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姗姗尖锐的哭声传了过来,弄得我们一阵紧张。“哭什么,你哭什么?好好说!”姗姗妈妈着急了起来。 姗姗小脸挤成一团,完全涨红了,生气地瞪着妈妈,继续尖利地哭,不理会任何安抚。 “就知道哭!”姗姗妈生气了,干脆撇下姗姗往前走。 姗姗一边哭,一边迈着小步子,追赶妈妈。 姗姗妈忍无可忍,拍了她两下,“不许哭,再哭把你扔了!” 姗姗终于停止了哭泣。 “打她两下,终于消停了!”姗姗妈挤出声来。 姗姗妈妈最终以暴力的方式制止了姗姗的哭闹,但是我们知道她心里并不好过。 姗姗则咬着嘴唇,不敢吭声,使劲地把眼泪往回憋。 不难发现,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大肆哭闹,孩子的哭闹让父母觉得特别烦恼、焦虑。 于是在孩子哭泣的时候, 父母用尽一切手段(无原则的哄、恐吓、欺骗或者无底线辱骂),想让孩子立即停止哭泣 。 2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立即制止孩子的哭闹,叫他“不许哭”呢? 先来看看两名知友的经验吧! 小A的孩子在奶奶身旁哭闹。 婆婆哄来哄去哄烦了,对孩子嚷道:“不许哭!再哭奶奶不要你了。” 熟悉的场景带着小A直接穿越到了小时候。 她看见了小小的自己,在妈妈身边痛苦流涕,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心里的愤怒、委屈、失望 ,如湍急的河水正肆意奔流 ,酣畅淋漓。 突然妈妈不耐烦地吼道:“ 不许哭!再哭把你扔了!” 一刹那间,心里的情绪巨浪被害怕这个高高的堤坝挡住,没了去路。 情绪的巨浪憋在心里,重重地冲击着她。她强迫自己把它们堵回去,即使胸腔胀得发慌。 多次下来, 她发现自己经常莫名地心痛,怎么也查不出原因, 当她的孩子被这样嚷嚷的时候,她突然看清了自己,原来她是在用生理上的疼痛为心理上的伤口找到一条出路。 小B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哭闹不止。 大人不耐烦了,要把他一个人锁在了家里,因为大人要去干农活。 事情的起因他已忘却,只记得听到关门声的那一刹那, 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堕入无边的惶恐、慌乱,于是哭得更凶了。 他用尽全力打门踢门,希望父母听得到自己的哭声,打开门带他一起走, 却只换来了父母越走越远的背影,最终--消-失-不-见。 真!的!走!了! 他孤零零地坐在地上,恐惧和孤独包围了他。每一样家具都像一种怪兽,他哭得瑟瑟发抖。 一直到哭累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床上睡着了... 可悲的是:大人觉得这招挺灵,只要他准备哭闹,便给他来这么一出。 现在的小B, 遇到别人有求于他的时候,自己明明很不乐意,但还是会应承下来,因为怕别人不高兴。 总是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害怕他人会生自己的气,活的很累。 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孩子哭闹之时,我们不能粗鲁地制止或者完全地离开。 作家刘瑜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孩子通过哭闹来表达饿了或者是各种不舒服。你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永远面带微笑躺在摇篮里,这是非常可怕的情况。 让小孩子在一个不许哭的环境下长大,逼他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他只会愈发地不会处理自己情绪问题,甚至会影响他的人格发展。 可是问题来了:孩子哭闹的时候,不急不躁,实在办不到啊。 所以有两点我们得弄清: 为什么我们就听不得孩子的哭闹? 孩子为什么又如此爱哭闹呢? 找到了原因,看见了自己和孩子,我们就能从内心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吧。 3为什么大人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想制止? 原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进化的一种保护。 在原始社会里,婴儿的哭声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暴露信号, 是婴儿为了寻找父母的庇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以这种哭声,会让父母产生巨大的焦虑,迫使父母紧张,迅速地对孩子进行安慰和照顾,从而使婴儿的存活率上升。 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都会焦虑、紧张、内心痛苦,想让他立即停止哭泣。 这是千万年来,基因里自带的。 再从我们父母对孩子天然的期待来看: 害怕孩子养成用哭来解决问题的习惯,甚至担心孩子以后只会哭,没出息。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学会坚强 从我们作为社会人的角度来看: 孩子哭闹,四邻不安,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了,显得自己没法带好孩子, 于是我们制止孩子哭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