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写作 | 逻辑和阅读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冬天惠铃 2018-05-02


文/得一

今天很多写作小伙伴都在讨论:逻辑和阅读效率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

1)逻辑越严谨,阅读效率越高;

2)反之,逻辑越凌乱,读者越看不下去、看不懂,最终无法接受作者的信息。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字表达不清主要有两个原因:

1)表面上是表达技术不够好。

这种问题很好解决,找到方法很快就能改正,这里我不赘述。

请参考阅读:谈写作|格式化写作法

2)本质上是思路不清。

文字表达本身就是作者思路的一部分,思路本身极清晰的人,罕有表达不清晰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写作本质是思考的输出,重点该提高的还是作者的思考能力。

今天着重分析一下逻辑和阅读效率二者的关系,我们先从了解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逻辑?

1.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简单点讲,就是思维和客观的规律。

2.逻辑有三个层面。

1)形式逻辑(Formal Logic)。

主要是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为主,这两种在平时写作最为常见,一般用演绎构思、用归纳写作。

2)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

一般用来预测未知事物。

主要研究对象是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真实的论证。论证是人们用于交流、传播、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是用以说服并影响他人观点和立场的有力工具,是进行理性探讨深化认识的主要形式。

这点我在看《奇葩说》时的感受很明显,大家平时在看的时候可以刻意思考一下里面的论证是否正确,是言辞还是论证,自己要学会分析。

说实话,关于非形式逻辑,本人也在研究中,尚未吃透,不敢多讲,大家共同交流。

3.认知偏差纠正(Coginitive Bias Correction)。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

典型表现有显著性偏差、生动性偏差等。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举个典型的例子,你一听就明白,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人,如图。

这个偏差叫虚假一致性偏差,也属于认知偏差的一个典型。有了严谨的逻辑,往往能够很好地纠正。

关于逻辑这个概念,今天不展开讲,后续结合写作方法专门分析。

二、阅读效率取决于什么?

从作者写作到读者阅读,大致过程如下。

也就是说,线性的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作者和读者大脑里的思维则是网状的。

所以从桥梁来讲文章本身决定了阅读效率;从末端来看,读者本身也影响着阅读效率,两者缺一不可。

1.文章本身。

写作的本质是沟通,无论是语是句,凡是文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

沟通的顺畅与否,源于两个方面:

1)文章的内容,来源于作者的经验、智力、修养;

2)文章的形式,来源于作者对文字的结构的技术把控。

而逻辑,就是整合形式和内容的粘合剂,所以我们要在文章上多下功夫,才能把信息有效地传达到读者脑中。

2.读者自身。

读者自身有2个因素能影响阅读效率。

1)理解能力。每个的知识结构、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效率低你不能怪作者。关于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请参考阅读:谈写作|如何把碎片化信息,变成素材?

2)阅读水平、方法。 读者的信息输入效率不高,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请参考:谈读书|不是读书无用,是你“没用”

三、逻辑严谨的好处是什么?

1.增强作者的思维能力。

1)好文章的标准是达情表意。

达情表意没那么容易。

一方面逻辑严谨是对自己的要求,做到清晰的表达。

另一方面,让更多的逻辑并不严谨的读者真正理解你所说的话且不引起不必要的情绪,这个难度很大。

因为逻辑差的人脾气往往很大,还会怪罪作者。

所以,每次都以达情表意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文章,能够极大地促进自己增强思维能力,时刻以严谨的逻辑来组织文章。

2)每次写作都是一次思维训练。

古典老师曾讲到,写作是网状思考,树状结构,线性表达。

写作前,我们的思维是发散的、网状的,但最后的语言和文字是却是线状的。

脑神经

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运用树状的逻辑结构来把线装的文字严密地组织起来,让有逻辑和没逻辑的读者尽量能接受信息。

我本人真的感受到这真的很挣扎、真的很难,但也是学写作的必修课,只有经历这个回路,才能越写思路越清晰、思维越来越严谨。

2.提高读者阅读效率。

我本人爱写知识类的干货和逻辑类的文章,目的主要是让读者接受信息快、准。

快,是因为严密的逻辑能给读者一个明晰的索引,文章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较好,脉络清晰,读者可以轻松选择想要读取的模块。

准,是因为一篇文章中有价值的内容一般只占20%,最核心的可能只有8%,逻辑严谨能让读者迅速找到重点,get到作者的核心观点。

四、如何做到逻辑严谨

逻辑严谨,就是要做到顺理成章、条理清晰、符合规律、让人信服。

我们要学会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让读者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基本方法的话,参考左罗老师的模型,大家也可以自己总结,达到目的即可。

1.结论先行。

1)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2)先说目标,再说方法;

3)先说总体,再展开说;

4)先说重点,再说次要。

2.归纳分类。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3.调整顺序。

注重信息的排序、按重要程度排序、按因果关系排序、按结构关系排序。

4.删减信息。

作家威廉 津瑟曾讲到,好的写作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留存其最洁净的部分。

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我们在写作时需要减少逻辑干扰,尽量让读者集中注意力。

用逻辑严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又是一种美德。

简洁、有逻辑的表达来自清晰的思考,清晰的思考又要以简洁、有逻辑的表达为依托,一体两面。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文章里少了不少具体例子,可能大家光看原理不是很明白。

先缕清逻辑和阅读效率的关系,具体操作方法待我践行以及总结梳理经验后再专门分析。

2018,我们一起学会运用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