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伊俐发文怒怼伪育儿专家,没养过几个娃就别逞能!

 昵称54704649 2018-05-02

文/清月

来源|桔子妈妈讲故事(ID:mry56651)

01

近日,马伊俐发了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热议,并有14万人点赞。

事情缘由,是她准备让小女儿分床睡,结果孩子赖在身边不走,很快便呼呼大睡。

她非常纠结,想把女儿抱回小床,可看到女儿酣然入睡的可爱模样,又不忍打扰。

回想起几年前,自己狠心把熟睡中的大女儿抱回小床,不管孩子哭天喊地,硬生生要“拔苗助长”。

她不禁自问: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分床睡呢?

我们在害怕什么?

怕她跟我们睡一张床太过依赖?

怕这种依赖会破坏孩子的独立?

很多育儿理念提倡“从小独立”“延迟满足”“挫折教育”……现在看来全是胡扯!

马伊琍还说:养孩子,真不是随便提个观念就敢称自己专家的,没亲自养大过几个性格不同孩子的,没个十几年以上经验跟随来以观后效的,都别逞能!

这篇微博看似犀利,咄咄逼人,但是意外的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正确的育儿观应该是,在孩子得到满足、有安全感后再谈其他,很多父母都被各种育儿理念弄的无所适从了。

现在网络发达,育儿类文章满天飞。

但,适不适合自家孩子,只有自己最清楚,无论哪套育儿论都不能直接套用。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我们要珍惜孩子愿意与我们分享心事的时光。

孩子小时候的安全感,与父母的亲密陪伴密不可分。

独立是迟早的事,孩子就是孩子,该依赖的时候就依赖。

不要过早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重视他。

02

同事小张的女儿读大班了,特别怕生。

在幼儿园里也很害羞,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参与游戏,很难融入集体。

在小区里,见到同学家长也不敢打招呼。经常见人就躲到妈妈背后,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角。

同事看着孩子也是干着急,却不知该如何引导。

她和老公都开朗性格,生个女儿却如此怕生。

后来经专家提醒,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害了女儿。

女儿一出生,她就坚持按照书上说的“延迟满足”来教育女儿。

女儿哭了,不到喂奶时间,绝不去抱,等女儿不哭了才抱;婆婆心疼孙女想过去安慰一下,她就连婆婆一起训斥;“专家就是这样讲的!”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夜里绝不喂奶,因为专家说国外孩子从不吃夜奶。

夜里,女儿饿醒了,她忍着涨奶的痛苦,也决不妥协,等女儿哭累了,就睡着了。

她觉得自己成功了,帮女儿改掉无理取闹的坏毛病。

女儿不小心摔倒,她从来不扶,也不安慰,站在旁边给女儿打气说:“没事的,没关系的,快点自己起来!”

她规定女儿一天的饮水量,让婆婆给水杯拍照,监督喝水的次数和水量。

女儿不渴,想法设法逼着她喝。

却忽略了当天的出汗量,以及进食的摄盐量。

回想起来,完全按照专家说的方法养女儿,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女儿越来越不爱说话;

没有因材施教,也剥夺了女儿反驳和选择的权利,让女儿越来越不自信,无法融入集体。

望着自卑、内向的女儿,她后悔莫及,又束手无策。

完全按照“延迟满足”教育孩子,是行不通的。

东施效颦,只会弄巧成拙。

03

小陶虹做客《@所有人》时,分享了同孩子相处时的心得。

她呼吁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付出全部的信任、关注和爱。

主持人问她:“有一种理论说,孩子是拿哭在要挟大人。”

小陶虹回答:“我不这么想,我觉得在她需要我安慰的时候,我必须出现……(这时的她已经热泪盈眶)

妈妈的最高职责,就是给孩子安全感。

今后人生的挫折多的是,孩子可以慢慢长大了再去学。

教育孩子不需要所谓的“挫折教育”。

她从妈妈这里得到的就应该是港湾,就应该是安慰,就应该是最好的那个拥抱。

0-12岁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一旦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在他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考虑他的感受,按照冷冰冰的教科书去规范他、教育他;

只会让他越来越叛逆,逐渐疏远你;

或者变得乖乖听话,却毫无个性。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的,不应该是教条、规矩,应该是贴心的关爱、耐心的陪伴。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做父母我们无需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父母不是完人,孩子更不可能是!

所以,我们应该陪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逼他们做专家们设计的“完美孩子”。

《好爸爸课堂——自己的孩子自己带》里提到: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以孩子的角度出发,多考虑他的感受和需求。

有问题,多沟通、多交流,从倾听中寻找答案。

而不是盲目地从专家照搬理论,擅自修改孩子的成长轨迹。

不对症下药,会让病情更加恶化。

04

孙俪在飞天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是:“其实这四五年,我就演了两个戏,其他时间我都在带孩子。”

她还打趣道:“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拍戏了,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剧本可以砸向我”。

言下之意,孙俪不仅在电视屏幕上卖力诠释各种角色,在教育孩子的这部重头戏里,她更是亲自上阵、自编自导,亲历亲为、从未缺席。

为什么她宁愿减少拍戏机会,也要多陪孩子呢。

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任何专业的保姆都抵不上父母的用心陪伴。

这是孙俪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作为父母应有的觉悟。

哪怕没有经验会犯错,哪怕照顾孩子会影响自己的演艺事业;她毅然选择用心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兴趣、恐惧和难过。

用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体会他的喜怒哀乐。用心的陪伴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性格,一段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

-END-

作者:涵宇,新媒体进阶组学员,左手PPT,右手亲子文,一个爱家庭,爱写作的80后二胎奶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桔子妈妈讲故事(ID:mry56651),百万孩子的睡前故事,妈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作者简介:清月,深度写世情,理性又温暖,相信文字能给人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