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彭 | 从政治工具到政治动物:武则天如何当上女皇

 cat1208 2018-05-03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从政治工具到政治动物:武则天 来自搜历史 12:10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在唐朝,皇帝娶老婆,一方面是看重她们的美貌,更重要的是看重她们的家庭。换言之,皇帝选妃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笼络世家大族。

武则天的父亲,早年跟随李渊太原起兵,在唐高祖时代是春风得意。玄武门政变后,仕途便急转直下。这道理很简单,你是李渊的心腹,到了李世民当皇帝,只能是控制使用。贞观十年,李渊去世,全国各地都要举行葬礼,武老爷子在葬礼上哭得太伤心,忽发急症(估计是心肌梗死或者脑溢血什么的)一命呜呼。次年,李世民选了武则天入宫。

可以这么理解。武老爷子的猝死,给唐太宗很大压力。毕竟,开国功臣这么死法,让朝廷有点难堪。武则天入宫就是李世民的一种政治姿态。所以,武则天跟了唐太宗十多年,级别始终是五品,更无子嗣。

随着唐太宗驾崩,武则天本应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但她又一次被王皇后利用了一把。当时,在和萧淑妃的斗争中,王皇后落了下风,就想起了唐高宗还是太子时,与武则天有一段地下恋情。她一手把武则天“复活”,把她变成自己的帮手。但是,武则天成功地离间了萧淑妃之后,竟然独霸了皇帝。终于有一天王皇后发现,让武则天二进宫,绝对是引狼入室。

武则天获得了专宠,育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了这样的成绩,希望当皇后也是人之常情。唐高宗准备“废王立武”。这竟成为唐高宗政治生命的里程碑。

唐高宗即位之初,政治经验有限,就倚重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唐高宗考虑“废王立武”之后,第一时间找了长孙无忌商议。李治是个有点软弱的孩子,即使是当了皇帝,但废立皇后这种大事儿,自己还不敢拍板。唐高宗找的这位长孙无忌,政治地位极高;又是皇帝的舅舅,也是唐太宗托孤大臣;最重要的是,李治能当上太子,靠的就是长孙无忌。所以,唐高宗刚当皇帝时,仍然依靠长孙无忌的支持。

唐高宗携手武则天,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家里去拜访。皇帝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这在封建王朝是天大的荣宠。外甥看舅舅绝不能空着手儿,什么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都是小case,为了让舅舅高兴,长孙无忌的儿子都得了封赏,还在襁褓中的小孩儿都封了五品的官衔。说白了,皇帝这是“行贿”长孙无忌,就希望舅舅能支持自己一把。但当唐高宗说起正事,说:“王皇后无子,我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长孙无忌却说今天天气不错。

哎!唐高宗无计可施,只好退一步,希望给武则天一个高级封号“宸妃”(《琅琊榜》里面祁王的母亲就是这个封号),级别在皇后之下,嫔妃之上。结果,宰相们众口一词——驳回。

唐高宗李治

这次,小皇帝开始反思了,我是不是当了一个“假皇帝”啊?都说皇帝一言九鼎,但唐高宗这个皇帝当得好窝囊。但是,宰相团队团结一致,皇帝有点无可奈何。为了让武则天当皇后,唐高宗开始寻找政治上的支点。就这样,事情的性质悄然发生变化,废王立武,从一般性的皇后废立,演变为一场重大政治斗争。

换言之,武则天当皇后已经不是核心问题,皇帝能不能一言九鼎才是关键。支持皇帝的大臣许敬宗打了一个比喻:山东农夫,多打几担谷,都能换老婆。皇帝换皇后,干大臣何事?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形象地说明了皇帝无权的本质问题。

这时,另一位政治大佬李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勣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就是《隋唐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原名徐勣,赐姓李)。他表态支持皇帝,认为宰相们是多管闲事。这下唐高宗有了主心骨。因为,李勣代表了军队的意见。皇帝决心一下,大臣们纷纷表态。就这样,唐高宗宣布武则天当皇后。然后,皇帝一鼓作气,把长孙无忌一派发配的发配,革职的革职,彻底掌握了大局。

杜奕衡版徐茂公

唐高宗李治驾崩时56岁,武则天时年60岁。唐朝规定,60岁是退休年龄,老百姓到了60岁便免除一切劳役。

在封建王朝,皇太后的意义主要是在皇帝弱小时发挥作用,辅助小皇帝执政。但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即将即皇帝位的李显已经27岁,可以很好地执政。所以,皇太后的权力应为一种形式。可武则天又不是一般的皇太后,在她当皇后时,就协助身体不佳的丈夫管理国家,有比较多的政治经验。所以,武则天与唐中宗母子之间,隐藏了一个政治黑洞——就是政治权力的划分问题。

唐高宗遗诏规定:“军国大事有皇帝不能决断的大事儿,可以请天后决断。”这是唐高宗的遗命,但具体含义似乎颇为模糊。究竟是皇帝做主,还是皇太后做主?什么级别的事儿是大事呢?解释的空间很大。如果母子和睦,权力运行平稳,等到唐中宗逐渐有了政治威望之后,太后自然退休。这是中国历史中上演过无数次的“扶上马送一程”的故事。但是,品尝了权力滋味的武则天显然不愿意就这么退休。

武则天如何能证明自己才是最高统治者的呢?第一步就是废黜皇帝。说来是唐中宗自己犯“错”。李显即位后,随即封韦氏为皇后,又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五品官。女儿当了皇后,父亲跟着升官,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唐中宗又进一步提出让岳父大人掌管门下省。这一人事动议,打破了政治平衡,导致了唐中宗被废。

唐中宗认为,自己是皇帝,只有军国大事自己实在拿不准时,才请示太后,自己能定的就不用请示了。让自己的岳父进入宰相团队,这算大事吗?他以为,这不是啥大事,于是就跟首席宰相裴炎提了这个人事动议,裴炎激烈反对。这种激烈的态度让唐中宗很生气,到底谁是皇帝啊?他甩下一句话:“别说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整个天下,我也可以给韦玄贞。”这无非是强调自己是皇帝,理应有绝对的权力。但这吓坏了裴炎。他立刻去向武则天汇报。结果,唐中宗被废,武则天立了另一个儿子李旦为新皇帝。

武则天就利用皇帝的“口误”做文章,在首席宰相和军队的支持下废黜皇帝。表面上,武则天是废了糊涂的皇帝,但本质则是她展示了“废黜之权”。结果就是昭示天下,武则天的权力才是最高权力。此事证明,武则天在中央的权力十分巩固,得到了宰相团队和军队的支持。

武则天证明自己权力稳固第二步就是确认军权。在历史上,多少王朝都自以为是军权在手,一旦有事便土崩瓦解?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清军在平时山呼万岁,但武昌首义之后,清军投降的投降,观望的观望,大清朝分崩离析。

唐中宗被废之后,徐敬业在扬州发起了反对武则天,史称扬州事变。徐敬业是李勣的孙子,属于“官三代”。扬州的这场军事政变是对武则天的一场考验,结果两个月不到,徐敬业便兵败身死。武则天又稳稳过关,并且借扬州事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变更,这是武则天登上权力巅峰的第三步。

刘晓庆版武则天

这次轮到裴炎倒霉了,他被打成谋反者。在扬州事变之前,武则天开始谋求追封武氏祖先。裴炎把武则天比为吕后。此时,裴炎感觉到武则天有吕后之谋,但已经阻挡不了。

当时,裴炎的外甥参与扬州事变。在镇压过程中,裴炎还建议武则天说,只要太后能把权力交还给皇帝,扬州事变自然平息。武则天一听这个,就下决心除掉裴炎。

裴炎的行为算不算谋反?这又成了一次站队。证明裴炎无辜的就是裴炎党人,证明裴炎谋反的就是支持太后。当初,一起参加废黜中宗的大将军程务挺,正在前线,听说裴炎下狱,立刻上表为裴炎说情,结果被武则天派人在军中杀死。除掉了徐敬业、裴炎和程务挺之后,武则天彻底控制了大权。

当然,这时的武则天虽然大权在握,但还有一人,她多少有点顾忌。就是坐镇长安的元老刘仁轨。他上书规劝武则天千万别走吕后的老路。武则天十分重视,亲自回信说,吕后遗臭万年,自己一定谨慎。虽然,武则天已经拥有了最高权力,即使刘仁轨认定了武则天有篡唐之心,也不可能反抗了。但是,他活着武则天毕竟有点顾忌。等刘仁轨病逝,再也无人能够阻挡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