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zhihui2016 2018-05-01


  做人与做事,应该是一体的,不可截然分开。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完整的人格,才不是分裂的人格。我们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社会缺陷,那就是由于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做人,没有做好人,或者做人的时候没能用心做事,不能将诸多好的理念落实在生活、工作和事业当中,造成单位、团体或者企业的种种缺陷。


  把做人和做事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人做好了,事也在其中。由此看来,做人是第一位的。所讲的做事的八字方针,实际上还是讲的做人,是人格在做事当中的不断升华与圆满。无论是感恩、包容、分享还是结缘,都是要人去落实。人在做事中以何种理念、何种心态从事每一件具体工作,至关重要。


  做事的八字是做人的八字方针,做人的八个字也是做事的八字方针,虽然侧重各有不同,实质上都是要完成人格修养的完善与圆满。人格圆满的极致,用儒家的话来说,是成圣成贤。所谓圣贤,无非是人格修养达到了纯善无恶的境界。用佛家的观点来说,人格修养圆满了,那就是成佛作祖,佛祖无非是人格最超越、最圆满的觉悟者。


  一、感恩:感四种恩


所谓感恩者,佛教认为我们应该感恩的是天地万物,但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出四个方面:第一是要感恩父母,第二是要感恩一切的众生,第三要感恩国家,第四要感恩三宝。能够以此四心来面对世界及天地万物,这个人生就是一个非常有觉悟的人生,这颗心就会是颗非常祥和的心。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往往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仇恨的心、不平的心、报复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总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不公,总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把最好的机会让给我,这样就使我们的心分裂得太厉害,感受不到天地万物时时刻刻有恩于我,感受不到父母、众生、国家、三宝时时刻刻在关怀我们,在以父母的温暖、以众生的互助、以国家的关照、以三宝的慈悲呵护着我们每一个生命。


  父母的恩我们很容易理解,众生的恩往往就不容易理解。我们大家今天坐到这个地方,平常我想有很多人都是素昧平生、互不相识,今天因为读书人俱乐部的盛情,邀请大家一起来分享禅的智慧、禅的祥和,所以我们今天走到一起来。好像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此时此刻就建立起来了,但是从这个问题的实质来看,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之间的因缘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的那一刻。没有拈花一笑的那一刻,就没有现在所说的禅宗。是不是我们的一切因缘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呢?也不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在他当生当世就修炼成佛,而是在他无量劫以前、久远的过去,就在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为众生在奉献自己、觉悟自己。所以说要把我们今天这一期一会的分享活动,追溯到无始以前,这个因缘不浅。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因缘就局限在我们这几个人之间呢?也远远不是。因为从最简单的来说,没有这几个部门的互相配合、互相成就,这一期一会的分享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几个部门的配合他们也不是孤立的,是和整个国家的政策、文化,对内对外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关系。所以说,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他和他周边的人,和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想得到的人和想不到的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切的联系。因为没有周边的人存在,没有整个宇宙的存在,没有这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哪里有我们个人的存在呀?所以说每个人的存在跟整个山河大地是一体的。佛教有这种观念,一般的学问讲不到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要感恩众生,对山河大地要感恩,对一切的生命要感恩,对所有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要感恩,对我喜欢的人要感恩,对与我没有多大关系的人要感恩,甚至于说每个人生活当中人际关系都不是特别地圆满,总有那么一点点、一两个自己感觉到或他人感觉到意见不是很相同的人,感情不是特别融洽的人,那么对这些人怎么办?也要感恩!真正懂得感恩的人,他没有不能原谅的人,他没有不能信任的人,他没有不要感恩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心存如此的心量,你说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成就?所以说我们要感恩众生、感恩国家。我讲的这个国家,既包括我们的国土,也包括我们现行的国家体制、社会制度,乃至我们国家现在各级的领导都在内。为什么呢?只有这样的一些人组织在一起才有国家这个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不平常的经历,我们国家也是有一些不平常的文化积累,这种文化积累应该说它的主要的方面是好的,也有某些消极的东西,随着时间、随着历史,随着人的这种一代一代的传承,把某些不健康的东西传承到现在,可能会对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政府发生某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要能够谅解这些事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有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每个人要谅解,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我有没有责任?如果说有责任的话,我应该怎么做?所以说作为一个有感恩思想的人,一切会积极地向好的方面去看,向好的方面去想,然后尽一切的努力,发扬好的东西,扬弃那些消极的东西。这样才是我们对待国家、感恩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这里也提到要感恩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没有佛教信仰的人是不是要感恩三宝呢?如果从文化的角度、从思想的角度、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对三宝有感恩之心。三宝传承的不仅仅是信仰,三宝还传承了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如果说没有三宝的话,今天的这一期一会就成就不了。不管我今天讲的这些话对大家有多少参考意义,至少是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另一种声音。这个声音从哪里来?从三宝那里来。所以要感恩三宝。


  所谓感恩,就是要感谢。感恩四个方面:父母、众生、国家、三宝。


  二、包容:四行与不二


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当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利益要求。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是包容还是排斥?要求得各种意见的完全统一,不但是在家庭不可能,在社会不可能,在企业不可能,在国家也不可能。只要这些意见、想法、做法不至于影响一个团体的相对稳定,并且使其保持向前发展的趋势,这些不同的意见,只有相互地尊重和包容,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求其大同,存其小异,就能够和谐和平地共处。


  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就会为企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的和睦共处,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所谓包容,一方面是指我们以什么心态对待不同的意见和利益,一方面是指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态、思想、主张、利益与生存的具体环境保持大体上的一致,不要使我们所处团体的发展和进步受到妨碍。能够这样,便能够真正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包容的理念,在相互的体谅与尊重下得到落实。


  讲到包容,达摩祖师告诉我们有四种行。前面讲过,达摩祖师的重要思想包括在一篇名叫《二入四行观》的五百多字的文章里面。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行入就包括四行,所谓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就是说我们对待万事万物要以这四种行、四种修行的目标来处理。我们生活当中包容不了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仇敌、冤家对头,包容不了。达摩祖师告诉我们,要包容。因为我们的冤家对头,不是偶然产生的,也可能不是这一生一世就有这么多的冤家对头,它是从过去生中积累而来。这一辈子他对我不起,我们是不是可以反省一下,在我过去生中也有对不起他的事情,即使在这一辈子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感情不那么融洽的人,是不是双方都有责任?也要反思、要反省。反思了以后,多从自我的方面来检查,消除对对方的某些误解,谅解对方的某些不友善的行为。这就叫以德报怨。不要去计较。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就能包容。


  还有随缘行。我们人生有不好的际遇,有时候也有好的环境。有不高兴的事情,可能人生还是高兴的事情占多数、占主要的。面对这些对我们有利的事情,比如说长了工资、发了奖金、分了房子、升了官,这些都是好事啊。过去是讲,人生有四件事,虽然很俗,但很实际,叫做:“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这四件事,是使人最高兴的事情。那么我们怎么去面对它?怎么去面对人生最高兴的四件事?如果你把握不好,好事也可能会变成坏事。有一本小说,叫《儒林外史》吧?里边一个叫范进的人,一辈子都不中举,考了很多年,最后终于中了。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老在念:“噫!中了,中了,中了……”最后他高兴得怎么样呢?高兴疯了!因为他没有去正确地面对这件事情。忧愁过度会对身体、对心态有损害,欢喜过度也同样,也对身体有损害,对心态有障碍。所以我们要修随缘行。一切都是因缘的成就。我们只要以感恩的心、包容的心去做就好。


  第三叫无所求行。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目标太现实了。目标太现实了,一个是有压力,没有成功你有压力;再一点呢,你有失落感。不见得你的所求就能够立竿见影、马上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的万事万物并不一定都是随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在各种因缘条件的作用下而成就的。你过分地追求了,最后这件事情不成功,你会有失落感。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可能都经过高考。我们现在大学生也好,中学生也好,刚刚考试完毕,每一家的父母也好,每个学生也好,他们都有很高的期望值,期望自己能够考得好。全国有多少人应考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够考取,这个分数线是多少,它是有规定的。所以不见得每一个去报考的人都能考上。如果说父母的期望值太高,本人又追求得非常非常执著,最后名落孙山了,怎么办?由此引起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有很多。有的是父母有失落感,由父母有失落感,转而对子女有压力,子女承受不了,造成人生的种种悲剧。达摩祖师告诉我们,做一切事情无所求。无所求不是叫我们不去做,要好好去做,但是不要把目标弄得太现实、太具体。太现实、太具体不好,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第四,包容要修称法行。这个法是什么呢?法就是真理。称就是顺着这个真理去做,随顺真理而行。这样我们就能够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好上加好;而不应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顺真理的事情。顺真理的事,一定是顺善法的事,那些不顺真理的事,一定是不顺善法的事。不顺真理、不顺善法的事,我们就一丁一点儿也不要去做。


  这就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无所不为。


  我们能够做到包容,修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就能够包容一切,和谐自他,理顺生活中、工作中的一切关系。特别是讲到和谐自他的时候,佛教讲自他不二。你和我,是一体的。佛教讲慈悲,是讲同体大悲。你和我是一样,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所以叫同体,自他不二。还讲到依正不二:依就是山河大地以及所有的设施,是我们生存所依托的环境;正就是我们的生命、身体。依叫依报,正叫正报,生命的主体是正报,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依报。佛教说这依正是不二的,有什么样的正报,就有什么样的依报。反过来说,有什么依报,也决定着正报如何。现在我们在说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是把它归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佛教是讲依正不二。这两件事,人的主体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你不能把它看成是两件事,要看成是一件事。所谓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爱护动物,这要求都是如何保证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够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存活动。但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一天一天受到来自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大气污染种种方面的威胁。这些威胁从哪里来?之所以有这些威胁,我们大家有没有责任?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哪怕你随地扔一点垃圾,随地吐一口痰,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自他和谐是包括人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人与整个天地万物的关系。要能够使这几个方面都和谐了,我们包容的精神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三、分享:四摄法


第三就是分享,以分享的心来赢得朋友。我们大家都希望有朋友,但是分享的精神往往不够。我举一个小例子。有两种类型的小孩,一种类型的小孩是家里拿东西给他吃,他马上拿出分给其他小朋友,然后呢他有很多朋友,他会有非常好的同学关系。同时,这里还有父母的责任。父母说,你这样做好,希望你在自己吃的时候要分给其他小朋友,特别要照顾那些家庭比较困难、没有钱买零食的小朋友。这样,这个学生就会在非常良好的气氛当中成长,他有分享的精神,他会赢得朋友。也还有的小孩,他从小贪心就很重,只要他拿在手上的东西,你要想从他的手上拽出来,那不可能。你给他的东西,要让其他的人来分享,也不可能。吃的东西也好,玩具也好,他保护得非常非常地到位。那么这样的小孩,他往往会很内向,没有朋友。因为大家都不理他,你吃的也不给我吃,玩具也不跟我一起玩,谁理你呢?没有人理他。他的父母可能有时候也助长了他的这种私心。“要好好保管你的玩具,不要给别人玩,要给别人玩坏了我再不给你买了,你吃的零食给其他同学吃了我再不给你买了。”这样从小就养成小孩子自私、孤僻、内向的习惯,对他长大成人,学习、工作、成家都非常不利。因为他没有朋友,他没有办法跟其他的人来交流沟通,很难得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很难得到从他的父母那里得不到的那些良好的品质。所以说有分享的精神、有包容的精神,就能够有朋友,就能够赢得人心。


  那么分享有些什么要求呢?佛教有四个专门讲分享的法门,叫做四摄法。摄在这里是把握的意思,四摄就是四种把握机遇的方法。哪四种方法呢?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有布施心,你有朋友。你说话礼貌,你有朋友;你能够做一个有利于大众的人,你有朋友,你能够做一个善于同大家合作共事的人,你有朋友。反之,你就没有朋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种把握机遇的方法,日本人把它叫做经营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四项准则。


  布施包括四个方面:财物的布施、知识的布施、无畏的布施(安全的布施),再就是同喜的布施。同喜,他有好事,同事之间有好事,你能够分享他的喜悦,分享他的成就,这也是布施。总起来说,有外布施和内布施。外布施是财物,内布施是法施、无畏施、同喜施。内施是情感的布施、精神的布施。有时候,情感的布施比财物的布施更重要。特别是现在工薪阶层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人们能够理解他、能够关心他,能够在精神上给他一些力量、给他一些鼓励。所以说有时财布施重要,有时法的布施(法的布施就是正确的知识的布施)、无畏的布施、同喜的布施更重要。


  爱语是佛教固有的名词,不是我们现在改的,佛教原来就有。爱语就是有爱心的语言。爱语包括柔软的语言、和谐的语言、诚实的语言、诚信的语言。


  一些善于公关的人,因为他有语言方面的技巧和修养,其他人办不成的事公关人员一去就能够办成。相反呢,有些不善于公关的人,本来这件事唾手可得,由于几句话不投机,好事成不了,弄得前功尽弃。那么这个当中关键的是什么?关键的是要有一种谦虚的精神,都要把自己看低一点,把对方看高一点,诚心诚意地去做,不要虚伪,虚伪的人家不能交朋友。你诚心诚意地去做,你谦虚,人家觉得这个人很谦虚,可交,这件事可以做,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个很重要。


  利行就是做一切有利于大众的事情。


  同事就是当领导的也好,当职员的也好,都要平等共事。既要来分享共同的成就,也要承担共同的责任,承担应该由大家共同付出劳动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握良好的机遇,使我们的一切事情在分享当中,赢得人心,赢得朋友,赢得事业的成就。政治家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做学问的、做生意的、做事业的,也同样如此。不得人心,事业难成。不得人心,你有学问,卖不出去。这样的事很多,你研究成果很好,人际关系不好,不得人心,往往你一辈子的研究成果就被埋没掉了。因为你的研究成果被埋没掉,不仅是你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如果说一项研究成果,对国计民生有帮助,能够把它贡献出来,那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所以说在分享的时候,一定是要想到成就一切事情,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靠大众的成就。


  四、结缘:结四种缘


学禅的人应该以结缘的心成就善因善缘。结缘要结四种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所谓缘就是条件,结缘就是创造条件。结善缘就使我们一切的事情都能避免挫折,在良好的关系当中得到成就、得到发展。


  结缘同时它有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在结善因善缘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避免那些恶因恶缘。我们能够使善因善缘增长,那么善果善报就成熟得快。我们时时刻刻有善果善报在成熟,那些恶因恶果就推迟了成熟的时间,如果那些善因善缘占据了整个生命空间,那些可以避免的恶因恶缘就不会发生作用。我们人在这一辈子能做什么事呢?就只能做一件事--创造一切有利于自己成就的条件、发展的条件,避免那些不利于我们成就、发展的条件,就只能做这一件事。其他的一切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就只能做创造条件这件事。所以说我们在以结缘的心来成就事业的这个理念当中,我们就要以此心此缘来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创造和成就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大事因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