要起床,他很清楚这个事情。然后我们再说说他到学校了以后他课堂活动,比如说他小学一年级,当然这个我给大家讲的,这个课堂活动他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如果换一个课堂他又不一样,我只是举了其中一个课堂,因为我举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因为我爱人在国内他也是小学教师,他去了那边他也在学校里面做一些工作,他也在坦佩雷市政府他有母语教育,他原来是在教中文,他是属于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他也曾经在一些课堂上做过辅助教师,比如说他的数学课上他做辅助教师,他不是主讲教师,他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一些事,这个是他的观察,但是他只是一个课堂的那个老师的方式,他就是说教学时间基本上不超过10分钟为一课。


他之后的时间,他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反复的做一些练习,因为学生,学学数学,我们讲究平等,但是也要承认每个个体他的认知各个方面,他也是不一样的,就是他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他讲完了以后实际上在做练习的时候,就是辅助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很重要,就是你要去观察看看哪个同学可能要是有一些问题的话,你会要去帮助他一下,但是有些认知能力很好,他做完了,做完了以后他也不用老师,也不用举手报告,他讲完了以后,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小图书角,他们就自己坐在那就去看书去了,然后就是很有秩序,既保障了有能力的人在这个时间内他充分利用时间,但是也不一定说你做完了这个你再做下一个单元,他也不要求你走的太快,但是你可以说看一些其他方面的书,跟数学没有关系的,但是做一些事就可以了,然后有困难的通过这个时间有老师的帮助,也可以让你去赶上,我就简单的举一些例子。



还有一些讲小学一年级学加减法,但是这次很遗憾我没有给大家带来一本教科书,去年的时候我是专门找了一个芬兰的学生,我们把他的教科书也借来了,因为这个之前我有很多旅行,所以说我就没有带上教科书,要是给大家看一看,可能大家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我可以给大家讲讲这个书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拿数学书,因为我们数学书都可以看懂,没有语言的限制,他那个书很厚,一年级的书,我当时看了说一年级这么厚的书啊,你打开一看从前面到后面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反复就是那么个加减法,但是你看他怎么讲加减法,他里面画的图文并茂的,他就反复讲这个加减法他是怎么应用到实践当中的,他实际上他就是反复强化你的这个加减法他在实践当中生活当中他是什么东西,而不是说告诉你二+二等于四,大家都知道二+二等于四,我们是不是可以往上走了,中国的数学进度是很快的,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到哪儿数学好,这个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中国学生尤其是在中学这,我们有的学生从初中转过去的,语言上差一点,但是数学只要语言关系一过肯定是班里面最好的。


他说这些东西我们早就学过了,所以说他再去考的话就是第二遍学,他很容易出类拔萃,他理念上不一样,他反复的强调让你学了这个东西,他这个东西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所以说似乎看着他书本里面的内容很少,他很厚,厚就厚在什么,厚就厚在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然后还有就是说他怎么讲这个加减法,比如说我们出一道数学题,你说十减二等于几,老师就说十减二等于八,然后把这个算式告诉学生,但是这个数学课上这个老师就是不告诉学生方法,第一次讲数学的时候几减几让学生去做,班里的学生让各种方式去做,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算出来就可以。然后最后居然总结了好几种算法,就是我爱人在那,因为他也是中国传统学校里面训练出来的,原来也是上的中师,但是是标准中国培养小学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他在小学里面当班主任也都教过,他觉得这个东西对他反差太大了。这个实际上开发的什么能力,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其实我们不一定真正去,到大学有一个创新教育,其实他很多是从小的时候融会贯通,创新实际上就是说你不用传统的方式怎么跳出传统,他就是一种训练,就是给学生一种很自由的一个空间,你可以接受你用任何的方法去做,等学生把这些东西总结完了以后老师再分享他的方法,他是怎么来做的,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是怎么来实现这个教学活动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芬兰学生他可能更容易的发挥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到自我管理和选择的能力,然后贴近生活,然后培养他的一个终身学习能力,学校里教的并不一定是知识,就是告诉你怎么去学习,如果你有能力的情况下你要自己选择你学习的知识,因为学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到工作岗位上,实际上来说可能我们教师的行业可能还比较特殊的,要像其他的行业,像我从事的专业,我基本上我学校学的东西都基本上忘光了,包括大学学的东西都忘光了,我原来最早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那个东西都陈旧了,这些东西我都忘了,但是你最后总结总结你剩下来的就是逻辑上的训练和学习方法,这些东西才是你真正剩下的,我记得这个是谁曾经说过,爱因斯坦说过,你忘了以后最后还留下的东西那个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有能力的训练。


如果我们简单的再换一个角度再去总结一个芬兰的经验,就可以说芬兰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叫做少即是多,实际上我们很多地方都可以反应出来,芬兰很低调,他越是在这个地方他不去争,大家一旦有竞争他就成功,就是我们学生看似时间少,但是学生他学习时间少,他相对来说他自由的时间,他自己可以安排时间很多,就是我们也许不把他都放在这个教室里面,不让他天天坐在那,或者是回家看着他学习,让他有很大的空间了,但是他也可能他学的东西很多,因为他自己安排,他自己学他自己想学的东西,因为学生只有自己想学的东西才可以学得进去,学习效率也高,他收获的东西他也不一定少。我们似乎看似他的“知识点”少,至少说从书本上来我们学的东西很少,但是他学习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多样性的,就是他学习的不仅仅是说一个加减乘除,他学习的是一种,怎么去把他贴近实践,可能也许这个东西他才是最有效的,芬兰他的教育里面他不是特别的注重你要背很多东西学很多的知识点,基本上只要是你有工具书可以查到的东西,他不要求你去背,我们在中学里面的一些各种函数公式很多东西都是记在脑子里面的,因为他那个东西有一个工具书,但是他不让用,为什么不让用,芬兰算术的他可以用计算机,就是你好几倍的乘法什么的要算很久才可以算出来的,我们学生要算,他就可以按计算器。


就是似乎我们有时候觉得,我们西方的欧洲教育出来的人,他们口算能力不如我们,就是说我们收银的时候算不清帐,这个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不接受这个训练,他都是依赖这个机器的,都是要算的,什么东西都是按出来的,所以说他什么东西都不如我们。但是我们也可以思考,他不让学生去背这些公式,不让他用很长时间算这些,但是他节省了时间了,因为孩子来说时间是固定的,你不去做这个他就可以做那个了,我们是把这个计算能力提高的很好,但是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比如说怎么去联系实际的这个能力了。芬兰的考试也不是很多,考核也少,也没有这种督导,但是实际上学生和教师他不管是教还是学,他的主动性倒是很高,学生他也愿意学习,因为芬兰的教育他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你不要让学生厌学,不管你教的好不好,你得让学生愿意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就是有的时候包括我们中国家长还是在和芬兰的教育上这种理念还是很重要的,我们想让他尽量学很多东西,但是芬兰的这个教育他就是让孩子,怎么让他轻松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我作为一个家长也是需要向他这学习很多东西的,有的时候我就看这个孩子在那参加一些教育,每次都对我是有很大的触动的,就是老师很有耐心给孩子很多的一个鼓励。


相对来说其实从高考来说我也讲了,他的竞争也是挺激烈的,但是我不会说这个芬兰的高考竞争激烈,我只会说他的录取率低,但是我们经常说录取率常常是和竞争利息前来的,他也有竞争,但是他这个心态他是很放松的,他并不是说为了这个我就拼了命了我一定要成10%不当那90%,他有时候也会认命,有的学生觉得我就不是那10%,让他们去学吧,芬兰他可能他容易有这个心态,因为他是一个高福利的社会,就是社会对他的保障是很高的,就是即使说我没有上了我想学的学校,即使说我后来找不到工作,他心里他还是有底的,就是说国家会管他,虽然孩子独立家长不管了国家管,这个是我们在中国我们在现实的阶段,因为你考试的成功,你教育的成功,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这个跟你直接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了,如果你真没有什么工作的话,可能你就是真没有人管你,家长有钱可以管你,要是家长也没有那么钱管你的话你是真有压力。所以说这个很多事情是我们很无奈的,你说这些理念我们都有,但是我们中国他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你要是这种社会保障体系如果建立起来了,大家就是一个放松的状态下,要不芬兰他学习在高中的时候他首先他知道想干啥,但是他也敢选,比如说我就选人类学,现在中国学生你说我选人类学大家都着急,那个东西有什么用,但是人家那个东西就是喜欢搞人类学,那人家就学人类学了,他只要相信我只要做这个事情,最后总有我的用武之地。即使来说暂时没有工作,他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中国这个环境你要是学了专业,可能你是一个冷门的专业,热门的专业还找不到工作呢别说冷门了。


最后这个就是说学校间的差异小,但是他并不是意味着什么呢,他学校均衡,你每去一个学校他差异小主要是体现在哪儿,资源配置上,不管你是在大城市的市中心,你还是在边远地区还是在小村庄里,他大体上资源配置从政府的拨款从教师的水平,他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你说有没有差异那肯定有的,事实上的差距肯定是有的,就是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择校,这个好一点我们就去这,这个肯定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这个学校就是比那个学校好一些,但是芬兰他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说,他的这个心态他是相信不管我去哪儿,他都差不到哪儿去,我还是相信我这个系统,我住在我的小区,我的孩子就分到这了,也许旁边那个学校比他稍好一点,但是好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不是说谁比谁好的问题,他更多的是一个苹果和梨的问题,他是一个多元性,他虽然教育差距好,但是他是多元性,他在每一个学校都有我的特点,你别的学校没有,所以说这个好坏的差距可能也就是把你给打破了,因为你就是图一点,我每个学校找到去他都会说我们学校有什么优势,但是整体上来说,学校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想想他的老师都是从好的学生选出来的,你像我们学校是属于淘汰率比较高的,但是就是说最低的淘汰率录取率也是10%,芬兰的教师专业的录取率大概在5%甚至有的不到5%,有的是5到10之间,这样的一个选择中选出的老师派到学校去,所以说他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不管你在边远还是在哪儿,资源都会有一个配置,学生根据你的数额根据你的区域人口去配置的,所以说这个学校之间他确实是,你也不能说你有差距,但是他差距非常的微小,但是他是体现了教育特色的一种多元化。


如何应用芬兰成功的经验?


现在我们谈谈怎么来学习一下芬兰的经验,就是芬兰的经验不是拿到什么东西,怎么运用到我们学校管理上,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国情,直接拿那个东西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可能也不一定是好事,达尔文他在进化论的时候他已经讲了,就是环境的适应才是你生存的硬道理,这个都要适应,你环境和个体的特点和发展一定要适应。但是我们学芬兰的经验更多是拿他当一个镜子,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看自己,有的时候看不见,我们想自己看自己,你要照一面镜子,我们的教育上我们是老师,可能我们天天都在做这个事情,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有时候也不一定可以看的很清楚。我们芬兰的经验看了很多,听我们讲讲我们自己也会看到一些芬兰相关的东西,我们更多是把他当成一个镜子来比照一下,通过看芬兰的教育你看看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有什么特点,也许我们这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要发展首先是要找到问题,芬兰的教育他也有问题,我们就是说似乎看到他很成功,他也有问题。今年他们也有教改,未来会给大家讲一讲,就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然后我们可以借鉴他的理念,看看他的路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一个路子,因为芬兰我们现在看到他的经验我们大家都去学习,他也是学别人的,而且他建国也很晚,他教育系统也是经过不断的改革,他也学习英国学习瑞典,他全世界的经验他也在学,但是他学到最后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学的了,大家一说就是芬兰经验,可能这个就是我特别想强调和大家分享的,可能这个是我们真正要学的,不是在于一些技术层面我看的见的东西,更重要就是学芬兰他是怎么学别人,最后把别人的东西发展成适合本土的,成为一种芬兰经验,我希望将来我们再过十年几十年,也许我们可以成为,希望这个事可以短一些,将来有一个中国经验,大家学我们的中国经验,忘记了当时我们也学过芬兰经验,当然我们也学其他的经验,这个可能是我们最终要学习的,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其实和芬兰是有很大的差异。



芬兰的这个经验到底能不能学呢,就是我们不一定把今天看到的芬兰教育的做法直接拿到中国去用,但是我们应该学也能学,就是说怎么把芬兰学习他国经验为我所用的方法我们来学习,但是这个不是说我们很容易去悟道的,但是简单来说芬兰成功的秘密他首先是要有耐心的,就是他的改革他是按照程序,他是内发型的,先从统一思想开始,然后再是加强自己的合作,个体都有思想的共识再加强这个个体学校之间的合作,大家产生更深层次的这种理解,然后再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因为到底什么是一个合理的系统很难说,因为这个东西他一定是环境的相适应的,因为你进行思想的讨论就是怎么把这个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大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好的一个匹配或者是重新改革的一个过程,原来芬兰实际上他在很多理念,他跟我们是很相似的,可能大家也有批判,我们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先充分的讨论,讨论完之后不在于批判,最后我们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不好我们怎么做,然后从这个地方再去做。


芬兰的经验他有两个考试,高中是有高中的会考,高中你每一个学年的成绩他都有,这个是对你高中成绩的一个认可,因为你高中是你直接反应上来的能力,这个很重要,但是大学入学考试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我们说高考和芬兰找比较,其实芬兰的高考是大学主题的考试,因为大学招生我要根据我用人的标准,我要招人的标准我来出要什么样的人,所以说每一个学校他的专业不一样,他题都不一样,但是不同的学校他在同一个专业,比如说医科他可以几个大学我们联合出题,学生考了这一次题以后我们都认,但是大学不同的专业他是不同的题,高考是不是我们要和大学测评要不要区分开来,这个只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向,也许芬兰的经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另外就是说我们在高考大家可能感觉到学习压力太大了,现在的考试包括从中考,我们现在一种趋势就是减轻学生的压力的方法,就是让题简单学生就不用那么费劲了,你都是难题学生很累,那把这个题简单了是不是学生的压力就小了,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你如果说大家还是按照一个分数的竞争上的时候,你题简单了并不意味着这个竞争就小,陈主编跟我说,他讲北京的中考满分的都很多了,大家都在争,大家还是要竞争,实际上学生的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但是这个是不是更浪费资源呢,我们初中是好的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让大量的学生我是938、939分还是940分,因为这一个分就差出几百人几千人,就影响他上高中,这个我们初中是好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是把这种考试,这种教育又推向了,我们所不希望的那个方向,因为我不管怎么考试,通过我们的培训能够帮助他区分出来高低的,那肯定有人去做,尤其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应试教育。


那芬兰的考试在于什么,首先他没有应试教育的传统,但是我看过他有一些试卷,他的特点是什么,他总的来说让你不好准备,他不是考知识点,我觉得咱们应该从这个方向去考虑,你设计这个问卷怎么去击破应试教育,你背那些东西没有用,你还是要靠背很多东西,要做很多的一些训练才可以提高就比较难,那芬兰这一边他考试考的基本上逻辑能力,甚至他会给你弄一个火柴棍,你会得到什么知识,他就是考你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说这些东西很难通过应试教育去准备的,所以说他也不需要去,学生也不需要去学,我再去学背很多东西可能也没有用,也许我生活当中我多参加点实践活动,多做一点事情,我自己潜移默化的得到一些能力,那些时候考试也管用,我想看看到底我们这个大学入学考试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管做什么方式我们都需要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逻辑能力等等等等,是不是把这些东西更多的去放到高考里面,而不是放很多知识点,因为高中再学我们上班以后可能80%更多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就是那些我们还记住的,其实也就是这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