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面部突然出现黑色/红色小点点,医生:快去医院!

 板桥胡同37号 2018-05-03

原来是它……



作者丨太原市第二医院儿科  秦小雁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老同学,在吗?


说。


你说我孙女脸上这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小黑点?多会儿起的?宝贝多大了?


宝贝出生74天,体重5公斤,混合喂养,啥都好,就是今早脸上突然起来一些小黑点,也有红色的。


噢,这样呀,精神反应及吃奶如何?


都好。就是脸上突然起了些点点。


有黑有红?又突然发生?必须确认是不是出血点!最好马上去就近有儿科的医院化验血常规!


母亲和孩子这几天用过啥药吗?孩子发过烧没?


出生后一直都挺好的。


这几天打过预防针吗?


没有,只在满月时接种过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这是我在外地的同学和我在微信上的对话。


刚要放下手机,化验单就拍过来啦!


这一看惊得我:血小板只有0.4×109/L!


好在宝宝人已经到医院啦!


'立即住院!一切听从大夫的安排!不能有一丝一毫商量的余地!'我几乎是咆哮着以最快的速度说了这两句话。


我着急呀!怕孩子脑出血呀! 


放下电话,仔细回忆画面中孩子的神态和反应,这么低的血小板只有面部十余个不大的出血点,精神反应还那么好,难道说是属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成?


要密切关注宝贝的病情变化。


第二天上午血小板升至5.4×109/L。

第三天上午血小板升至37.2×109/L。

第五天上午血小板升至160×109/L。

第八天上午血小板升至221×109/L。宝贝出院啦。

第十八天门诊复查血小板升至302.4×109/L。

一个月时门诊复查血小板升至342.2×109/L。


阿弥陀佛,宝贝终于缓解啦!关键是始终只有面部的那些小黑点、小红点,未发生任何严重出血,更没有脑出血!


……


果然不出所料,宝贝的诊断还真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而且只是静脉注射了免疫球蛋白!


那这是个什么病呢?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约为4~5/10万。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确切,目前认为系诸多因素导致的一种机体的自发性免疫紊乱状态,临床表现为独立的血小板减少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80%的病例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


儿童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率峰值在2~5岁之间,青春期也有一个较小的高峰。其中半数患者年龄在1~4岁之间,约80%的患者小于8岁。


临床特点


ITP通常表现为一个其他方面健康的儿童突然出现瘀点性皮疹、瘀斑和/或出血。除了这些黏膜和/或皮肤出血症状外,儿童通常看起来和感觉都很好。在体格检查中,淋巴结、肝脏或脾脏无明显肿大,不过10%的病例可能有脾脏轻微肿大。也有因其他原因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血小板减少的。


有大约3%的ITP儿童会发生严重出血。其中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状况,好在其发生率极低,仅占0.1%~0.5%。


通常,血小板减少是唯一的异常发现。在ITP中,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是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然而,在大多数病例就诊时血小板计数通常小于30×109/L,约80%的ITP儿童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约44%的ITP儿童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


特别病史


大约70~80%的儿童ITP病例,在病前1个月左右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现已证明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MMR)后6周内,ITP的发病风险会有非常小幅的增加。MMR相关ITP很少见,发生率约为2.6例/100,000剂疫苗。


诊断


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属排他性诊断,一般至少两次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9/L(通常<>9/L),伴或不伴皮肤、粘膜出血等临床表现,但一定要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除血小板外,目前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可作为ITP的确诊依据,各种相关检查都是为了鉴别诊断。对新诊断的 ITP 患儿是否行骨髓穿刺术检查以排除其他造血系统疾病,目前尚无定论,国外不建议行该项检查,但国内学者建议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者、糖皮质激素使用前、难治性 ITP 者及脾切除术前行骨髓穿刺检查,必要时可重复穿刺检查。


分型

1.新诊断ITP:病程<>

2.持续性ITP:病程3~12个月;

3.慢性ITP:病程>12个月。


治疗


鉴于儿童ITP多为自限性过程,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发生严重出血,而不是提高血小板数目至正常值。所以治疗措施更多地取决于出血的症状,而非血小板数目。当血小板≥20×109/L,无明显出血表现时,可先观察随访,不予治疗。在此期间,必须动态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如有感染需先抗感染治疗。


当血小板<>9/L和(或)伴出血症状时,要积极治疗。


1一般疗法


①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外伤;②有或疑有细菌感染者,酌情使用抗感染治疗;③避免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④慎重预防接种。


2一线治疗


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常用泼尼松剂量从1.5~2 mg/(kg·d)开始(最大不超过60 mg/d),分次口服,血小板≥100 x109/L后稳定1~2周,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一般疗程4~6周。治疗4周,仍无反应,说明治疗无效,应迅速减停。


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


常用剂量400 mg/((kg·d)×(3~5)d;或0.8~1.0 g/(kg·d),用1 d或连用2 d,必要时可以重复。


③抗-D免疫球蛋白(anti-D)


抗-D免疫球蛋白是替代IVIG的合理治疗药物。它只用于Rh阳性血型且未脾切除的患者。常用剂量50~75 μg/((kg·d),X(1~3)d 。


与不治疗相比,应用这3类药物治疗中的任何一种均能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症状期。而且IVIG比糖皮质激素能更快地提升血小板计数。


3二线治疗


目前儿童ITP治疗主要使用一线治疗药物,因二线药物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应谨慎选择。而且用药前要进行重新评估。


(1)药物治疗:


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为二线治疗之首选)。用于持续性或难治性 ITP 的治疗。有多种选择:


a.地塞米松 1.5~2.0 mg/(kg.d)冲击 4 天或甲基泼尼松龙 15~30 mg/(kg.d)冲击 3 天,之后改泼尼松 1~2 mg/(kg.d)口服。


b.地塞米松0.6 mg/(kg·d),每月连用4 d,可循环应用4-6个月再停。


等……


②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据报道也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促血小板生成剂(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和罗米司亭):对于严重出血,一线治疗无效时可选用。


④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孢素A及干扰素等,可酌情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ITP的疗效不肯定,毒副作用较多,应慎重选择且密切观察。


(2)脾切除术:


鉴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可能地推迟切脾时间。在脾切除前,必须对ITP的诊断重新评价,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者方可考虑脾切除术。


切脾前2周接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疫苗及常规IVIG预防,并于术后给予长效青霉素预防感染,直至5岁,并至少用药1年。


若脾切除后未缓解者,再用药物治疗仍可能有效。


4紧急治疗


若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应积极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以达迅速止血的目的。同时选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0~30mg/(kg·d)共用3d,和(或)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以保证输注的血小板不被过早破坏。


预后


儿童ITP预后良好,80%~90%的病例在12个月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0%~20%发展为慢性ITP,约30%的慢性ITP患儿仍可在确诊后数月或数年内自行恢复。大多数患儿在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明显降低,但是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很低,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约为0.1%~0.5%。约3%的儿童慢性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前驱症状,经数月或数年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或Evans综合征等。


参考资料:


1.《UPTOdate临床顾问》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3):382-384

3.刘文君,徐倩.关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的解读.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4月第10卷第2期:145-149

4.胡亚美,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96-1899

5.胡群. 关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的解读.中华儿科杂志2013,5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