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早恋”,有多少父母做错,又又多少不知所措

 冲霄3e8ixadnpn 2018-05-01

小学生分手视频走红,该如何看待当下社会小学生早恋风气盛行的现象?


近日,一个小学生闹分手的视频走红。视频中女孩子对男孩子大喊:“你为什么要和我分手,你的酸奶还是我给你买的,你把我当什么?”让人哭笑不得,活像电视剧。我们该如何看待小学生早恋问题?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澄清几个概念。


一是早恋早恋是个伪概念,青少年只要性成熟后的恋爱交往就是真正的恋爱,没有所谓的“早”之说。如果性成熟之前的交往,那就不是恋爱,而是恋爱游戏,只是儿童模仿影视角色或者成年人的模仿游戏。


二是性游戏。儿童期的性游戏远比成年人所能观察到的更普遍,儿童之间可能出现各种性游戏,从互相抚摸私处到模拟性交。


小学生的年龄跨度通常为6~12岁,绝大多数小学生之间的“恋爱”都只是恋爱游戏,但有些性发育早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可能性成熟,这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而不仅仅是游戏。因此,家长和教师对待这两类情形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



对于儿童的恋爱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的是找到孩子模仿的源头,不是简单地阻止或矫正。通常儿童的恋爱游戏模仿影视剧或网络视频等,由于中国一直都延宕影视剧及网络内容的分级管理,导致不适宜儿童的影视剧情节桥段比比皆是,网络内容更是鱼龙混杂。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控制儿童所接触的影视剧和网络内容。从教育发展的角度,不建议家长给小学生配可上网的智能手机,也必须对儿童使用网络予以监控和陪护,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完全不知道儿童看过什么影视剧,在网上浏览过什么。对儿童的父母来说,必须要对这些情况有所掌握,并因势利导给予孩子积极的示范引导。


总之一个原则,家长对孩子监控和陪护不够,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很可能模仿影视剧或网络情节模拟恋爱游戏。


如果是对于少数发育早的小学生,通常是女生,小学五六年级就可能性成熟进入青春期。如果是这样的孩子陷入恋爱,那就不是游戏,而是真正的恋爱,很可能产生失控的后果。对于这部分恋爱中的孩子,及时和开诚布公的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或教师要与陷入恋爱的孩子深入沟通,但切忌避免呵斥批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引导。要知道,初恋是一个孩子一生最初的爱情启蒙,本身未必是坏事,家长和教师在处理陷入恋爱的青少年时候,切忌不要把孩子性成熟后的初恋变成噩梦。


另一个方面,儿童期孩子的性心理发展一直都在进行,并不是进去青春期(女生以初潮为标识,男生以第一次梦遗或自慰出精为标识)才开始性心理的发展。儿童的性心理发展沿两条路径分别进行,一是自体性意识,包括自己身体的好奇和探索;二是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和教师的态度,所接触的资讯,成年人的示范包括影视剧和网络资讯等等。儿童完全可能互相探索彼此的身体,模仿各种形式的性游戏。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性游戏不宜用道德标签来看待,它只是儿童正常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儿童期就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性教育。



概言之,目前社会呈现的小学生恋爱游戏盛行现象,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一是没有分级的影视剧和网络资讯,中国社会让孩子接触到的相关资讯其实是失控的。像国外的图片分享网站flickr缺省就开启儿童保护,而中国的所有网站几乎都没有类似的有效的儿童保护设计,电影院、电视更是时不时放映明显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二是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严重匮乏必要的有效性教育,许多家长担心对儿童的性教育会给原本单纯的孩子带来性启蒙,更多家长则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性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