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改建前的鼓楼 《天津县志》中的天津城略图及其标示的鼓楼位置 早期的鼓楼及附近街景 1937年前后的鼓楼 2002年重建的新鼓楼 随着天津旧城改造,作为老天津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鼓楼,2002年又在原址重新矗立起来。新鼓楼现已成为“津门新十景”之一,被命名为“盛世鼓楼钟”,每天到此观光赏玩的人络绎不绝。 津门俗谚云: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天津人念作“搞”音)。鼓楼被放在“三宗宝”之首,可见它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 鼓楼修建年代有两种说法。 鼓楼建造年代久远,但明朝正德年间所修《天津卫志》只记“钟鼓楼在城中十字街”,却没写其始建年代。根据其他文献分析判断,对鼓楼的修建时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依民国年间戴愚庵《沽水旧闻》所记:“鼓楼一作古楼,建筑远在辽金间,为屯兵了望之所。明初重建,后乃迎楼筑城。” 迎楼筑城而成聚落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津门杂记》也说:“古楼,俗作鼓楼。”另有诗云:“古楼高耸在城中。”都把鼓楼写作“古楼”,说明它的古老。同时鼓楼上所悬大钟是山东“浜洲长老院化生”,旁边有“天德五年”字样,即公元1153年。钟是铁质,这几个字已为锈所蚀。 有人以为天津卫城既是明永乐二年(1404)所建,鼓楼的钟也应是明代铸的,认为钟上字样为“正德五年”。这样一来,正德和天德相差了357年。但仔细辨认,钟上所铸之字还是“天德”,而不是“正德”。天德是金代完颜亮的年号。那时黄河两岸有许多地方为金的领地,天津虽还未建卫,但应有不少居民点。如城南南门里的碱台子、东南城的井家庄、侯家台和现在和平路上的芒庄子等,都是元中叶就存在的居民点,有的甚至还要早些。 关于鼓楼修建年代的另一种说法是根据高凌雯《志余随笔》所记,为明弘治二年(1489)天津城由土城改为砖城时修建的。 天津城初建时还是土围子(只有北门砖砌,较为壮丽),筑于明永乐二年。到了明代弘治年间,才用砖石包砌城墙,大约此时修建了鼓楼。 土城改砖城工程由兵备副使刘福主办,而他在任时间仅五年,因此鼓楼完成的具体时间可能在弘治五、六年间(1492—1493)。那口铸有“天德五年”字样的大铁钟,则是由山东滨州(大钟原款俗写作“浜州”)移过来的。 鼓楼有钟无鼓可谓名不副实。 鼓楼,明代称“钟鼓楼”,但楼上始终有钟无鼓。城门启闭均以钟为号。据《志余随笑》记载,“鼓楼之名,盖因更鼓而起者。古者督夜行鼓”,“用以司晨昏,启闭城门”,意即计时之用。至于或钟或鼓,则都是报时、计时工具,“每晨光熹微,钟鸣五十四杵。响将终,总兵署鸣炮应之,城门遂开。及夜分入亥,钟鸣炮应如之。城闭而柝声起矣。” 鼓楼东面有额题:“声闻于天。”据老人们说,建造鼓楼的大砖是定烧特制的,伐的穴成拱形,几块大砖做地面,四周成圆形。鼓楼的中央是空的,风往上面拔,拢音,所以钟声传得远。晴天时,鼓楼的钟声最远可传到城西30里的杨柳青。人们根据钟声还可判断天气的晴晦风雨。鼓楼上供着三尊三仙像,即胡大太爷、胡二太爷、胡三太爷,香火极盛。清人华鼎元有诗描述云:“楼矗中央特地高,天晴霜重响蒲牢。暮灯晨梦相催促,醉拥寒衾听几遭。”唐尊恒亦有诗道:“古楼高耸在城中,南北东西四路通。一月两回香火盛,此间供奉是仙翁。” 旧时鼓楼是天津城内最高建筑。 旧时的鼓楼,楼高三层,是天津城内的最高建筑。登上鼓楼,可将四方景物尽收眼底。故清代天津诗人梅宝璐曾撰联曰:“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楹联为木制,悬挂在鼓楼的北面。梅宝璐字小树,其父梅成栋是清代道光年间天津诗坛的盟主。此人幼承家学,精文翰,工诗书,有《闻妙香馆诗集》行世。梅宝璐好交游,不仅与南北诗人相酬唱,还与外国诗人结为知音。他在《七十自嘲》一诗中写道:“何曾浪迹涉江湖,文字因缘到海隅。裹曲竟邀天下目,半为贤达半通儒。”并自述云:“朝鲜贡使,越南星使,皆以词翰相投赠,成至契焉。”梅宝璐为鼓楼所撰对联,不仅给鼓楼本身赋予了“诗的生命”,而且其人也因此而愈加闻名乡里。后来鼓楼重修,楹联不存,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慕其大名,又书写梅之原句,挂在原处,并作鼓语,附记楹联之上:“乡先辈梅公撰斯联语,悬诸楼壁,有年矣。经庚子之乱失去。客岁以楼基低仄,鸠工重修,今年春落成。碧瓦丹楹,焕然一新。乡人既取城门古名,属余书楼下四面门额,并补制前联,以复旧观。嗟乎!高敞依然,繁华日甚。读公斯语,不觉有动于中也。公名宝璐,字小树,诸生。壬戌夏五月,华世奎书并识。”登上鼓楼不但可以看到河上的帆影,更可望见周围七十二沽,真是天津一大胜迹。 八国联军曾在鼓楼架机枪射击。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城后,鼓楼随之遭劫。侵略军在鼓楼上架起机枪,居高临下射击人群,尤其北门一带,死伤的人非常之多,惨不忍睹。此情此景在《天津一月记》中记述甚详。 旧的鼓楼民国八年(1919)被拆除,民国十年(1921)重建,转年即有华世奎重书先贤对联之事。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因鼓楼有碍交通,于1952年8月又被拆除。鼓楼内古钟先是移到天津大学,后由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